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倚仗坦克大炮长驱而入古城南京。其后六周之内,日军将人类的兽性极致发挥,机枪和屠刀朝向无辜市民和被俘官兵。历史是书写过去的最佳方式之一,对于如此惨痛的一次人类浩劫,后来人给予文学叙写也应是必要,即使这叙写可能只是出于一个人或一群人的最起码的义务、最基础的感情。从张纯如到严歌苓、哈金和郑洪,境外华人作家南京大屠杀相关叙事接续而来。

  • 标签: 南京大屠杀 新移民文学 叙事 视域 复魅 祛魅
  • 简介:《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版本整理的案和思考──兼议影印抄本《异史》朱其铠一九六二年张友鹤先生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问世以来,至今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旧抄本,如齐鲁书社一九人一年一月影印的二十四卷抄本、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的7...

  • 标签: 《聊斋志异》 版本整理 抄本 异史氏曰 手稿 总目
  • 简介:张新之与王希廉、姚燮同为红楼梦评点派的重要作家,其《妙轩评石头记》流传颇广。但由于资料限制,学界对张新之其人其事了解不多,目前仅见胡文彬先生在《太平闲人张新之生平追索》中作出过相关讨论。《妙轩评石头记》成于台湾,故借助道成时期台湾宦游文人的相关记述,可以补证张新之的籍贯、生平事迹及其完成《妙轩评石头记》时的台湾社会情形,并进而对其《妙轩评石头记》的序跋作者进行考论。

  • 标签: 张新之 妙复轩评石头记 序跋作者 台湾地区
  • 简介:张新之《妙轩评石头记》关于《红楼梦》“面子”与“底里”、“影”与“形”关系的批评是一套系统的、有理论的穿凿附会话语,孙渠甫《石头记微言》受此影响而发展成从书面人物故事探求书底的历史事实和底中底的微言大义,将“影子”终指对象指向书外历史人物事件的批评方法,以及把《红楼梦》内容的性质认定为隐寓清初满汉关系的基本思路,开启了系统的索隐红学的进程。

  • 标签: 红学 索隐 批评方法 关联性
  • 简介:内容摘要客家娘酒对客家女性产后疗有着独具特色的功效。新时代,利用网上直播、专题纪录片、微电影、微视频、电视广告、公众号以及贴吧等新媒体技术,推进国家级客家文化建设,正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本文以客家娘酒产后疗功效及其新媒体宣传为例,望能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推进国家级客家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 标签: 客家娘酒 新媒体宣传 国家级客家文化
  • 简介:难怪愁云万里凝,老天垂泪祭诗翁。虽然功满人高寿,仍旧歌哭陨将星。

  • 标签: 中华诗词 上将 祭奠 赋诗
  • 简介:读孙绍振先生的《〈三国演义〉:审美与道德的错位——兼与刘再商榷》,觉得五味杂陈。乍看孙绍振对三国人物的性格分析,层层递进,颇为生动;继而看到他对鲁迅、胡适一干人不作分析的否定,顿感不妙;等读到他对刘再《双典批判》逐步升级的批评讽刺时,心中感觉到一种荒唐:孙绍振明知刘再的《双典批判》不是文学研究,而是文化批判之作,是对《三国演义》中腐蚀社会人心的权谋法术及社会影响从事文化批判,却借用文学鉴赏否定刘再的思想文化论述,并且牵强附会地给对方设置罪名。

  • 标签: 孙绍振 刘再复 《三国演义》 文学批评 文化批判 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