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平等与自由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两者构成了一对矛盾统一体,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是近代以来法律哲学的难题。卢梭关爱自由,同时他坚信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为了保障自由,他设计了独特的社会契约论,使公民负有服从公意、服从法律的同等义务并使其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公意论以自由保障为目的,却可能以专制或者多数的暴政为结局。卢梭平等理论的得失构成了19世纪及其以后民主、自由与平等理论的新起点。

  • 标签: 卢梭 平等 自由 社会契约论
  • 简介:现代社会频发的群体性事件与邻避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不足不无关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不足,既有程序性法律规范不完善的原因,也有司法救济不利的原因。因此,必须以公众参与的有效性为基准对现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行政程序规则和司法审查规则加以重塑和完善。一方面,为实现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中应当加强公众参与的程度、延长参与的时间;另一方面,为保障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必须加强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实质性审查。以此,建立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法律保障机制。

  • 标签: 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公众参与 正当法律程序 司法审查
  • 简介:股权收买请求权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压制和公司僵局情况下最为常见的一种救济措施。该制度对于保障少数股东有效退出公司,在维持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多数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公平分离,均具有积极意义。我国2005年修订后的《公司法》对此作了规定,但很不完善,有必要从严格区分股权收买请求权与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明确股权的估值方法以及拓宽股权收买请求权的适用范围等诸方面加以改进。

  • 标签: 有限责任公司 股权收买请求权 制度评价 立法完善
  • 简介:著作权"一女嫁"现象在我国频频发生,究其原因,是我国著作权法在允许著作财产权转让的同时,没有建立起保护交易安全的相应制度.著作权转让登记公示制度的建构既有安全、伦理性价值和证据支持,也有其深厚的制度底蕴.因此,在借鉴外国的立法例,并适度遵循我国的制度系统惯性的基础上,有必要构建我国的著作权转让登记公示制度.

  • 标签: 著作权转让 登记公示 建构 公示制度 交易安全 产权转让
  • 简介:林森浩故意杀人一案自曝光以来,在社会中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这一方面是由于该案在公开之后就被媒体贴上了'复旦投毒案'的标签,当事人的高学历背景无疑引人注目;另一方面也由于该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众多,控辩双方交锋异常激烈,其间还经历了撤换辩护律师等一系列疑云与风波,尤其是在二审阶段,其中一名辩护律师提出的'反转质疑'颇具戏剧性,大有将公诉机关的指控及一审判决釜底抽薪之意味,这不免让人联想到该辩护律师此前所成功辩护的'念斌案'。有人甚至将林森浩案比作中国的辛普森案,认为该案可能成为我国司法公正的标杆〔1〕,同时,对我国限制乃至在事

  • 标签: 中的归因 型故意杀人罪 归因归责
  • 简介:这篇短论简单分析概括了所谓的后现代法学的一些流派之特点.指出了中国法学界在研究后现代法学时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强调不应当以简单的辨析、分类、贴标签或其他功利的方式来对待后现代法学。而应当根据具体研究之需要.将之作为研究的工具.推进中国法学界的研究能力。

  • 标签: 中国 法学研究 后现代主义 法学学派 实用主义
  • 简介:经济法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新的部门法,其概念与本质是什么、规制对象与范围怎样、构成内容与体系结构如何等问题是困扰着各国经济法学者的理论难题。漆俊教授提出的"国家调节说"科学地解答了诸此问题,为中国经济法理论奠定了永固基业。继"国家调节说"之后提出的"国际经济调节论"则为经济法开拓了新的疆域,为未来的经济法理论研究指明了发展方向。

  • 标签: 经济法 国家调节 国际经济调节 国际经济法
  • 简介:"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要求突破"以侦查为中心"的诉讼模式,侦查、起诉活动围绕庭审展开,强调审判在认定事实、适用法律过程中的核心地位.直接言词证据原则要求审判人员亲历庭审整个过程,充分给予控辩双方质证空间,帮助其高效快捷掌握案件的事实和争议焦点,其贯彻实施能有效推进司法制度改革的进程.通过完善法官全程参与庭审规则、证人出庭作证规则、庭审笔录制度、弱化审判委员会裁判职权四个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直接言词证据原则贯彻实施.

  • 标签: 以审判为中心 直接言词证据原则 庭审实质化 保障途径
  • 简介:论“一国两制”的全国性法律体系之依据和形成途径范忠信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正式实施和一种崭新的国家体制的正式运转。1999年12月20日澳门的回归也为期不远。但回归后的港澳如何在法律制度上与祖国大陆沟通、协调、整合,特别行政区与祖国大...

  • 标签: “一国两制” 全国性法律 祖国大陆 形成途径 基本法律制度 香港基本法
  • 简介:考察发现警察以“有违法犯罪嫌疑”——这样一个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为由来行使对行人的盘查权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基于比例原则、公众的要求等理由,相对合理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但也会出现难以忍受的情况,因而需要对这一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予以确定化。通过考察美国、英国和我国的实践,可以看出对这一不确定的法律概念予以确定化的途径主要有:通过立法或解释技术来建立相对清晰的内涵结构,以便获得相对的确定性;通过求助于案例解读技术进一步推进确定性,将裁量误差校正到可以接受的合理范围之内;通过诉诸文化的和系统的集体作用来最终解决不确定性或裁量问题。

  • 标签: 不确定的法律概念 确定化 警察盘查权 行政裁量
  • 简介:面对民国时期的严峻房荒,市政学家和法学家们均希望引进西方住宅法以求解决。在时间上,以1930年土地法的颁布为界。此前对西方住宅法的介绍以市政学家为主,在内容上也以房屋建筑等技术性法规为主。在土地法颁布之后,则以介绍外国房屋救济立法为主。在抗战爆发后,学者们又及时引进了一些外国战时住宅立法的内容,并为立法机关所采纳。就内容上来说,与民刑法移植偏重大陆法系不同,在住宅法的介绍和研究中,则英、法、德三国并重。美国住房法制尚未引起注意,而且常作为反面例证。这很大程度上是和各国本身法制发展状况相关的。在方法上,在1930年土地法颁布之前,基本是单纯的介绍,在土地法颁布之后,则在一定程度上开始了住宅保障的比较法研究。在现在看来,当时对于外国住宅法的介绍和研究都有待深入,一些名家的著作中甚至还存在重复的现象。但在总体上,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积极的。其制度建设在整体上也超越中国传统的相关法制,有着不可磨灭的价值与贡献。对于近代法制移植,也应该坚持这一立场,不宜将当代法制建设中的不良倾向与后果简单归咎为前人的偏颇与西人的误导。

  • 标签: 民国时期 住宅法 引进 法律移植
  • 简介:本文对德国消费者协会团体诉讼制度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内容包括团体诉权的法律性质、团体诉讼的保护主体和保护客体、《停止侵害诉讼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团体请求权、德国团体诉讼程序的特色制度以及德国消费者协会团体诉讼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以期对我国消费者协会公益诉讼制度的完善有所裨益。

  • 标签: 德国 消费者 消费者协会 整体利益 团体诉讼
  • 简介:心智模式是人们受环境、教育、经历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套思维、行为的模式,心智模式形成后不仅影响人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理解和预期,更影响到人们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和行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心智模式除具有一般心智模式通常的特征之外,还有自身的独特性,表现在与教学评价的关系方面则有认知固化、目标外化、知识碎片化和经验同质化等不良特征,应该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改善和优化职业院校学生的心智模式。

  • 标签: 心智模式 特征 教学评价 优化 系统思考
  • 简介:当一国处于金融危机时,其政府往往要采取各种紧急措施,这些措施大多存在一些隐性投资保护主义倾向。从双边投资条约中公正与公平待遇、征收与国有化、汇兑与转移的约定来看,失当的政府应对措施不仅可能会给外国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害,甚至将违反东道国与投资者母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中对应的承诺,引起国际法责任。

  • 标签: 金融危机 政府应对 双边投资条约
  • 简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政府而起,改革的任务和进路由政府而定,对改革的基本问题从经济法的角度进行探讨乃改革题中应有之义,国家调节理论能够解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因,也能够解答改革向何处去和如何推进改革等基本问题。供给侧管理以有效的市场调节为前提,此乃各国共性;中国供给侧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因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而引发的结构性失衡,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应双管齐下。鉴于改革本身属于国家调节的范畴,通过改革强化市场调节和优化国家调节,实质上就是对国家调节予以法律规制和保障,法律规制的重点在于将国家调节限定在维护市场竞争的法治维度内,法律保障的重心在于以市场规制法为主要法律保障。

  • 标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法 国家调节理论 市场调节 国家调节
  • 简介:信访制度改革必须寻求符合法治的改革途径,而不是在现有法治之外建立一个纠纷解决机制.目前信访案件主要是行政案件,行政复议无疑是化解信访困境的最佳途径.《行政复议法》正面临修改,信访制度的改革应以此为契机.《行政复议法》法的修订应根据信访案件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做到充分满足解决行政則纷的需要,使此次修订起到既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又能化解信访困境的作用.

  • 标签: 信访 法治 信访制度 行政复议 改革途径
  • 简介:《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1条是借鉴《物权法》第106条的精神所作出的规定,但由于这一条款存在的若干不足,加之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尚未建立,现行的不动产登记存在公信力不足、不动产登记簿不能反映真实的权利状况等原因,在夫妻一方擅自出卖夫妻共有住房时,不区分投资型房屋与家庭共同生活居住需要房屋,一概依对登记簿的信赖作为善意的判断标准,将会造成对原权利人利益与第三人利益保护的失衡。即然我国《物权法》对不动产与动产善意取得采用统一规定,在过渡时期,司法实践在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11条的规定时,对构成要件中的"善意"也采用一体解释,以"不知或不应知"为判断标准,同时要求购房者在交易时履行一定的注意义务,即实地查看房屋情况,如属家庭共同生活居住需要房屋必然存在另一权利人的占有事实,这一事实的存在将排斥购房者的善意取得。同时,通过举证责任的设计、主张权利时期的限制,使所有权保护与交易安全两个基本原则得到最佳调和。

  • 标签: 家庭共同生活居住需要房屋 不动产善意取得 善意的判断标准 善意的一体解释 注意义务
  • 简介:2016年国务院公布34号文,标志着我国正式确立构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该制度的建立,是我国确立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所迈出的关键一步,是防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一项创新型的顶层设计。下一步的重点是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分析了我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具体设计及特点,并对日本政策评价相关的三个不同制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认为应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政策评价制度,尤其是RIA事前评价制度,综合既有评价制度对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进行科学定位,并对该制度相关的法律依据、配套措施、评价指标、评价流程等进行详细设计。在此前提下,实行存量与增量法律政策同等对待,对上位法律政策一并审查;限制或删除'例外情况',强化对'替代方案'的评价分析;完善法律层面保障及配套政策体系,制定实施细则。

  • 标签: 日本竞争评价 公平竞争审查 政策评价制度 RIA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