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6 个结果
  • 简介:在当代中国,中外文学艺术传统曾被视为“封资修”而遭到大规模扫荡,一些海外学者如余英时等人甚至认为,“文革”是五四反传统及与传统断裂的激进主义思潮发展到了顶峰。但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因为在思想领域的任何活动,都不可能不以人类既有的传统作为前提和出发点,艺术同样不能例外。如果我们细心探究,就不难发现当时声称建立在“空白”之上的纯而又纯的“革命文学”同古典主义艺术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古典主义以欧洲17-18世纪的鼎盛而著名。但是,事实上古典主义并非只存在于西方,也不限于戏剧领域。其实,撇开“三一律”等较为狭窄的教条,古典主义基本原则甚至好莱坞电影的内在结构都与中国当代革命文学极为相似。

  • 标签: 文学评论 比较文学 中国 革命文学 古典主义
  • 简介:钱钟书先生认为,各国比较文学最先要做的工作,都是清理本国文学与外来文学的相互关系,研究本国作家与外国作家的相互影响。当然,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也不例外,自从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在1980年代的中国出现,有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来实践钱钟书先生所说的传播研究。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艾特玛托夫 中国 外国作家 外来文学 80年代
  • 简介:朱熹的"良知"说是由其"格物致知"论生发开来的。就朱熹的"良知"说来看,"良知"乃"出于天",是一种"不待学"而能的灵明昭觉之知。而朱熹的"致知"论就是在穷极事物之理的过程中,推极吾之本具之知识。而"格物"与"致知"在朱熹看来是同一个过程,"格物致知"即是知觉之知与物之理的映照、对应。同时,朱熹又从心性论以及人道与天道相贯通的角度来阐发其"良知"说以及"致知"说的思想理境。正是朱熹"良知"说以及"致知"论的如上理论内涵与思想特色,使得其"良知"说与王阳明的"良知"说在思想上、理论上有着鲜明的差异。

  • 标签: 朱熹 王阳明 良知说 致知论
  • 简介:由美国杜克大学和中国清华大学共同发起主办的第四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于2006年10月6日至8日在美国杜克大学举行。本次会议讨论的主题为“文学与视觉文化:中国视角与美国视角”(Litera.tureandVisualCulture:PerspectivesfromChinaandtheUS)

  • 标签: 比较文学 讨论会 美国 中美 CULTURE 杜克大学
  • 简介:浪漫主义是西方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有着明确风格和创作群体的流派,李白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因其豪放自由的诗风,也被冠以了浪漫主义诗人的桂冠。过去对于李白的浪漫主义特征的讨论往往集中在其手法的夸张、想象的瑰丽,但是如果我们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比较阅读两种异域文化中孕育的具体诗篇时,会发现李白在表现自然,抒发情感等方面,尤其与西方浪漫主义有着艺术上的息息相通。

  • 标签: 李白 西方浪漫主义 自然 情感
  • 简介:民歌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创作之一,也是各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生产劳动、节日喜庆、婚丧祭祀等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聚居在黔东南桂西北的水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而其中最有特色的无疑是水族双歌。

  • 标签: 水族 比较文学 民歌 土家族 视阈 艺术创作
  • 简介:出身比较文学而从事中西比较诗学及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是众多当代海外华人学者的共同学术选择。近年来,北美比较文学界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比较文学研究面临转型,文化研究作为一个新领域迅速兴起。从中西比较诗学转向当代文化研究,海外华人学者迅速顺应了当代学术话语的转换。而华语电影研究作为美国大学东亚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中蓬勃发展的一个新学科,正引起海外华人学者更多的关注,并成为海内外学术交流的一个重要话题。

  • 标签: 中西比较文学 文化研究 中国电影
  • 简介:摘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的主渠道,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培养一代的“四有”新人,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 标签: 青少年 思想政治教育 爱国主义精神
  • 简介:现在人们多少将“作家”等同于“小说家”傅小平:十九卷长篇小说年编、二十卷散文随笔年编及七卷本中短篇小说年编的相继出版,读者大致可以藉此触摸到您立体而生动的精神形象.透过这些有着很大体量的作品,我的一个强烈感受是,您是有坚定价值观,有一贯的精神追求,且对此有充分阐释的作家.也因为此,当我试图从中找到一个入口,经由您关于文学、人生的既有思考再往里掘进时,我感觉是一次精神的历练和挑战.我首先想问的是,在您看来,某种恒定的价值观对于一个作家或写作者而言,有何特殊的重要性?您是否经历过思想危机,或怀疑过自己一贯持守的价值和信念?

  • 标签: 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 谈论 精神形象 中短篇小说 价值观
  • 简介:本文从自由意志的角度,分析解释了弥尔顿《失乐园》中的人文主义,即人类的自由意志与上帝所代表的理性之间的调和关系,以及撒旦违背上帝的意旨从反叛的英雄堕落到恶魔的过程与自由意志的关系。进而阐明了弥尔顿的人文主义思想,歌颂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独有的理性与信仰能力,肯定了人自身固有的主动追求至高精神的行为;并警示了人性的幽暗,即失去理性的指引而任由自由意志泛滥必将导致堕落,由此揭示了《失乐园》人文主义主题的现实意义。

  • 标签: 约翰·弥尔顿 《失乐园》 人文主义 自由意志 理性
  • 简介:海丝特和安东妮亚分别是霍桑《红字》和薇拉.凯瑟《我的安东妮亚》的女主人公,在各自生活的男权社会,她们的女性主义意识都经历了从萌芽到觉醒、从觉醒到成熟这一转变的历程。对她们成长经历的对比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深刻地体会在女主人公所生活的美国社会,女性在男权社会夹缝中的生存状况。

  • 标签: 海丝特 安东妮亚 女性主义
  • 简介:本文旨在讨论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直接回应最近的见刊论述以及2014年上海复旦大学专题研讨会中与身体美学相联系的四种观点。这些观点是:1)身体美学是一个学科,犹如经济学一样的研究领域,不同流派彼此阐发但学科本身仍然有待于历史学者与其它形式的批判加以论述;2)身体美学不是一种实用主义;3)身体美学研究促进赋型(embodiment身体化),可以成为身心互融的强有力手段,以及4)正如已有的种种马克思主义式学科如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一样,也会有马克思主义身体美学。然而,当我们将舒斯特曼的论著与马克思主义学说联系起来,我们也许要将以上四种主张全都摒弃。我的论证是,舒斯特曼的美学从理论到实践都可谓是资产阶级的、非历史的、实用主义的,因此他的美学,从坏的角度看,代表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一种结晶,从好的角度看,是这种意识形态的一种应对策略。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生产、异化、剥削等诸方面能促成虚假意识形态的形成,由此出发,我们可论证的是,身体美学则促成一种去型(disembodiment去身体化)。其结果便是,舒斯特曼所提出的身体美学究其本质是与马克思主义彼此不容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美学 身体美学 实用主义
  • 简介:<正>一、用世界意识审视中国当代文学现象如何评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的我国新时期文学的思想、艺术价值以及它今后发展的历史走向,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具有宏观的艺术视野,树立起真正的现代意识,世界意识,全球意识;只有把历史转型时期的我国当代文学的变革,设置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作为20世纪世界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审视,许多问题的实质便有可能看得清楚些.

  • 标签: 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小说 转型时期 文学变革 新时期文学 西方现代小说
  • 简介:文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历来就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关系,一方面,文学与意识形态的亲和使文学史充满了文学主体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持衡或敌对的种种反映,从而使文学的发展必然与政治史、社会史乃至文化史相交融,文学史成为历史的特殊表现形式;另一……

  • 标签: 文学史 文学主体 新历史主义 颠覆 亲和 疏离
  • 简介:<正>郑季翘同志在十三年前所写的《文艺领域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文中,认为形象思维“是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在毛主席肯定形象思维以后,他在《文艺研究》79年1期发表的《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解释文艺创作》这篇文章中,则强调“毛主席所说的形象思维”和他“所批判的‘形象思维论,各有其不同的含义,”

  • 标签: 思维方式 毛主席 形象思维 十三年 思想 学文
  • 简介:恩格斯在的信中曾以巴尔扎克的创作为例,指出现实主义甚至可以违背作者的见解而表露出来,他称这一现象为"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围绕这一问题在东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之间及其内部,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争论.文章认为,恩格斯这个说法本身包含了对艺术特殊性的承认,其真实含义是生活本身包含了意识形态属性或客观倾向,现实主义的胜利是生活本身的胜利.文章指出,虽然处于东西方不同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对恩格斯所说的现象存在着"诠释不足"与"过度诠释"的不同情况,但讨论过程本身体现了争取艺术对意识形态的某种自主性的共同追求,而争论各方对现实主义和巴尔扎克的推崇说明了理论形态的范型滞后现象和范型更新的必要性.

  • 标签: 现实主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巴尔扎克 程本 过度诠释 范型
  • 简介:《名利场》的故事背景发生在维多利亚时期以男性为主导的唯利是图的社会中。当时,女性是为了巩固男性至高无上的主体地位,并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妇女的美德完全体现在对男人的服从程度上。换言之,这是父权社会的男性将自己的审美标准及价值观强加于女性,从而达到巩固和维护男性权威的目的。

  • 标签: 女性主义解读 《名利场》 悲剧命运 主人公 男性权威 维多利亚时期
  • 简介:中国的男性作家专注于国族叙述始于"五四",由来已久,气候已成.他们的小说无论是醉心于民族精粹的再现还是批判民族传统的伪劣,往往体现了对中国文化根源一往情深的探询.当代中国男性作家小说里的国族身份和传统之间的联系常常是通过对男性阳刚之气来呈现的,刘恒的②和陈忠实的③可以说是最为典型的例子.中国女性作家似乎不太关心国族身份,至少她们的作品往往不被看作是国族叙述.

  • 标签: 《女娲》 徐坤 女性主义 小说 民族传统文化
  • 简介:现实主义的电影在于它真实而深刻地反映生活,艺术美学的价值观在于它令人深思地塑造了一系列生活气息浓郁的人物形象。影片《大海风》之所以有种感人的魅力,并不是因为影片中的人物打扮时髦、会耍风流,出入舞厅酒家是家常便饭,相反的,没有一个场景、甚至没有一个镜头是与时髦、风流、舞厅酒家有关的。那些为了遵照与外商签定的合同、如期交船而日夜战斗在造船厂船台上忘

  • 标签: 艺术美学 人物形象 交船 艺术价值 美学价值 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