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影响。方法本文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94例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分娩过程中体位的不同分为两组,在进入第一产程后给予自由体位分娩的47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在进入第一产程后给予常规体位分娩的47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初产妇分娩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初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初产妇选择分娩体位的过程中,自由体位分娩的运用可以提高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缩短初产妇的各产程时间,减少产后出血,减少新生儿窒息情况的发生,具有理想的效果,值得予以临床推广以及运用。

  • 标签: 自由体位分娩 自然分娩率 剖宫产率 分娩产程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肝脏病理特征,探讨性别、年龄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对211例ALT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分别统计分析性别、年龄与肝脏病理G分级、S分期之间的关系。结果211例患者肝组织病理大部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或纤维化,其中炎症程度或纤维化程度G2及以上45.9%(97/211),S2及以上42.6%(90/211),发生高低无性别差异,但男性患者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女性严重,各年龄段发生高低无差异(均P>0.05)。结论ALT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存在不程度的疾病活动,疾病活动的程度与ALT水平不一致,应尽早肝穿明确肝脏病理,了解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根据病理给予相应治疗。而各年龄段及性别之间的肝脏病理特征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男性患者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较女性严重。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病理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简介:目的了解掌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方法在秦皇岛港检疫锚地对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包括鼠类、蚊类、蝇类、蠓类、蚋类和蜚蠊等进行采集并进行计数和分类鉴定。结果2000~2006年共调查2000余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已鉴定确认的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95种,其中鼠类2种,蚊类22种,蝇类51种,吸血蠓类12种,蚋类5种,蜚蠊3种,发现新种5个,中国新记录7个。结论调查证明了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相当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 标签: 秦皇岛港 入境船舶 检疫锚地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
  • 简介:克罗地亚法律规定,食品从业人员要进行强制性卫生教育和健康检查。毫无疑问,良好的教育是食品卫生防护最可靠的方法。从业前的健康检查是有效的。本文的目的在于讨论定期检查(携带沙门氏和志贺氏菌一年两次,携带寄生虫一年一次)作为检测携带者和将携带者与接触食品相隔离的方法。

  • 标签: 病原携带者 食品从业人员 卫生教育 志贺氏菌 卫生防护 检查次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恩替卡韦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到2018年12月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患者31例作为实验组,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联合恩替卡韦治疗,选取同期31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实验组中有21例表示显效,有9例患者表示有效,有1例患者表示无效。对照组中有15例表示显效,有11例患者表示有效,有5例患者表示无效。两组差别较大(P<0.05)。实验组的肝损伤出现时间迟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对照组的肝损伤发生高于实验组,差别较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ALT,AST,BIL等肝功能指标小于对照组,差别较大(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VDNA载量高的患者中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减少肝损伤因素,降低肝损伤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恩替卡韦 肺结核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乙肝携带孕妇母婴垂直传播效果,探讨妊娠期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阻断意义和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门诊检查HBsAg阳性孕妇测定其血清HBV-DNA含量均在106拷贝/ml以上的病例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2例于妊娠28周至分娩期间一直服用替比夫定600mg,1次/天,对照组8例不用药物干预。观察所有孕妇孕期和分娩前HBV-DNA含量、HBV血清标志物情况。检测分娩后新生儿脐血中HBV-DNA含量、HBV标志物情况。结果20例乙肝病毒携带的孕妇中,实验组11例未检出HBV-DNA(<5×102拷贝/ml),1例HBV-DNA降至103拷贝/ml,对照组8例检出HBV-DNA仍维持在106拷贝/ml以上,所有新生儿均发育正常,实验组12例新生儿脐血中HBV-DNA<5×102拷贝/ml,HBsAg呈阴性。对照组仅1例新生儿脐血中HBV-DNA<5×102拷贝/ml,HBsAg呈阴性。结论替比夫定可以显著降低HBV-DNA载量,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几率,对阻断母婴HBV垂直传播有效。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替比夫定 母婴垂直传播 hBV-DN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PP65抗原、尿CMV-DNA和血IgM抗体检测对婴儿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对142例CMV病毒性感染患儿进行血PP65抗原检测,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尿CMV-DNA,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CMV-IgM,比较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对25例PP65阳性患儿进行短期随访,分析PP65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42例CMV感染患儿中,PP65抗原阳性89.4%(127/142),阳性细胞范围7-145/2×105个多形核白细胞。PP65与尿CMV-DNA两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05),但PP65与血CMV-IgM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6,P<0.01)。PP65抗原和尿PCR的阳性符合98.4%(127/129),阴性符合86.7%(13/15),与IgM抗体阳性符合是51.2%(65/127),阴性符合19.5%(15/77)。PP65相对于PCR的敏感性为98.4%(127/129),特异性为97.6%(124/127);PP65抗原水平与CMV感染的病情程度有明显相关性,高水平PP65感染患儿多发全身性感染,低水平PP65抗原血症多为单脏器感染(χ2=49.03,P<0.005)。在感染恢复期,PP65转为阴性或明显下降。结论PP65抗原检测是诊断活动性CMV感染的快速、敏感、特异的有效方法,量化结果有助于监测病情,评价感染状态。

  • 标签: 巨细胞病毒 PP65抗原 荧光定量PCR IgM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与HBeAg相关性,为临床判断病毒复制状态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确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以及同期正常健康体检者60名,抽取血清分别检测前S1抗原和HBV标志物。结果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阳性为83.3%,而且Pres1阳性主要出现在HBeAg阳性模式中。结论Pres1与HBeAg具有较好相关性,是反映HBV病毒复制的良好指标。

  • 标签: 乙型肝炎 前S1抗原 HBeAg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丙肝诊断过程中采用丙型肝炎病毒RNA(HCV-RNA)、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CV-cAg)、丙型肝炎抗体(HCV-Ab)联合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能接受治疗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共计1200例,均行ELISA法开展HCV-cAg与HCV-Ab的联合检测,针对存在有单项、两项阳性患者开展HCV-RNA检测。结果在行联合检测之后存在单项、两项阳性患者共计49例,经HCV-RNA阳性作为分组标准,HCV-cAg以及HCV-Ab均有着较高的检出,两种方式联用对HCV的检出效果良好。结论临床上在丙肝感染诊断中,运用HCV-cAg以及HCV-Ab检测效果良好,可相互补充,优势显著,有利于减低丙肝漏检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丙肝病毒核心抗原 丙肝抗体 效果
  • 简介:近日,成都公司申报的1类新药“含前S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剂型:注射剂,规格:10ug和20ug;批件号:2014L02145:2014L02144。成都公司“含前S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通过毕赤酵母进行表达,具有产量高、成本低、安全性和免疫效果好等特点,采用的技术路线比国外同类产品更具优势(国外上市产品均为动物细胞表达,产量和规模受到限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是国内首家获得临床研究批件的同类产品。

  • 标签: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药物临床试验 前S抗原 批件 成都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JC病毒(JCvirus,JCV)大T抗原(1argetumorantigen,T-Ag)、p5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49例胃癌和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JCVT-Ag、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胃粘膜组织JCVT-Ag、p53蛋白无表达;49例胃癌组织中JCVT-Ag阳性表达为30.6%(15/49)。胃癌组织中JCVT-Ag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49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为73.5%(36/49)。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CVT-Ag与p53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胃癌 JC病毒 大T抗原 p53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麻阳县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控制乙肝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7年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进行的麻阳县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现况调查结果,采用1∶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以HBsAg阳性的小学生为病例,同性别、同自然村或街道和年龄上下相差不超过2岁的HBsAg阴性的小学生为对照。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资料的数据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条件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肌注或点滴、拔牙、打预防针、一次性注射器具、一人一针一管、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等因素与小学生HBsAg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12个因素作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最后有6个因素:肌注或点滴、拔牙、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母亲文化程度、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一次性注射器具与小学生HBsAg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注或点滴、拔牙和母亲患乙肝或HBV携带者是小学生HBsAg阳性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打预防针、一次性注射器具、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是小学生HBsAg阳性的保护因素,而其中的母亲文化程度、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和一次性注射器具是主要的保护因素。

  • 标签: 小学生 乙肝表面抗原 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丁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178例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的人群进行检测,并应用拉米夫丁对其中33例病人治疗6月,观察其对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型肝炎HBV-DNA、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结果1178例共检出65例携带乙肝病毒者,总体阳性5.52%;男22例,女43例。肝功能异常43.08%。拉米夫丁应用1月HBV-DNA转阴96.97%,应用6月可改善治疗组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肝脏的炎症和纤维化;拉米夫丁可以迅速降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HBV-DNA的滴度,改善乙肝患者的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

  • 标签: 肝炎 乙型 表面抗原 阴性 肝炎病毒 拉米夫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化法乙肝表面抗原定量测定与HBV-DNA水平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之间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化学发光法、荧光定量PCR(FQ-PCR)及ELISA三种方法同时检测173清标本,并对其结果应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对比分析。结果173例患者血清HBsAg含量与HBV-DNA及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处理,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能较准确、快速地反映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情况。

  • 标签: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DNA 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而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24周与48周后的ALT以及HBV-DNA水平都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经过48周治疗后,实验组的ALT以及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其具备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肝炎病毒的繁殖与复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清转氨酶含量。

  • 标签: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系统了解莱州港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的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检疫锚地对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的鼠类、蚊类、蝇类和蜚蠊进行调查.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计数、分类和制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共调查181艘次入境国际航行船舶。输入性蚊类阳性为0.5%(1/181),已鉴定的蚊类1种。输入性蝇类阳性平均为44.7%(81/181);已鉴定确认的蝇种1种。输入性蜚蠊阳性平均为1.7%(3/181);已鉴定确认的蜚蠊1种。未发现输入性鼠类。结论调查证实入境国际航行船舶携带输入性医学昆虫的情况比较严重.对此应给予高度关注。

  • 标签: 莱州港 入境国际航行船舶 检疫锚地 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之一,影响着数亿人的健康。其中,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虽可能处于免疫耐受期,看似无明显肝脏炎症活动,但长期随访研究表明,这部分人群存在疾病进展的风险,包括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评估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抗病毒治疗必要性,已成为近年来肝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必要性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治疗指征、治疗策略以及新型药物的应用等方面。

  • 标签: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抗病毒治疗 必要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