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和麻醉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A、B、C三组,每组地佐辛剂量分别为0.1mg/kg、0.2mg/kg、0.3mg/kg,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Narcotrend指数和镇静/警觉评分,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二氧化碳分压。结果C组各个时间点的三项呼吸功能指标,与T0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中,三项呼吸功能指标在T1、T2、T3、T4四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个时间点的镇静/警觉评分和Narcotrend指数,与T0时间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最佳剂量在0.1mg/kg到0.2mg/kg之间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抑制作用最弱,麻醉的深度合适,是临床应用的最佳的剂量。

  • 标签: 地佐辛 老年下肢手术 呼吸功能 麻醉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方案进行探究,进一步分析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60例接受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的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时间不同分为实验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麻醉措施,泵注生理盐水,实验组患者采用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对比麻醉治疗成果。结果:从治疗上看,实验组患者在阻滞起效时间较短,在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镇痛持续时间较长,整体效果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术后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指标中,实验组测定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布托啡诺复合右美托咪定为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方案效果良好,有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布托啡诺 右美托咪定 下肢手术 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 简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静脉性溃疡。大约有20%-5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两年内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其中伴静脉性溃疡的约5%-1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一大难题。目前,西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无针对性药物,仍以抗凝为主。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认识由来已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但部分现代医家仅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法论治,收效甚微。本文运用温补脾肾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一例,效果明显,现将验案总结,以飨同道。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真武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降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方法总结4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术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深静脉血流情况,并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预防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48例,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针对病因,采取有效地预见性护理措施,可大幅度的降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发生率。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压治疗仪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预防性护理的效果。方法:2019年6月-2020年11月收治剖宫产产妇1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9例。两组患者在术后6小时内给予气压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压治疗仪可以有效降低剖宫产产妇产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给予预防性护理可以达到更显著的效果。

  • 标签: 气压治疗仪 剖宫产后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收治消化道肿瘤病人32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1例。对照组实施传统胃肠道手术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2.48%,未见肺栓塞与死亡病例。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6.77%,肺栓塞发生率为3.11%,死亡率为1.2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能使病人掌握并运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知识,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效降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老年消化道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下肢静脉曲张术后运用预见性护理对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就诊的40例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术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0例/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将两组接受下肢静脉曲张术的患者的护理成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5.00%)低于对照组(35.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00%)高于对照组(70.00%),(P<0.05)。观察组运动障碍Barthel指数(80.36±3.42)分和下肢FMA生活能力评分(79.53±3.55)分均高于对照组(62.53±3.88)分、(55.28±4.05)分,(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术后运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下肢静脉曲张术 深静脉血栓
  • 简介: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等院校对学生体育工作非常重视。大学女生常常在运动前,由于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准备不足而导致运动损伤,如晕厥、擦伤、挫伤、出血管。体育教师应努力探讨和研究如何预防女生运动损伤,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

  • 标签: 运动损伤 晕厥 擦伤 挫伤 出血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ElectricalAcupointStimulation,TEAS)对运动性疲劳大鼠的影响。方法:采用递增负荷跑台法建立大鼠慢性运动性疲劳模型,第6星期开始,分别在运动后即刻和3h后进行TEAS治疗。治疗2星期后,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下丘脑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的表达。结果:TEAS可以明显减轻运动引起的大鼠海马、下丘脑组织形态损伤,降低大鼠海马、下丘脑5-HT表达,运动后即刻治疗和3h后治疗的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TEAS有促进疲劳恢复,提高运动的作用。TEAS改善大鼠的运动性疲劳状态与降低中枢5-HT表达、减少神经细胞损伤有关。

  • 标签: 穴位疗法 肌肉疲劳 5-羟色胺 海马 下丘脑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