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中英近代报业发展呈现不同模式。英国近代报业的起源发生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是一种内生型报业发展模式。中国现代形态的报刊出现并非是内生的,而具有外生性。西方现代早期报业的出现是文化转型的结果;而中国近代报业的出现则是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同文化碰撞的结果。中英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异同,革命战争在中西报业发展中都起到刺激推动作用,而新闻出版管制的存在则均制约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 标签: 中英报业 内生型 外生性 革命 出版管制
  • 简介:本文从近代来华参与办报的传教士的汉语姓名的文化现象匹入,具体考察汉语姓名的文化渊源,剖析来华参与办报的外国传教士的汉语姓名的特点,从而探讨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 标签: 近代 中国 新闻史 文化渊源 来华传教士 汉语姓名
  • 简介:创办初期的《循环日报》,其版面设置并不固定。一是临时性的栏目设置较多,二是与同期香港其它华文报纸相比,明显偏重新闻版面。1875年以后,《循环日报》版面才基本固定在"选录京报"、"羊城新闻"和"中外新闻"等栏目,且新闻版面整体上相对缩小,由初期的新闻版面约占总版面的45%左右下降至30%左右。较为强烈的正统意识以及比较重视新闻和言论是《循环日报》在版面设置上有别于同期其它香港诸华文报纸的两个主要特征。不过,从版面总体来看,《循环日报》主要还是一份以刊登各类告白为主的报纸,因此,以往人们通常认为《循环日报》以政论为主的看法不太确切。《循环日报》之版面设置基本沿袭了《香港中外新报》所创立的"香港版"模式,但同时也受到以上海《申报》为主要代表的"上海版"模式的影响。《循环日报》在"中外新闻"栏内首置"论说"、并大体维持每天1篇"论说"的做法,主要是吸取和借鉴上海《申报》的结果,并非《循环日报》首创。

  • 标签: 《循环日报》 《申报》 “香港版” “上海版”
  • 简介:2016年9月24日至25日,“第五届新闻史论青年论坛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年会”在吉林大学举办。会议主题是“新闻传播与文化政治:近代以来亚洲新闻事业研究”。本次会议由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和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新闻史论师资特训班同窗会总会与东北分会、吉林省传播学会协办。这是继去年在厦门大学举办年会之后,

  • 标签: 新闻学研究 北京大学 新闻传播 吉林大学 青年论坛 新闻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