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 抽选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 68例,常规组34例:常规护理:测试组34例: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不同方案的护理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互比,无差异性(P>0.005);护理后,测试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测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低于常规组的17.65%,(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价值高,效果确切,针对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应用效果确切,不仅可提高吞咽功能,还可保证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对急性肾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研究时间确定在2020.5月至2022.5月,研究对象为上述期间收治的70例急性肾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对分别治疗后患者的肾功能指标、预后评分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BUN、SCr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评分,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APACHEⅡ评分对比于对照组评分较低,P<0.05。结论:建议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时用于经过内科救治仍难以纠正的急性肾损伤中,可显著降低继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评估ICU重症肺炎患者运用细节护理的效果,及对改善患者预后结局的作用。方法:从本院于2021.1-2021.12期间接收的ICU重症肺炎患者中选取76例为讨论对象,依据抽签法分组,即参比组、讨论组,38例患者/组,常规护理方案干预参比组,以此为基础,再用细节护理模式干预讨论组,比较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讨论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比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参比组,组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借助常规护理方案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临床干预时,联合运用细节护理模式后,治疗护理期间的并发症情况减少,日常生活质量提高,在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效果方面有积极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 抽选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 68例,常规组34例:常规护理:测试组34例: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不同方案的护理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互比,无差异性(P>0.005);护理后,测试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测试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4%低于常规组的17.65%,(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临床应用价值高,效果确切,针对老年脑梗死吞咽障碍患者应用效果确切,不仅可提高吞咽功能,还可保证预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在大肠息肉患者中,进行不同肠镜手术治疗,观察效果及预后。方法: 病例是大肠息肉患者60例,时间2020年1月~2022年12月。肠镜治疗①组(30例):实施肠镜下活检钳摘除术治疗。肠镜治疗②组(30例):实施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研究效果。结果:肠镜治疗②组的临床病情控制优良率更高[96.67%,VS肠镜治疗①组的86.67%](p<0.05)。治疗5d后,肠镜治疗②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85.68±4.09)分,VS肠镜治疗①组的(79.36±2.11)分](p<0.05)。肠镜治疗②组的手术持续时间、康复时间均更短[(17.05±6.24)min、(4.16±0.02)d,分别VS肠镜治疗①组的 (28.39±8.05)min、(5.69±1.48)d](p<0.05)。肠镜治疗②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3.33%,VS肠镜治疗①组的23.33%](p<0.05)。结论:在大肠息肉患者中,进行肠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终末期肝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内随机选择200例,依据患者的疗效分为不同组别,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数均为100例。对照组均为无效组,实验组均为有效组,对其实施单等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年龄无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存在差异,男性人数患病率较高,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感染类型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终末期肝脏模型(MELD)评分对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24h体温改善人数对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既往并发症内的肝性脑病无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既往并发症内的腹膜炎、消化道出血存在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入院并发症内的感性脑病、腹膜炎、消化道出血无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入院并发症内的肝肾综合征以及感染性休克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终末期肝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既往史、终末期肝脏模型(MELD)评分高等因素均为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需予以警惕。
简介:摘要:目的 对老年脑梗塞患者使用康复护理方法后患者的认知以及预后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在某医院于2021年1月至12月期间接受脑梗塞治疗的患者中,选择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则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方法。结果 在对两组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干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就两组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来看,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74%,对照组为78.95%,(P<0.05)。就两组研究对象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看,实验组为(8.77±6.55)分、对照组为(15.67±6.84)分,(P<0.05)。结论 对老年脑梗塞患者使用康复护理干预方式,具有提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而且患者预后良好,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我院肺炎患者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感染情况,以期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样本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MDRO感染患者。对住院患者的MDRO感染情况、MDRO标本来源情况以及不同季度主要耐药菌检出比例进行观察。结果: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共266例患者发生MDRO感染,感染率为0.27%。各月份均有病例报告或疑似病例报告。在266份MDRO样本中,包括痰、血、分泌物等多种来源,其中痰液来源占比为51.88%,血液来源占比为34.21%,分泌物来源占比为12.78%,其他来源占比为1.13%。结论: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随着时间而逐渐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长期预后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DVT患者资料,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方式、康复措施等进行详细记录。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结果:DVT患者的长期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早期规范治疗、持续抗凝治疗、定期随访和康复锻炼与更好的预后显著相关。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栓位置及范围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血栓广泛或位于近端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DVT患者的长期预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早期积极治疗、持续抗凝、定期随访及康复锻炼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为DVT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多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