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全面了解武汉博物馆的文物保存环境现状,科学评价该馆文物库房环境达标试点工程的成效,总结实践经验,服务我国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改善工作,采用相关检测设施和仪器分析手段,针对该馆的改造新文物库房、未改造老库房、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陈列展厅、文物展框内的环境质量,检测了其中的温度、相对湿度、甲醛浓度、板材的木材含水率、可见淡然照度以及紫外辐照强度等指标,并对环境中的配性气体和VOC浓度进行了采样分析。检测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博物馆达标改造工程对库房温湿度和光照水平的控制成效明显,基本达到了文物保护要求:增添使用的文物储藏柜、包装囊盒、活性炭吸附材料等具有一定的策环境调控效果。由于装饰材料和橱柜材料等散发污染物的影响、恒温恒湿系统的间歇式运转模式、部分老库房和展厅采用无防护自然采光设计等原因,现文物保存环境中还存在主要污染气体浓度普遍偏高,湿度呈现短周期性波动、局部光照水平偏高等情况。对此,给出了一些建议。
简介:敦煌莫高窟文物具有唯一性和脆弱性,干燥环境是壁画和塑像长久保存的保障,降雨是病害发生诱因。为了弄清降雨对文物的损害机制,本研究通过气象监测数据分析和野外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分析莫高窟降雨分布特征和窟顶戈壁降雨入渗和产流规律,为开展洞窟内壁画病害发育机理分析和实施莫高窟洪水风险预控提供理论依据。25年气象监测数据分析表明,莫高窟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39mm,集中在5~8月,降雨类型主要为微雨和小雨,频现大于76%,大雨及暴雨均为突发性强降雨,频现仅为1.5%,常常伴随区域洪水的发生。降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当平均降雨强度0.75mm/min,降雨历时160min时,入渗湿润锋迁移至深度80cm左右即趋于平衡。但是,高密度电阻率探测表明洞窟地层2~3m处,水分饱和度可达60%左右,极易带动可溶盐向壁画地仗层富集,致使病害发生发展。经计算,窟顶戈壁径流系数0.016,产流能力非常低。区域洪水主要来源于莫高窟周边戈壁及野马山地带降雨汇流。
简介:<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河南文物考古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发现和发掘了中原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对于了解祖国社会历史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提供了丰富的重要实物资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我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河南省为了适应新时期总任务的要求,认真搞好文物保护管理和考古发掘工作,积极开展文物的科学研究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宣传教育,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四化建设服务,成立了“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已于今年二月正式办公。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是省文物局所属的一个文物科研机构,它的任务是配合工农业基本建设工程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并适当地开展主动考古发掘,有重点地解决某些学术问题;加强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更广泛地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大力开展文
简介:研究了漆膜分析的三种主要方法:裂解质谱,红外光谱,裂解色谱。通过大量实验比较了各种方法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建立了以裂解色谱/富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来鉴定漆膜,并对影响裂解反应的因素及色借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获得了可以重复,具有特征性的漆膜高分辨裂解色谱图,同时对裂解色谱图中主要组分作了定性鉴定,提高了裂解色谱法分析漆膜的可靠性。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小,共存杂质影响小,操作简便等优点。应用核分析技术对河姆渡,良诸庙前遗址出土的二件红色涂料样品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证实了河姆渡出土的红色涂料木碗上的涂料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生漆漆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