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内镜对于治疗上消化道异物诊治工作的意义,为后期上消化道异物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前提依据。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47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紧急外科手术或自然排出,而治疗组患者则采用内镜诊治,对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异物取出的成功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内镜诊治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最大限度的改善了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状况。结论临床实践证明,对于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采用内镜诊治的成功率高,相对于传统的临床诊治工作更容易被患者所接收,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并发症产生情况,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的联合检测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门诊728例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同时进行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检测,观察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阳性率。结果C-反应蛋白CRP阳性率为36.8%,白细胞WBC阳性率为34.6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阳性率为38.4%。同时统计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其中两项(或者两项以上)阳性率,分别为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阳性率为19.8%,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阳性率为16.5%,C-反应蛋白CRP、中细粒细胞百分比N%阳性率为24.7%,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阳性率为24.2%。结论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的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的阳性率呈一定的相关性,以两项以上的阳性指标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疾病早期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护理的方法及其效果。向急诊胃镜治疗下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提供科学、优质的护理,能够提高异物取出的成功率,同时也能够使得患者的心理转良、舒适度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抗生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药学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于2011年1月到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B组患者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C组患者使用头孢唑肟进行治疗,D组患者使用头孢曲松进行治疗。对4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显效率为56.0%;B组显效率为62.0%;C组显效率为54.0%;D组显效率为64.0%。各组患者的显效率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4种药物对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均有确切的疗效,临床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吸氧装置在人工气道优化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68例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气道湿化的方法应用人工的方法,定时或间断地向气道内滴入注射用水。实验组采用改良气道湿化的方法利用面罩氧气持续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的粘稠度较对照组降低,需吸痰的次数、气道黏膜损伤次数和痰痂形成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实验组的舒适程度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比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吸氧装置使气道黏膜保持湿润,持续处于湿化状态,促使分泌物稀释利于排除,达到良好的排痰、祛痰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