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及劳动就业制度、招生分配制度的改变,加上“普高热”在各地不断升温,中等职业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其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此,广大职教工作者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努力寻求自身的发展之路。
简介:<正>如果说中国妇女占了13亿人口的半边天,2004年我国在校女初中生6527万人和女高中生3648万,分别占全国初高中在校生总量的47.4%和45.8%,也相当于中学教育的"半边天"。可见,不断推进女学生教育的改革创新,开展因性施教,全面提高女学生的素质,影响极为广泛,它也关系着为我国提高民族素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新型女性人才的保障,意义深远。国家在有关决定中,曾提出发展基础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应体现时代的要求。我们在研究女中学生教育改革创新时,要密切关注国家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妇女发展的新形势,以使女学生教育富有时代特点,能够更有效地适应与满足国家的需要。
简介:摘要:毋庸置疑,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思想道德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并且会对学生其他方面素养的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教师应对德育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为此,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应该如何开展新形势下的初中德育。
简介:只要存在考试,就会滋生"考试病"。清朝末年,科举考试之所以从辉煌迈向没落,根本原因就在于清朝时代的科举考试患了僵化病、陈腐病和专制工具病,使得科举考试最终沦为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走向灭亡。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作为考试的典型代表,在正确选材用人,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日臻成熟,考试,作为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尤其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却在还没有到达波峰的时候就跌入低谷,使得社会对考试重要性的共识与考试公信力的缺失同方向行进。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考试未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即新形势下的"考试病"的缘故。更重要的是,我们对新形势下的"考试病"还缺乏起码认识,不少人甚至否认"考试病"的存在,这是时下制约考试科学发展的枷锁。"考试病"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成因,也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因,在此基础上,"考试病"的种类和表现也有很多种,不一而足。因此,分析和治理"考试病"必须从法治的宏观、行政管理的中观和科学办考的微观入手,标本兼治、内外兼修、系统推进。唯有如此,考试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和国家稳定。
简介: 摘 要:当下,网络普及,信息发达,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变得比较浮躁,缺少耐心,随遇而安,没有相应的积极性,所以,德育对于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師要用言行影响学生的品行。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改变教育方法。从细节处着手,引导学生的正确行为。 关键词:新形势 ;小学德育 ;教育探析 德育对于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就小学德育的主要改进策略谈几点认识。 一、老师要用言行影响学生的品行 老师是教育的根本,要想让学生成为新形势下合格的学生,首先在德育中老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只要老师努力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不断更新,就会用自己在学生眼里无所不能的形象征服学生。当然,老师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并用一个优秀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实施德育中,就会使学生不令则行,且达到良好的德育目的。实践证明,只有老师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在德育中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也才能使德育更加生动,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能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师言行、品行的感染和影响,进而使学生变得更加遵守纪律、热爱学习,成为一个充满热情、积极向上的优秀学生。 二、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改变教育方法 在德育中,老师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是做好德育的首要条件。首先,老师应该融入学生中间,尊重每个学生,与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同时还要信任每个学生,与学生做朋友,达到自然交流的状态。其次,老师要彻底改变过去灌输式、命令式的教育模式,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融入班集体,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这样不但利于培养学生的一些良好习惯,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于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一种推动。所以,老师在德育中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性,让德育成为老师与学生共同关心的事情,学生就能与老师一起积极管理好班级,使自己不断成长。比如,给学生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如果是你,你会怎样选择?孔融把最小的梨留给了自己,为什么?你们对孔融这样谦让的处事态度有什么认识?”把学生带到故事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增长学生认知。最后,再问学生《孔融让梨》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样层层递进,引学生深入,不但让学生理解了《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中谦虚礼让的处事态度和思想行为,还增长了学生的认识,潜意识里影响了学生,使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也会三思而后行,做出合理、高尚的行为,从而实现德育的目的和意义,推动德育发展。 三、从细节处着手,引导学生的正确行为 我们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只有六到十二三岁,他们的思想还相对比较单纯,在他们眼里对错也很简单,那就是自己的认识判断,他们不会去深入地根据事件本身判断对错。因此,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其实最容易接受学校的一些德育理念和教育,也最容易接受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所以,作为小学老师,在小学德育中既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爱心去感染、影响学生,还要借助学校的一些规章制度,让学生在制度“框框”下,学会约束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比如,上课认真听讲的积分制,让学生在课堂上专注认真 ;学校的考勤制度,让学生改变迟到的习惯 ;光荣榜班级文化的建立,让学生改变、提升,努力把自己的名字写在光荣榜上 ;体育比赛中的奖励制度,让学生为了班级荣誉而努力 ;流动小红旗的制度,让学生集体努力,改变班级的卫生、纪律等等。这些与学生日常管理和行为息息相关的纪律和制度,或者是根据班级情况设置的一些班级小规定、小制度,还有《小学生守则》等,只要老师在德育中能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强化,久而久之学生都会形成一种习惯,有意无意地去遵守,从而使学生变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成为健康、阳光、积极向上的好学生,为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社会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小学德育又一次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成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良好发展的主要途径。所以,作为德育老师,要在德育工作过程中,结合发现的问题,结合新形势教育教学的要求、人才的需求,在教育中不断解决问题,转变观念,从而有效、有力地推动小学德育发展,使小学德育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丛静静,朱秀云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 [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5) . [2]付全常 .浅谈小学德育与教学的关系 [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07(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