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家长满意度的影响[1]。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4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护理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护理效果及家长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过敏性紫癜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2],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家长满意度,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荐运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小儿过敏性紫癜 家长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术式治疗先天性重度尿道下裂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 6 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度尿道下裂患儿62例,其中实施一期尿道成形术25 例(Duckett 16例,Duckett+Duplay 5例,Onlayislandflap 4例);实施分期尿道成形术37例(一期矫直阴茎,二期尿道成形术)。就尿道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一期尿道成形术25例,治愈13例,治愈率为52.00 %(13/25),其中Duckett 16例(成形10例),Duckett+Duplay 5例(成形2例),Onlayislandflap 4例(成形1例)。共发生尿道狭窄3例(12.00 %);尿道瘘9例(36.00 %);手术总并发症发生率为48.00%(12/25)。分期尿道成形术37例,治愈30例,治愈率为81.08 %(30/37),其余7例术后出现尿道瘘,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7/37)。一期尿道成形术与分期尿道成形术两组患儿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术式 治疗 重度尿道下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因素,并分析氨甲环酸对隐性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接受TKA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氨甲环酸组(68例)和未使用氨甲环酸组(32例),并分析年龄、有无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体质量指数(BMI)、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及氨甲环酸使用对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有无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BMI及PLT水平等因素对隐性失血有显著影响,不同组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疾病类型、手术侧别、手术时间及输血类型等对隐性失血无显著影响(P>0.05);氨甲环酸组隐性出血量显著低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662.47 ± 65.82)ml比(733.86 ± 59.86)ml](P<0.05);氨甲环酸组异体输血占比显著低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45.49%(31/68)比68.75%(22/32)](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引流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均显著低于未使用氨甲环酸组[(211.54 ± 85.63)ml比(427.61 ± 103.08)ml、(995.38 ± 187.11)ml比(1 276.42 ± 236.84)ml](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BMI是影响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氨甲环酸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高龄、有合并症、止血带使用时间过长、肥胖均会造成TKA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增加,使用氨甲环酸则能有效减少其隐性失血。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氨甲环酸 失血因素 隐性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培养肺癌细胞H1299、A549、H157和H838,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筛选出放射抵抗最强的细胞为H1299,选择H1299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对H1299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筛选雷公藤甲素最佳作用浓度为50 nmol/L,最佳作用时间48 h。H1299细胞分为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50 nmol/L)、4 Gy组和雷公藤甲素+4 Gy组,流式细胞仪检测H1299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Chk2、p-ATM、p-p53、Bcl-2、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4 Gy组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 3、p-Chk2、p-ATM和p-p5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12.38±1.34)%、0.42±0.04、0.38±0.04、0.98±0.11、0.73±0.08和0.95±0.0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2.43)%、0.22±0.02、0.23±0.03、0.32±0.03、0.21±0.02和0.25±0.03,均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0.52±0.05)低于对照组(0.93±0.09,P<0.05)。雷公藤甲素组细胞存活分数(0.462)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0.44±0.04)低于对照组(0.702和0.93±0.09,P<0.05),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9.27±1.08)%、0.45±0.05、0.41±0.04]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6±2.43)%、0.22±0.02和0.23±0.03,均P<0.05],雷公藤甲素组细胞放射增敏比为1.579。雷公藤甲素+4 Gy组细胞凋亡率、Bax和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26.53±2.19)%、0.91±0.09和0.79±0.08]均高于4 Gy组[分别为(12.38±1.34)%、0.42±0.04和0.38±0.04,均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0.21±0.02)低于4 Gy组(0.52±0.05, 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通过抑制DNA修复和诱导细胞凋亡增加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

  • 标签: 肺肿瘤 雷公藤甲素 放射敏感性 DNA修复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后视乳头水肿及视力的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的8例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女性6例,男性2例,年龄(32.9±14.4)岁(范围:19~57岁)。手术前后行眼底、视力、视野检查,使用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检测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并行腰椎穿刺测量颅内压。术中先行静脉窦测压,若狭窄两端压力梯度≥10 mmHg(1 mmHg=0.133 kPa),则接受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治疗。术后6个月检测RNFL厚度,并行CT静脉造影观察静脉窦情况。手术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行静脉窦支架成形术,术后狭窄两端压力梯度降至(2.6±2.0)mmHg,与术前(24±9.2)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P<0.001)。颅内压由术前的(41.4±12.7)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术后的(12.9±3.3)cmH2O(t=7.08,P<0.01)。术后6个月随访时,RNFL厚度由术前的(275.3±68.3)μm降至(131.4±31.8)μm(t=5.80,P=0.001);视力基线值中位数由术前的[M(QR)]0.24(0.25)改善至0.65(0.23)(Z=-2.52,P=0.012)。6例患者视乳头水肿情况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其中1例CT静脉造影提示支架旁再狭窄。结论静脉窦支架成形术可用于改善特发性颅内高压患者的视乳头水肿和视力损伤。

  • 标签: 颅内高压 支架 静脉窦狭窄 相干光层析成像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Ⅰ型干扰素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其早识别、早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就诊的20例及深圳市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5例基因确诊的Ⅰ型干扰素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基因数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5例患儿中男12例、女13例。发病年龄1日龄~11岁。其中21例(84%)在3岁前起病。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AGS)14例(3例AGS1型、1例AGS2型、4例AGS3型、1例AGS6型、5例AGS7型)、腺苷脱氨酶2缺陷(DADA2)6例、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相关婴儿期起病的血管炎(SAVI)3例、脊椎软骨发育异常伴免疫调节异常(SPENCD)2例。共18例(72%)患儿神经系统受累,其中16例(64%)表现为颅内钙化、11例(44%)为肌张力异常、10例(40%)为脑白质病变、6例(24%)为癫痫、5例(20%)脑萎缩及5例(20%)脑卒中。15例(60%)患儿皮肤受累,其中8例(32%)为冻疮样皮疹,4例(16%)为网状青斑、3例(12%)为红斑,结节性红斑及雷诺现象各有2例(8%)。12例(48%)自身免疫抗体阳性,10例(40%)生长发育落后,8例(32%)肺间质病变,7例(28%)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4%)患儿11岁死亡。结论Ⅰ型干扰素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具有全身炎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3岁前起病、神经系统症状(脑血管事件、颅内钙化、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皮疹(冻疮样皮疹、网状青斑、红斑)、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发育落后、肺间质病变、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特点对Ⅰ型干扰素病有提示意义。

  • 标签: 遗传性自身炎症性疾病 干扰素Ⅰ型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的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合理化操作方案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研究。亳州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119例。分析患者基线资料、手术操作方案、手术情况资料、术后8 h疗效性指标及并发症情况。分析不同入路选择(单孔操作、双孔操作、三孔操作)、引流方式(单腔静脉引流、双腔气囊引流)、肺泡处理方式(肺泡切除、肺泡结扎)。结果不同入路分组中,单孔操作组和双孔操作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三孔操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双腔气囊引流组肺复张和住院时间短于单腔静脉引流组(P值均<0.05),单孔操作组、双孔操作组术后8 h的PaO2、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均高于三孔操作组,单孔操作组、双孔操作组术后8 h的PaCO2、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三孔操作组(P值均<0.05)。肺泡结扎组术后8 h的PaO2、SGRQ评分均高于肺泡(叶)切除组,PaO2(89.75±10.93) mmHg(1 mmHg=0.133 kPa)比(70.63±8.83) mmHg,SGRQ(46.42±3.38)分比(40.77±3.13)分,肺泡结扎组术后8 h的PaCO2、VAS评分均低于肺泡(叶)切除组,PaCO2(32.52±3.23) mmHg比(51.26±4.78) mmHg,VAS(3.07±0.77)分比(5.43±1.14)分(P值均<0.05);单腔静脉引流较双腔气囊引流以及肺泡(叶)切除较肺泡结扎并发症高,(χ2值分别为19.611、4.933,P值均<0.05)。结论单孔操作、双孔操作的入路选择和双腔气囊导尿管胸腔闭式引流术的引流方式是肺大疱伴自发性气胸患者VATS手术中较合理的操作选择,术中尽可能避免肺泡切除和肺叶切除,行肺泡结扎术可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气胸 肺大疱 胸腔镜 引流术 治疗结果
  • 作者: 于佳琦 张臻 任凯 王伟 刘颖 李倩 叶兆祥 赵路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
  • 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放射肿瘤学系放射肿瘤科(Maastro),马斯特里赫特 6229ET,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放射科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30006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癌和食管癌易患放射性肺炎(RP)患者的放射组学共同特征,建立能够同时预测两种肿瘤放疗后发生RP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放疗的Ⅲ期肺癌和Ⅲ期食管癌各100例,依据随访影像学资料及临床信息进行RP分级,并收集其定位CT图像,将全肺作为感兴趣区域进行放射组学特征的提取,分析与RP相关的放射组学特征及临床、剂量学特征,利用机器学习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提取出放射组学特征1691个,肺癌和食管癌患者经过方差分析、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降维后与RP相关的放射组学特征分别为8个和6个,其中相同的参数为5个。使用随机森林构建预测模型,将肺癌和食管癌分别交替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食管癌和肺癌作为独立验证集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2和0.645。结论构建肺癌和食管癌患者发生RP的共同预测模型是可行的,但还需进一步扩充样本量,并且纳入临床和剂量学参数增加其准确度、稳定性和泛化能力。

  • 标签: 肺肿瘤 食管肿瘤 放射组学 放射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伽玛刀再次治疗首次治疗无效或复发的药物难治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6月至2019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伽玛刀中心采用伽玛刀治疗823例原发性药物难治性TN患者,其中16例(1.9%)因治疗无效或复发再次行伽玛刀治疗,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评级标准评估疼痛缓解程度(Ⅰ~Ⅲb级为有效,Ⅳ~Ⅴ级为无效);随访与放射治疗相关的脑神经功能损伤情况,采用BNI面部麻木评分标准评估面部麻木程度。结果首次治疗后10例患者有效,6例无效;中位显效时间为30(1~180)d。首次治疗至复发的中位时间为28.4(6~60)个月。再次治疗后,13例有效,3例无效;中位显效时间为7(1~180)d。再次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0.5(16~92)个月,有效的13例患者中,2例在治疗后第3、5个月症状完全复发。末次随访治疗有效者11例(11/16),BNI疼痛缓解评级Ⅰ级者7例,Ⅱ级者2例,Ⅲa、Ⅲb级者各1例;5例无效或复发者,BNI评级均为Ⅴ级。首次治疗有效的10例患者中,再次治疗后9例有效;首次治疗无效的6例中,再次治疗后仅2例有效(P=0.035)。2次治疗共12例患者发生了放射相关损伤,其中同侧面部麻木11例,味觉受损2例。治疗后至出现面部麻木的中位时间为2.5(1~18)个月,其中轻度7例,中度4例。再次治疗的中位中心剂量、边缘剂量分别为73.0 Gy、36.5 Gy,与首次治疗的85.0 Gy、42.5 Gy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采用伽玛刀治疗后复发或无效的TN患者,再次行伽玛刀治疗大部分患者仍然有效,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但均相对较轻;其中首次治疗有效者再治疗后疗效可能更好。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放射外科手术 复发 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角膜保护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与平衡盐溶液(BSS)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微创玻璃体手术中对角膜上皮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在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微创玻璃体手术的PDR患者50例5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HPMC组和BSS组,每组25眼,所有术眼均接受非接触广角镜下三通道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术中根据分组不同分别滴加质量分数2%HPMC和BSS保持眼表湿润。记录是否联合白内障手术、手术时间、2%HPMC或BSS应用次数和术前及术毕角膜上皮水肿分级。术后共随访1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 d、10 d和1个月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结果HPMC组平均点眼(5.00±1.56)次,明显少于BSS组的(50.56±17.0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71,P<0.01)。术毕HPMC组角膜水肿评分为1.0(1.0,1.0)分,低于BSS组的2.0(2.0,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09,P<0.01)。各组内术后1 d、3 d、10 d、1个月术眼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PMC组:χ2=36.040,P<0.01;BSS组:χ2=50.892,P<0.01),术后1、3、10 d时HPMC组术眼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均低于相应时间点BS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3 d、10 d、1个月HPMC组术眼BUT值分别为(6.15±2.20)、(6.95±2.46)、(6.16±2.11)和(5.81±2.92)s,BSS组分别为(3.89±1.87)、(5.32±2.59)、(5.01±2.12)和(4.97±2.10)s,术后不同时间点2个组间BUT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5.240,P<0.05;F时间=2.846,P<0.05)。BSS组术前SⅠt值为(12.24±5.55)mm,明显高于术后1个月的(9.96±4.5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3,P=0.001);BSS组术后OSDI评分为(51.00±12.04)分,明显高于术前的(47.89±10.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1,P<0.05)。结论与BSS相比,PDR微创玻璃体手术中采用2%HPMC对PDR微创玻璃体手术中角膜上皮的保护效果更佳,并且可减少术中使用频率、缩短PDR术眼术后眼表组织的修复时间。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 玻璃体手术,微创 角膜保护剂 眼表修复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简介:摘要结核病仍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当前的结核病诊断技术及治疗方法不足以解决所有结核病临床问题。更灵敏、快速的新型结核病诊断技术以及更具个性化的宿主导向治疗方案仍是今后结核病领域研究的重要方向。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近年来结核病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组学技术筛选到了一系列具有结核病诊断潜能的lncRNA候选标志物;与此同时lncRNA可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分化、细胞自噬/凋亡、炎症应答等生物学过程在机体抗结核杆菌感染过程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ncRNA在结核病诊断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结核病 lncRNA 诊断 感染机制
  • 简介:摘要肾上腺Castleman病临床较少见,本文报道1例左肾上腺Castleman病。患者术前无明显症状,B超检查发现左肾上腺占位。行后腹腔镜左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淋巴组织增生性病变,符合Castleman病(透明血管型)。术后随访2年,未见肿瘤复发。

  • 标签: 肾上腺 Castleman病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叶草术治疗因严重脱垂和粘连挛缩导致的三尖瓣关闭不全的疗效。方法自2016年3月至2018年11月,对28例患者因瓣叶脱垂或瓣叶挛缩及粘连导致严重三尖瓣关闭不全实施三叶草术,同期瓣环成形术27例(97%)。其中风湿性病变19例(68%)、心内膜炎4例(14%)、退行性病变3例(11%)以及右心室缺血性病变(起搏导线压迫隔瓣叶1例)2例(7%)。单个瓣叶脱垂或损坏造成的关闭不全7例(23%)、两个瓣叶受累13例(46%)和三个瓣叶全部受累6例(21%),其余2例存在严重瓣膜粘连。结果全组无住院期间死亡,1例术后自动出院,余27例随访0.25~1.7年,平均(1.2±0.8)年,1年生存率100%。随访末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三尖瓣中度以下反流25例(88.7%)、中度反流(2+/4+)2例(9.6%)和重度关闭不全(4+/4+)1例(3.6%)。全组28例术后三尖瓣口面积和跨瓣压差分别为(4.3±0.6)cm2和(2.8±1.4)mmHg(1 mmHg=0.133 kPa),无明显狭窄。结论三叶草术在对各种原因导致的三尖瓣反流(除瓣膜缺失严重或挛缩较重伴有钙化)的外科治疗中简单安全,是瓣环成形手术有效补充措施。

  • 标签: 三尖瓣反流 外科处理 瓣环成形术 三叶草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LADG)作对比,评估腹腔镜下保留幽门胃切除术(LAPPG)应用于早期胃癌(EG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8月期间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因EGC行手术治疗5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LAPPG组21例,LADG组31例。结果LAPPG组和LADG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3±30)min和(144±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02)。术后3个月LAPPG组患者的Hb和血清白蛋白分别为(128.7±16.0)、(41.2±4.8)g/L,与LADG组的(118.2±14.1)、(38.4±4.7)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2,P=0.016;t=2.097,P=0.041)。根据Clavien-Dindo分级,LAPPG组Ⅱ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19.0%、LADG组为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4)。胃切除术后综合征症状评估量表问卷评分结果显示,与LADG组相比,LAPPG组在倾倒综合征和生活不满分量表中得分更低(t=-2.706,P=0.008;t=-2.893,P=0.004)。结论LAPPG手术用于EGC患者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患者术后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恢复,术后患者较少发生倾倒综合征,生活质量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幽门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章鱼壶综合征(TTS)主要影响绝经后女性,但在围产期的报道逐渐增多,通常由情感或身体因素诱发,以胸痛、呼吸困难以及晕厥为主要临床表现。TTS大部分影像学表现为心尖及心室中部收缩下降,基底部收缩增强。临床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本文报道一例产妇因头孢唑林导致过敏性休克,使用肾上腺素后发生TTS、心源性休克,经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后迅速好转。提示TTS也可发生在围产期,需要早期识别,积极对症处理,严重病例可使用ECMO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168例胰腺钙化涵盖了6个病种,其中慢性胰腺炎(CP)钙化者占73.2%。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恶变病例中的钙化比例高于无恶变病例中比例(8.3%比0.7%)。CP癌变风险较高的独立风险因素为胰腺肿块以及胰腺实质萎缩、年龄>55岁、体重指数(BMI)>24 kg/m2、胰腺钙化。肿块型CP的癌变主要独立风险因素为胰腺钙化。

  • 标签: 胰腺钙化 胰腺疾病谱 恶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中使用中间导管的安全性及其对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中间导管分为中间导管组和非中间导管组。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临床资料和手术相关信息。转归评估指标包括二次栓塞、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病后90 d时的临床转归和死亡。转归良好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临床转归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接受EVT的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195例,其中中间导管组161例,非中间导管组34例。中间导管组各项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与非中间导管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相关信息方面,中间导管组取栓次数显著较少[2(1~3)次对2.5(1.75~4)次;Z=2.218,P=0.017],一次取栓血管再通率显著较高(38.5%对20.6%;χ2=3.943,P=0.047),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显著较低(19.3%对35.3%;χ2=4.202,P=0.041)。在临床转归方面,中间导管组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90 d病死率以及90 d转归良好率均与非中间导管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用中间导管是患者90 d转归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优势比0.430,95%置信区间0.196~0.947;P=0.036)。结论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EVT中,使用中间导管能减少取栓次数,提高一次取栓血管开通率,降低血栓逃逸二次栓塞率,进而改善患者转归。

  • 标签: 卒中 脑缺血 血管内手术 血栓切除术 支架 导管 治疗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肠脾曲游离技术是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技术难点,本研究旨在比较腹腔镜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网膜囊入路和中间入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施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2)术后病理结果为腺癌;(3)年龄为18~80岁;(4)无肝脏、腹膜或远处转移。排除标准:(1)身体状况较差,具有严重心、脑、肺、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者;(2)基础情况差不能耐受腹腔镜手术;(3)同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多源性肿瘤;(4)因出血、梗阻和穿孔等需行急诊手术者。收集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4—2020年期间完成的189例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的不同分为网膜囊入路组(52例)和中间入路组(13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对全组患者按最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卡钳值为0.01,匹配变量包括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体质指数、肿瘤部位和肿瘤分期。通过PSM,网膜囊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各47例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采用配对t检验、配对秩和检验和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指标,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当两条生存曲线出现交叉时,补充two-stage法和Restricted mean survival time(RMST)的组间比较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死亡。两组术中无联合脾脏、胰腺等脏器切除。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流质饮食、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网膜囊入路组的中位腹腔镜游离时间较中间入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56 min比65 min,P=0.032)。中间入路组患者中有6.4%(3/47)(体质指数均>25 kg/m2)术中进入错误层面,网膜囊入路组未出现。网膜囊入路组与中间入路组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0.2%和86.1%(P=0.909);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6%和9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32)。结论对于腹腔镜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网膜囊入路是安全可行的方法,尤其对于经验欠缺的外科医生而言。对于肥胖患者,网膜囊入路能更好地进入正确解剖层面,避免进入胰后间隙。

  • 标签: 结肠肿瘤,左半 手术入路 网膜囊入路 中间入路
  • 作者: 卢中山 胡晓燕 王伟 叶啟发 彭贵主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24
  • 出处:《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21年第09期
  • 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 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 移植医学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 430071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卫生部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13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A2(FOXA2)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10例肝细胞癌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53岁。检测人肝癌细胞系中FOXA2的表达,肝癌细胞系HepG2中表达最高用于后续实验。FOXA2过表达和阴性对照质粒转染HepG2细胞。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FOXA2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FOXA2、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B细胞淋巴因子-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等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结果肝癌组织中FOXA2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OXA2过表达组细胞增殖率(30.0±3.2)%、迁移细胞(10.6±1.1)个、侵袭细胞(12.8±0.8)个,低于阴性对照组(67.0±3.6)%、(81.0±5.4)个、(74.8±4.5)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癌细胞HepG2过表达FOXA2后HIF-1α及其下游分子VEGFA、MMP7、GLUT1、Bcl-2表达下降。结论FOXA2通过调控HIF-1α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FOXA2是治疗肝癌的潜在靶点。

  • 标签: 癌,肝细胞 叉头框蛋白A2 缺氧诱导因子-1α 增殖 迁移 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