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根据肾上腺病变部位不同分为单侧和双侧PA,前者可手术治疗,后者应药物控制。单侧PA影像学上常表现为肾上腺低密度结节或增粗。肾上腺CT显像“无异常”的单侧PA既往国内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1例肾上腺CT显像“无异常”的单侧PA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总结诊治要点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以期为影像学阴性的单侧PA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简介:摘要卵巢恶性Brenner瘤(malignant Brenner tumors,MBT)是卵巢罕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文报道双侧卵巢MBT合并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罕见病例1例,并复习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型、鉴别诊断、分子学改变及该病的预后和治疗,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特发性脊柱侧弯(IS)非手术治疗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可视化文献分析方法对1990—2020年科学引文索引(WOS)数据库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IS非手术治疗的文献进行分析,观察年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相关学科及主题关键词,采用CiteSpace 5.7.R4和Excel 2017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和数据表格图。结果共筛选出文献822篇,其中英文文献548篇、中文文献274篇,其中2015—2020年的文献378篇。发文量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14篇)、加拿大(77篇)和中国(68篇)。学科包括康复医学、工程学、矫形外科等33个学科,康复医学科中心度最高,为0.59。以青少年IS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共187篇,其中116篇涵盖支具治疗。1990—2014年国内IS非手术治疗以支具治疗研究为主(70.4%,69/98),2014年以后运动疗法、手法治疗等综合治疗逐步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61.3%,92/150)。研究热点为支具治疗(中心度为0.31)、运动疗法(6篇)、手法治疗(3篇)、导引手法(2篇)、针刺疗法(2篇)等不同形式的非手术治疗。国内发文量前30位研究机构中,三级医院22家,二级医院1家,院校5所,综合性康复服务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结论IS非手术治疗研究内容趋于多元化发展,运动疗法、支具治疗、手法治疗是目前研究热点。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特发性脊柱侧弯(IS)非手术治疗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可视化文献分析方法对1990—2020年科学引文索引(WOS)数据库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IS非手术治疗的文献进行分析,观察年发文量、发文国家、研究机构、相关学科及主题关键词,采用CiteSpace 5.7.R4和Excel 2017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和数据表格图。结果共筛选出文献822篇,其中英文文献548篇、中文文献274篇,其中2015—2020年的文献378篇。发文量前三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14篇)、加拿大(77篇)和中国(68篇)。学科包括康复医学、工程学、矫形外科等33个学科,康复医学科中心度最高,为0.59。以青少年IS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共187篇,其中116篇涵盖支具治疗。1990—2014年国内IS非手术治疗以支具治疗研究为主(70.4%,69/98),2014年以后运动疗法、手法治疗等综合治疗逐步成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61.3%,92/150)。研究热点为支具治疗(中心度为0.31)、运动疗法(6篇)、手法治疗(3篇)、导引手法(2篇)、针刺疗法(2篇)等不同形式的非手术治疗。国内发文量前30位研究机构中,三级医院22家,二级医院1家,院校5所,综合性康复服务机构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结论IS非手术治疗研究内容趋于多元化发展,运动疗法、支具治疗、手法治疗是目前研究热点。
简介:摘要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主要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致命性神经系统变性病,病因及发病机制未明。随着ALS遗传学的发展,基因检测逐渐进入临床实践,对辅助患者诊断、预后判断,遗传咨询及基因治疗等有一定意义,但其中涉及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讲座从医师及患者两个角度概述目前对基因检测用于ALS临床实践的前景及问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根治术后第二次手术术中处理及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及保定病区肿瘤科收治的13例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根治性切除术后的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二次手术术中的处理及围手术期的管理。13例患儿中,男7例,女6例,年龄最大为42个月,最小为5个月。11例为同时性肾母细胞瘤,2例为异时性肾母细胞瘤,初次手术均为单侧瘤肾根治性切除术,二次手术均采用保留肾单位肿瘤剥除手术,其中化疗后手术12例,1例未经化疗而直接手术。二次术中11例采用阻断肾蒂血管方法止血,局部压迫止血2例。结果术后3例患儿出现少尿症状,其中1例合并肺水肿及高血压;1例出现单纯性高血压;1例出现尿瘘。13例患儿二次术后病理均为肾母细胞瘤或肾母细胞瘤病;3例患儿切缘阳性,其中2例为肾母细胞瘤病,1例为肾母细胞瘤。结论双侧肾母细胞瘤单侧瘤肾根治性切除术后,二次手术须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应精细操作,尽量完整切除肿瘤,避免过度或长时间影响肾脏血运。术后短期内应严格观察出入量情况,监测血压及肌酐变化情况,必要时给予利尿等对症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科收治9例手部掌、指骨及皮肤复合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3.5 cm×5.5 cm~4.5 cm×8.5 cm,骨缺损长度3~6 cm。皮瓣切取面积4.0 cm×6.0 cm~5.0 cm×9.0 cm,骨瓣切取大小3.0 cm×1.0 cm×1.0 cm~6.0 cm×1.5 cm×1.0 cm,皮瓣均携带臂后侧皮神经,骨瓣和受区的掌、指骨采用交叉克氏针固定,皮瓣的桡侧副动脉及伴行静脉和受区的桡动脉腕背支、头静脉吻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门诊随访观察骨移植端愈合情况、皮瓣存活质量、皮瓣的感觉恢复情况及指关节的屈伸功能。结果术后9例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全部存活。随访6~24个月,全部病例的骨移植端均愈合良好,皮瓣外形良好,无臃肿,皮瓣的两点分辨觉为8~12 mm,平均10.2 mm。手功能恢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优7例,良2例。上臂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骨皮瓣切取方便,操作简单,可同时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及掌、指骨缺损,缩短治疗时间,对供区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修复手部骨及皮肤软组织复合缺损的良好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第二足趾胫侧趾固有动脉为蒂的两块游离皮瓣修复两个手指指端缺损,探讨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11月至2018年9月,对5例同时伴有两个手指指端缺损的患者,急诊采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一蒂双瓣分别修复两指创面,均以第二足趾胫侧固有动脉为血管蒂,切取后两块皮瓣分别和伤指重建血液循环,供区采用小腿内侧全厚皮片植皮。结果术后5例10指皮瓣均顺利存活,供受区伤口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个月,游离皮瓣外形、感觉及功能恢复良好,无需二次手术修薄,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及挛缩,未出现不耐磨及疼痛等情况。结论应用第二足趾胫侧切取两块游离皮瓣修复两个手指指端缺损,能较好地覆盖缺损创面,保证手指的外观、感觉及功能,同时可减少供区数量,减少损伤,是较理想的修复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唇软组织移位对一期单侧唇裂修复设计的可能影响。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行一期单侧唇裂修复的52例患儿,男33例,女19例;年龄2~10个月,平均4.6个月。测量方法为直尺和(或)角规直接测量上唇区特定标记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分析该组患儿术前、术后即刻上唇区的标记点间点距测量结果。手术采用旋转推进法,术中充分解剖裂隙两侧软组织,复位并重建肌肉连续性。结果52例单侧唇裂患儿的测量显示,术后即刻和术前相比,健侧和患侧的标记点间点距均发生改变。除健侧唇高和健侧唇峰-鼻翼基底点距外,两侧唇长、患侧唇高以及患侧唇峰-鼻翼基底点距、唇峰-口角点距,鼻翼基底-口角点距,均较术前有明显延长(P<0.05)。两侧点距的对称性比值计算显示,越远离裂隙区,术前对称性比值越接近1。术后上唇区的对称性比值均接近1,术后对称性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一期单侧唇裂修复术中,上唇区软组织标记点间点距变化不完全符合几何学原则,还受不同层次结构的相互关系及软组织弹性等生物物理特性影响,手术设计中必须考虑并校正。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HC-NH)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男︰女=3︰5,年龄介于51~80岁) HC-NH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8例均为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急性起病,表现为单侧肢体不自主舞蹈样运动,血糖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尿酮体阴性,MRI平扫示8例均累及基底节区,6例为左侧,2例为右侧,累及左侧尾状核头、豆状核3例,累及左侧壳核2例,累及左、右侧尾状核头、壳核各1例,累及右侧尾状核头1例;T1WI序列8例均呈高信号;T2WI序列4例呈等信号,3例呈稍低信号,1例呈略高信号;T2WI-FLAIR序列呈不均匀等及稍高信号;DWI序列5例呈等信号,3例呈略低信号。2例行CT平扫呈高密度。结论HC-NH临床表现为高血糖患者不自主舞蹈样运动,MRI表现具有特征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侧指动脉静脉化重建末节断指静脉回流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15例15指末节离断伤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6~52岁,平均40岁。因无法按照常规方法重建静脉回流,应用一侧指动脉作为断指静脉回流,吻合一侧的指动脉后将另一侧指动脉与近端皮下静脉吻合,同时拔除离断指体指甲,术后使用肝素钠棉球湿敷甲床3 d。结果术后15例15指再植指均一期存活,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12个月。再植指体均有指甲生长,但较正常指指甲小而厚,不平整,指体稍萎缩,感觉恢复至S2~S3+。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2例,良2例,可1例。患者对指体的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当末节再植无法用传统的静脉与静脉吻合的方式建立静脉回流时,应用一侧指动脉静脉化重建末节断指静脉回流,术后辅助甲床肝素钠棉球湿敷可以有效提高再植指体的成活率,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青少年脊柱侧凸是发生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常见脊柱疾病。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当出现脊柱畸形时往往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早期筛查及时发现脊柱侧凸,能够有效避免疾病的进展。对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查工作进行规范非常必要。指南的制定过程参考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定方法,由多学科专家组成指南制订小组,通过多轮针对临床医生的在线问卷调研确定指南中需要定义的重要临床问题。对青少年脊柱侧凸领域已发布的相关指南、系统评价以及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相关证据进行评价。经过多轮德尔菲投票确定指南的推荐意见及其推荐强度。最终形成10条推荐意见,涉及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筛查对象、青少年脊柱侧凸的筛查方法及筛查后的临床路径指引,旨在为我国青少年脊柱侧凸筛查的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共收治8例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7~51岁。均不同程度合并肌腱、骨质等深部组织损伤外露,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5 cm~2.0 cm×4.5 cm。均急诊采用游离足内侧静脉皮瓣修复创面,以足内侧皮下静脉密集区域顺行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面积2.0 cm×3.0 cm~3.0 cm×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定期随访,观察皮瓣外形及患指功能。结果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均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皮瓣外形优良,质地与厚度与受区基本一致,手指功能恢复良好。供区仅留线形瘢痕。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6例,良2例。结论在足内侧静脉密集区域顺静脉瓣膜方向设计足内侧静脉皮瓣,结合分流限制技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