简介:摘要分析2013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结果。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整理上报ADR96例,分析不同科室、年龄段、性别、药品种类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差异。结果门诊注射室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占82.29%,与其他科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发现0-10岁>21-29岁>30-40岁>其他年龄段;女性患者(52.08%)稍高于男性患者(47.92%)(P>0.05);抗菌药物和中成药药品种类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心血管药、解热镇痛药、镇静催眠药、维生素、生物制品,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与其他器官或系统损伤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我院2013年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以门诊注射室的低年龄段女性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和中成药为主,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6月—2013年1月上报的355例药品不良反应,从患者一般情况,引发ADR的剂型、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类别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ADR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儿童与老年人患病多;注射剂为引发ADR的主要剂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累及器官系统,主要表现在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不良反应大多痊愈、好转。结论临床应加强特殊人群ADR监测,选择合理的给药途径、给药剂型,合理用药,确保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使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