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呼吸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化疗前后实施强化呼吸护理及心理护理,内容包括化疗前、后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有效咳嗽排痰方法的训练及湿化呼吸,协助排痰;合理病房管理与感染患者的有效隔离,观察疗效,总结经验。结果实施呼吸护理期间,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合并呼吸感染的病例有所减少,同时重症感染的患者减少。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呼吸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化疗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有助于白血病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治疗。

  • 标签: 白血病 化疗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反复呼吸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抽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反复呼吸感染患儿共66例,给予营养支持及抗感染治疗。结果经过治疗,61例患儿病情好转(92.42%),4例患儿的咳嗽、流涕、鼻塞症状有所缓解,1例患儿临床症状未见缓解。结论小儿反复呼吸感染对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不利影响,而且病程较长,临床上缺乏特殊的治疗手段。应当从调节和提高小儿的机体免疫力、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角度入手,采取积极、主动措施,防止并治疗小儿反复呼吸感染。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小儿 相关因素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无呼吸症状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对4例无呼吸症状肺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中1例以腹痛腹泻起病;1例以发热头痛起病;1例以贫血起病;1例以发热胸痛起病。X线、CT检查均提示结核样改变,PPD试验阳性,痰检均查到结核杆菌。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结论早期行肺部X线、CT检查,PPD试验及痰查抗酸杆菌均有助于早期诊断与治疗。

  • 标签: 肺结核 不典型表现 误诊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呼吸反复感染的患者实施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患有呼吸反复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按社区获得性肺炎予抗感染、化痰及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免疫调节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免疫治疗对患有呼吸反复感染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免疫治疗 呼吸道反复感染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上消化粘膜损伤的发生情况。方法统计了96例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胃镜检查了解食道、胃、十二指肠损伤情况。结果96例病例中,男59例,女4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9.1±2.4岁。服药时间在个月就出现上消化症状的患者有5例,占5.21%;6个月以上出现症状的患者最多,为61例,占63.54%,随服药时间延长而发生上消化症状的比例也随之增高。结论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可增加患者上消化粘膜损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阿司匹林 上消化道 粘膜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内镜对于治疗上消化异物诊治工作的意义,为后期上消化异物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前提依据。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47例上消化异物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紧急外科手术或自然排出,而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内镜诊治,对两组患者上消化异物取出的成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内镜诊治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最大限度的改善了上消化异物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状况。结论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上消化异物患者采用内镜诊治的成功率高,相对于传统的临床诊治工作更容易被患者所接收,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并发症产生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上消化道异物 内镜诊治工作 临床效果分析 并发症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消化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们接收的52例消化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以及临床护理后的康复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我们对接收的52例消化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后,患者是否能得到良好的护理,是消化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康复的关键。结论消化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消化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康复与良好的护理是分不开的,同时积极的护理也是消化应激性溃疡合并高血压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并应用。

  • 标签: 高血压 消化道应激性溃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窦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7例经腹输卵管绝育术后腹壁窦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术前均诊断正确,术后13例病理证实有手术线结残留。均予手术彻底切除,随访无复发。结论异物存留是导致切口感染反复发作并形成异物肉芽肿及窦的主要愿因,彻底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处理切口感染、操作规范是预防的关键。

  • 标签: 输卵管结扎 腹壁窦道 异物肉芽肿
  • 简介:摘要目的用烧伤湿润膏治疗消化化学烧伤10例。方法每次口服10-20g烧伤湿润膏,每两小时服用次。口腔烧伤早期,先用大量清水漱口,般持续10分钟左右,至口腔PH值为中性或者接近中性为止。结果10例患者全部治愈,平均愈合时间20天,3个月后行胃镜检查未见瘢痕及功能障碍,半年后随访均未发生食道狭窄。结论烧伤湿润膏对治疗消化化学烧伤比传统药物更有效。

  • 标签: 烧伤湿润膏 消化道 化学烧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的联合检测对儿童上呼吸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门诊728例上呼吸感染性疾病患儿同时进行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检测,观察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阳性率。结果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为36.8%,白细胞WBC阳性率为34.6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阳性率为38.4%。同时统计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其中两项(或者两项以上)阳性率,分别为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阳性率为19.8%,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阳性率为16.5%,C-反应蛋白CRP、中细粒细胞百分比N%阳性率为24.7%,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阳性率为24.2%。结论上呼吸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的阳性率呈定的相关性,以两项以上的阳性指标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疾病早期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有定的意义。

  • 标签: 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 儿童 感染性疾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支原体感染培养法及其药敏鉴定在治疗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0例检查者在我院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鉴定,并对阳性患者进行药敏鉴定及其分析。结论培养法对治疗效果起到更大的作用。

  • 标签: 支原体 药敏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呼吸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有效措施。方法采用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68例急性上呼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阐述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经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后,65例患者痊愈出院,3例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结论上呼吸感染患者的治愈重点是护理吐痰、咳嗽及用药和生活上的健康护理,可以促建患者的康复治疗重点。

  • 标签: 急性 呼吸道感染 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进步了解我院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患者中解脲支原体(Uu)和人形支原体(Mh)的分离情况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方法采用解脲支原体和人形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1462例患者标本中支原体阳性率42.00%,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对美满霉素敏感率最高,对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结论加强对患者的知识宣教的同时也应加强监测对支原体的检出和药敏试验分析,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敏感的抗菌药物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 标签: 支原体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婴幼儿消化穿孔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婴幼儿消化穿孔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X线和CT进行检查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X线检查气腹患儿13例,比例32.5%;CT结果38例,比例95%,CT检查效果较好;原发病诊断上CT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清晰观察到患儿症状表现。结论CT诊断能够为婴幼儿消化穿孔临床诊断提供有效辅助,气腹和原发病检出率高,便于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

  • 标签: 婴幼儿 消化道穿孔 CT检查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抗生素治疗下呼吸感染的药学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下呼吸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C组患者使用头孢唑肟进行治疗,D组患者使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对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显效率为56.0%;B组显效率为62.0%;C组显效率为54.0%;D组显效率为64.0%。各组患者的显效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4种药物对于下呼吸感染的治疗均有确切的疗效,临床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阿奇霉素 头孢唑肟 头孢曲松 下呼吸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吸氧装置在人工气优化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68例建立人工气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气湿化的方法应用人工的方法,定时或间断地向气内滴入注射用水。实验组采用改良气湿化的方法利用面罩氧气持续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气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的粘稠度较对照组降低,需吸痰的次数、气黏膜损伤次数和痰痂形成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的舒适程度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吸氧装置使气黏膜保持湿润,持续处于湿化状态,促使分泌物稀释利于排除,达到良好的排痰、祛痰功效。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改良吸氧装置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