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时护理干预对产妇产程及阴道分娩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的病历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时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以及阴道分娩率等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产程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明显大于对照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产妇采取综合时护理,不仅可以缩短产妇产程,同时也可提高阴道分娩率,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产时护理干预 产妇产程 阴道分娩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在自然分娩产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90例自然分娩产妇,治疗组43例予盐酸消旋山莨菪碱静脉注射,对照组47例未使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观察产程进展、分娩结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产程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有下降。结论分娩过程中使用盐酸消旋山莨菪碱能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 产程 胎儿窘迫
  • 简介:摘要本文从分娩镇痛应用现状、时镇痛方式的选择、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分娩镇痛临床运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无痛分娩 产时镇痛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剖术出血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从我院自2009年1月一2012年12月收治的产妇中,选取60例进入第二产程采用剖术分娩的孕妇为试验组,同样选取60例同期头位急诊非第二产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出血量、导致出血的原因以及出血的发生几率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和术中出血几率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平均出血量与术中出血几率;试验组产妇由子宫收缩乏力、子宫切口裂伤造成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第二产程剖术是导致产妇出血的高危因素,产妇在分娩前应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以及胎儿状况的基础上,严格进行头位分娩评分,选择科学合理的分娩方式,避免出现母婴并发症。

  • 标签: 第二产程 剖产术 出血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对剖腹手术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收治剖腹手术患者82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和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80.49%(P<0.05);并发症率为4.88%显著低于对照组24.39%(P<0.05)。结论对进行剖腹手术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 舒适护理 剖腹产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剖腹术后产妇腹胀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剖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其中,对照组选择常规的护理办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之外,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观察组产妇的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分别是(30.45±0.62)、(3.02±0.31)。对照组的排气时间与排便时间分别是(41.23±0.25)、(4.86±0.54)。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时间更短,护理效果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观察组患者的腹胀率与并发症率分别是12.5%、17.5%。对照组患者的腹胀率与并发症率分别是27.5%、32.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腹胀率与并发症率更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产妇肠道蠕动,避免出现腹胀现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剖腹产术 产妇腹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临床路径在产科初产妇剖腹及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460例入院分娩的初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临床路径,对两组产妇的满意度、护理质量的达标率、母乳喂养及母婴保健基本识知晓率及乳房肿胀的发生率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结果比较,实验组初产妇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达标率、母乳喂养及母婴保健基本知识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乳房肿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护理临床路径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初妇护理服务质量,使产妇获得最佳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护理临床路径 初产妇 满意度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ESBLs大肠埃希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2013年3年临床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使用表型确证试验对ESBLs菌株进行检测,并利用K-B纸片扩散法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在大肠埃希菌中检测出的ESBLs菌株检出率三年分别为48.3%,41.7%以及38.2%。在所有感染部位中,痰标本中分离出的ESBLs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均为最高,其次是尿液和分泌物。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最高,对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完全耐药。结论ESBLs菌株的检出率具有逐年下降的特点;有部分药物耐药率逐年增加,并且出现了耐亚胺培南大肠埃希菌,临床医师在治疗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于ESBLs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 标签: 产ESBLs大肠埃希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探究时体位护理对分娩结局及分娩并发症的影响。对我院近段时间收治的350位分娩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把所有待产妇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人数为175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产妇在产前和时的状况进行评估有针对性的体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通过不同层次的护理干预对分娩后结局和分娩后并发症的影响。具体对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情况进行对比,对比胎儿电子监护、缩宫素使用和人工破膜结果。由两组产妇对比数据结果显示护理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组在阴道手术、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全部优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数据显示发现护理组产妇通过体位护理可以大大提高自然分娩,从而提高分娩率,降低产妇阴道手术和剖宫产率,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体位护理对产妇分娩有很好的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西部地区的基层县乡医院,在妇超声诊断方面存在基础知识薄弱、医疗知识更新有限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通过系统学习与典型病例讨论相结合开展一系列小讲课、“手法式”教学、留存切面标准化、统一专业术语等一系列方法提高了基层医生妇超声诊断的技术水平。

  • 标签: 超声诊断 妇产科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分娩球助产在人性化时服务模式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360例初产妇分为两组,每组各180例。观察组由助产师指导在第一产程使用分娩球助产,对照组除不应用分娩球外,其他助产措施与观察组一致。结果观察组产程缩短,孕妇疼痛缓解的效果好,自然分娩率高,剖官率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O5)。结论在产程中使用分娩球助产能减轻疼痛,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时服务模式。

  • 标签: 分娩球 疼痛 分娩方式 人性化服务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接技术在初产妇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低危初产妇383例,其中2016年1月—3月采用传统保护会阴方法和会阴切开方法接199例初产妇作为对照组。2016年4月—6月应用无创接生技术为主要接方法,必要时采用会阴切开方法接生184例初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会阴损伤情况、产妇满意度、新生儿窒息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率及会阴裂伤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接技术应用于初产妇阴道分娩有效降低了女性分娩时的会阴损伤程度,维持了女性会阴完整性,促进了自然分娩,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对新生儿无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初产妇 无创接产技术 会阴侧切 会阴裂伤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围因素和连续不同时间的蓝光照射治疗,分析宫内高危因素易导致新生儿出现黄疸,并使黄疸加重,以及短时、间断蓝光照射对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68例新生儿黄疸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与围因素和连续不同时间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其中114例患儿采用常规蓝光治疗为对照组;154例患儿采用短时、间断蓝光治疗,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268例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发病原因与围产期的高危因素(宫内窘迫、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羊水异常、孕母妊高症及胆淤症)及出生时头颅血肿紧密相关。两组连续不同时间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易发生比较重的病理性黄疸,对照组给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给予短时、间断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以上两组均给予口服肝酶诱导剂治疗4-5天,胆红素均降至正常范围,无胆红素脑病发生。

  • 标签: 新生儿黄疸围产因素蓝光治疗不良反应(连续照射时间不同)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菌株(MDRPA)产出率,分析铜绿假单胞菌3种主要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产出状况。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进行180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与药敏,筛选出多重耐药菌株,对可疑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的菌株,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3种酶的表型确证。结果18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筛选出MDRPA31株,β-内酰胺酶酶率为30.6%(55/180),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占18.9%(34/180),AmpC酶的占12.8%(23/180),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占5.0%(9/180);药敏试验中,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L-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些临床常用抗生素,酶菌较不酶菌敏感性明显降低(P均小于0.05),对其它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结论本院引起临床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以金属酶最常见,其次为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MDRPAβ-内酰胺酶率明显高于NMDRPA;酶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非酶菌株;MDRPA都有较高程度的耐药。

  • 标签: 金属&beta -内酰胺酶 超广谱&beta -内酰胺酶 AmpC酶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及总结近年来剖腹升高的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阅读大量近年来与剖腹相关的文献和阅读后的自己的观点以及辅导老师的细心指点,得以成文。结果经过对近年来各地数十篇文献的分析整理,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剖腹率升高的原因主要是胎儿因素、母亲因素、社会因素及医疗技术因素等。结论为了保证母婴安全,需要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尽量选择阴道分娩,从而起到降低剖腹率,达到使生产回归自然的目的。

  • 标签: 剖腹产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急诊剖腹应用碳酸利多卡麻醉处理的临床价值探讨。方法选取420例来我院进行急诊剖腹抢救治疗产妇来研究,分组并在术前硬膜外麻醉中给予对照组产妇盐酸利多卡因,观察组采用碳酸利多卡因麻醉,记录两组产妇麻醉期间的指征数据,评价麻醉剂药效。结果观察组产妇硬膜外麻醉效果好,药物见效快,新生儿分娩时间短,该组数据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急诊剖腹术硬膜外麻醉处理选择应用效果理想的碳酸利多卡因麻醉剂,有助于产妇顺利分娩,减少新生儿宫内窘迫发生率,确保母婴身体健康。

  • 标签: 剖腹产术 硬膜外麻醉 碳酸利多卡因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气色谱法测定解热消炎胶囊中冰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HP-5,30m×320μm×0.25μm)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技术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结果冰片在0.256~2.5598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冰片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RSD=1.25%(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解热消炎胶囊中冰片的质量控制。

  • 标签: 解热消炎胶囊 气相色谱法 冰片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保心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为甲醇水=8515,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1.0ml/min,柱温30℃。结果其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浓度在0.018—0.08mg/ml(r=0.9975)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值为1.57%(n=5)。结论此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灵敏度好,精确率高。

  • 标签: 保心片 质量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酮ⅡA
  • 简介:摘要液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集液色谱的高分离效能与质谱的高鉴定性能于一体,对研究对象有足够的灵敏度、选择性,分析快速且方便,在药学研究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液色谱-质谱联用是目前最重要的分离分析方法之一,在药物成分的鉴定分析、药物代谢研究、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以及体内药物分析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液-质联用 药物分析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