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8 个结果
  • 简介:萨克雷(Thackery)是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成名小说《名利》被称为"没有英雄的小说"。作者通过《名利》描摹出英国贵族阶层追名逐利、没有道德、冷酷虚假的众生相,向人们展示了一幅19世纪初叶英国上流社会极为鲜明生动的生活画卷。小说的主线是出生于证券商之家的小姐爱米莉亚和穷画家的女儿蓓基曲折的感情生活和复杂的人生经历,通过她们与家人、朋友、爱人的交往表现出两人不同的性格和人生追求。

  • 标签: 客观现实 主观追求 男权主义
  • 简介:早就知道杭州作家施蛰存,活到99岁,其名总是跟戴望舒连在一起,因为他和戴是同龄同乡,却比戴多活了半个世纪多一点。对施蛰存有好感,是缘于他70年前在《灯下集》自序中的一段话。

  • 标签: 施蛰存 现代派 戴望舒 鲁迅 穆时英 小说
  • 简介:《啼笑因缘》是应上海《新闻报》主编严独鹤之邀,创作于1929年,从1930年3月17日到11月30日,连载于《新闻报》副刊《快活林》。《啼笑因缘》发表之后引起的轰动及作者张恨水由此获得的声名都不必细说,本文只想就小说中对女主人公沈凤喜的灵魂审判这一话题,谈一点看法。有关这一话题,也多有文章涉及,比如,许子东认为,小说基本情节“描写了一个女人如何贪图金钱虚荣而沉沦堕落的故事”;孔庆东认为,“《啼笑因缘》还真实地刻画出‘小市民的精神创伤’,沈凤喜家中长辈面对金钱和权势的态度,几乎与主人公一样具有强烈的典型意义”。那么,本文关注问题的是,作者是怎样讲述这个“沉沦堕落的故事”的,其“典型意义”又是什么?一《啼笑因缘》这部小说有点不寻常,它讲了一个穷人家的姑娘背叛、抛弃富贵情郎的故事,一个灰姑娘背叛了白马王子的故事。小说中,男主人公樊家树是一个富宦子弟,父亲虽然去世,但留有一笔可观的遗产,叔叔、舅舅、表兄都在做官。他与沈凤喜遭遇的一开始,就是以大恩人的面目出现的,他资助、包养了沈凤喜及其全家,把沈凤喜从进落子馆的“堕落”之路上拉了出来,送上了高尚文明的金光大道,进学堂读书。沈凤喜从一个穷卖唱的,一下子变成一个摩登女学生...

  • 标签: 剥夺辩护权 啼笑因缘 审判读
  • 简介:江津区吴滩镇是聂荣臻元帅的故乡。吴滩镇有个现龙,原来又叫现龙乡。这是一个老乡,因地处江津、璧山、永川三地交界处,所以远近闻名。现龙位于江津西北边缘,距江津城三十多公里。现龙乡足远,每逢赶场天,三县交界处的百姓都来此赶场,小小乡非常热闹。

  • 标签: 江津区 龙场 来历 交界处 聂荣臻
  • 简介:成立于香港的友联出版社与马来西亚的天狼星诗社可说是很重要的文学跨界者。前者早在1954年便从香港进军马新,后者在1974年从马来西亚移师台湾并成立神州诗社。友联成功在马来西亚驰骋了45载,而神州则在台湾停驻了约7年。本文从史料与参与者的观点,并借用布迪厄的域理论,尤其是惯习、资本及文学的双重结构,比较两者如何回应与调适新域,以解说他们跨界后的运作模式与最终的命运。对这两个跨界文学团体的比较,试图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了解上世纪50至80年代华文文学的文学互动与交流的运作方式,或可为未来文学越界者作参考。

  • 标签: 友联 神州 场域 惯习 资本 双重结构
  • 简介:一、张著对辛亥革命的贬损武昌首义(暨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它一举推翻清王朝二百六十余年的反动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破天荒地创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从而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武昌首义 意外事件 君主专制政体 辛亥革命 政治事件 二十世纪
  • 简介: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剧烈震荡以及价值观的混乱,诗人李自国在他的诗歌写作中进行了多种尝试,作为《多元叙事》研究中的一个分支,本文试图通过探讨诗集《—探索诗选》,来逐渐认识诗歌当中的叙事策略。

  • 标签: 语言 叙事 诗意
  • 简介:每扇门里摆满了“世界杯”我也想踢一足球了或者把足球抱在胸前像抱着一捧水果于是就想到结婚这唯一不意外的奇迹娶一个健康的女子若千年后钓若干年后我就有一个儿子这唯一不意外的奇迹飞跑在足球场上

  • 标签: 足球场 日常生活 “世界杯”
  • 简介:6月9日,蒙蒙细雨喜降龙城,山西大酒店内孙嘉璐小朋友十二岁成童礼可谓别开生面,12副满含深情的联墨作品把大厅装扮的古香古色,深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进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前方的大屏幕,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循环展示孙嘉璐的成长照片。

  • 标签: 文化气息 楹联 小朋友
  • 简介:<正>我很早就知道梁晓文在悄悄地从事文学创作,但是,坦白地说,我读到他作品的机会并不多,这一点可能跟中国许多作家差不多,他们都在忙于自己的事情,所以,对他人的创作常常一无所知,甚至需要一种提醒才会去读某人某人的作品,即便如此,也只是零星地接触而已。说到底,作家不是评论家,作家就是个写手。而且,作家也不可能对别人的作品做出科学的且规范的评价来。

  • 标签: 文在 茫茫人海 尖锐对立 人能 感情纠葛 阅读心理
  • 简介:《红楼梦》后四十回总体艺术水平不及前八十回,尤其是在人物域④的建构上。从物象描写的角度来看,八十回前后的林黛玉及围绕其展开的小说叙述呈现出雅与俗的龃龉不合。前八十回中的林黛玉极少关注切身的日常物质细节,以黛玉的话语或视线呈现的物象描写多围绕宝玉展开,用以表现宝黛的感情,同时塑造出一个心系宝玉、襟怀清雅的黛玉形象。后四十回则围绕黛玉展开了更为写实具体的物象描写,让黛玉投注于切身相关的物质细节,沉湎于世俗之虑中;同时,由于续作者对雅文化的程式化再现而悖论性地陷黛玉于刻露斧凿的庸俗之境。

  • 标签: 林黛玉 物象描写 人物场域 雅俗
  • 简介:近年来,布迪厄的思想在中国哲学界、社会学界、教育界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艺界也概莫能外。“艺术”理论在整个布迪厄文艺思想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布迪厄看来,“艺术”在整个艺术话语环境中具有“双重位置”的特征,其自身又具有着“双重结构”的特征,因此,这些“双重”特征又决定了它具有着超越文学内外研究二元对立的“双重拒绝”的理论诉求。

  • 标签: 布迪厄 艺术场 文学内部研究 文学外部研究
  • 简介:1978-1980年间,我因撰写《巴金评传》,曾走访了许多老作家以及巴老的亲友。他们都非常热情友好地接待我,回答了我的有关提问。其中有几位是在通信中用书面形式回答我的。回想他们那种无私的、认真的、慷慨的支持和帮助,至今使我感激铭记。现在,我已把手中保存的柯灵、艾芜、田涛、魏绍昌、吴朗西、李臣等六位老先生的手书原件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也还鉴于这些书信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有关巴金和文化生活出版社以及扶植青年作家的动人情况,对巴金研究者和爱好巴金作品的读者有重要参考价值,故借《新文学史料》宝贵篇幅,刊布于此。

  • 标签: 巴金 柯灵 艾芜 书信 中国现代文学馆 文化生活出版社
  • 简介:一个别开生面的题为“良师益友汇新声”的粤剧粵曲欣赏晚会,已于10月10日在广州南方戏院推出。由于这是广州“国庆黄金周”后的首个戏曲晚会,其演出阵容不仅强劲,而且组合得颇为特别,所以演出消息一传开,马上吸引了许多知音人踊跃购票,当晚整个剧场的反响也十分热烈。说它的阵容不同一般,是因为既有近年已较少登场的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虾哥)和国家一级演员小神鹰、彭炽权、关青,又有正当红的著名花旦麦玉清、李池湘和曲艺界的著名平喉唱家伍丽嫦,还有颇为活跃的优秀业余唱家师马良、刘顺莲(湛太)、

  • 标签: 粤剧 晚会 新声 欣赏 演出 表演艺术
  • 简介:2000年10月,香港岭南大学召开了“张爱玲国际研讨会”,计有港、台、大陆、海外华人学者暨个别日本学者共数十人参加。会议就张爱玲的历史评价、张爱玲与鲁迅等中国现代作家之比较、张爱玲所受中外文学之影响、张爱玲之“大陆接受史”以及张爱玲对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影响等诸多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精彩多多。

  • 标签: 学术论争 夏志清 刘再复 中国现代作家 香港岭南大学 海外华人学者
  • 简介:鲁迅在为萧红的《生死》作的序中,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而马步升在为赵旭峰的小说《龙羊婚》(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11月出版)所作的序言中,称将其“展现了丛林法则下的人性法则.”无论是战火连月的哈尔滨近郊的偏僻村庄还是西北边陲与世隔绝的双龙沟蛤蟆镇;无论是解放战争中对抗外敌入侵和地主压迫还是解放后对抗贫穷和饥饿;无论是以女性的挣扎作为叙事中心还是用男性的抗争去打破传统,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中国乡村,无不在往复轮回着“生死”.萧红在《生死》中这样写道:“在乡村,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这种表面上充实的“忙碌”,被乡俗礼仪死死地固定了下来,也将一代代的庄稼汉和他们的妻儿拴在了那充斥着尘土腥膻的乡村中.

  • 标签: 《生死场》 萧红 小说 轮回 人民美术出版社 传承
  • 简介:1……天空……天空……天空在山之上天空在海之上天空在所有的道路之上天空是我们永恒的背景它决定着我们的行进和行进的姿势行进的速度

  • 标签: 暴雨 天空 果实 道路 故事 虚无
  • 简介:“画地做”是河南地方戏及其他省市地方戏经常采用的一种临时剧场,俗称之为“地摊戏”。它在地上直接铺摊做戏,随处可设,用后即撤,具有经济便利、流动性强等优点,深受戏班和民众欢迎。作为一种临时剧场,它培育和推进了河南地方戏班社的发展与成熟,并深刻地影响了民众戏曲观念的形成。

  • 标签: 画地做场 地摊戏 剧场 地方戏 河南
  • 简介:从中唐到明清,对杜甫的评价习用“诗圣”标准,对杜诗的评价习用“诗史”的标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又提出新的表述手段:白话文运动。争“科学与民主”,当时即显示,难有大成果。争白话文运动则可算大

  • 标签: 杜诗 中唐 白话文运动 诗圣 杜甫 “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