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细胞检验在诊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共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细胞检验,对比血细胞检验的结果差异。结果:2组病人行血细胞测定,并对两组进行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指标进行统计。观察组血红蛋白[(182.61±29.84)g/L]、红细胞比容[(69.62±9.31)%]、白细胞计数[(13.12±3.61)×10~9/L]水平,对照组分别是(129.82±11.62)g/L、(46.15±5.54)%、(6.52±1.21)×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儿童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血细胞的升高和儿童的病情发展息息相关,其指标的改变可以反映儿童的病情,因而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早期鉴别上呼吸道感染,作为临床医生用药的有效依据。

  • 标签: 血细胞检验 诊断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液涂片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9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对照组采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能够提高阳性率,在细胞异常阳性结果检出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液涂片 检验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患者ABO、Rh血型的转变在血液病移植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例非血源关系的供、受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因分型与血清学方法检测移植前后ABO、Rh血型的表达,追踪移植后患者血型基因型与抗原的转变.结果2例患者分别在移植后第7天与第10天检测到供者的A、Rh(c)基因,第7天与第15天不同程度地表达供者的ABO、Rh血型抗原.结论观察ABO与Rh血型的转变可作为植入证明的检测方法之一,且直观、迅速.

  • 标签: 异基因 造血干细胞 移植 基因型 抗原 转变
  • 简介:[摘 要 ] 目的 探讨 HCC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miRNA139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 2014年 1月到 2015年 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 HCC)患者组( 55例)及正常对照 (NC)( 50例)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 miRNA139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 与 NC组 (6.85±0.92)比较, HCC组 (8.18±1.32)患者外周血 miRNA139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1)。相关分析显示, HCC患者外周血中 miRNA139的表达与 AFP呈负相关,其表达与 HBV-DNA及 ALT无相关性;结论  miRNA139 的表达下调与 HCC发生有关;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 miRNA139的表达情况有助于 HCC的预防诊治及预后判断。

  • 标签: [ ] 肝炎 乙型 慢性 HCC miRNA13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胚胎停育与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的关系,为当地自然流产患者提供遗传咨询指导。方法对221对胚胎停育夫妇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处理,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检出异常染色体69例,异常核型约占15.61%,其中男性38例,女性31例,染色体异态性39例,易位12例(其中3例为罗伯逊易位),染色体倒位9例,染色体部分缺失1例。结论不明原因的胚胎停育与染色体异常有关,异常染色体携带者可将异常染色体核型传给子代,引起流产、死胎、畸胎等不良孕产现象。对有胚停史的夫妇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其再孕指导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胚胎停育 染色体 核型 易位 染色体异态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EGFR基因检测与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表达水平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NSCLC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EGFR基因及血液肿瘤抗原标志物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将EGFR基因突变的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将EGFR基因突变的阴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CE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CC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CYFRA21-1、NSE及CA-125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基因突变患者的血清中肿瘤抗原标志物CEA浓度水平升高,SCCA水平下降,对血清CEA、SCCA的检测,有助于对EGFR基因突变进行预测,临床可结合患者情况选择EGFR-TKIs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 非小细胞肺癌 糖类抗原 EGFR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为达到降低血液疾病漏误诊率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了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336例血液疾病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在入院后对其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与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记录并分析所得检验结果。结果:经试验中各项数据表明,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方式相比,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85.71%、与91.96%,差异显著(P<0.05)。分析外周学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后可见,共检查79例感染,占比为25.57%,异形淋巴细胞72例,占比为23.30%,小细胞贫血65例,占比为21.04%,经过多项检验确诊为缺铁性贫血病症,附红细胞体48例,占比为15.53%,异常细胞26例,占比为8.41%,大细胞学贫血14例,占比为4.53%,其中10例患者被确诊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3例患者为溶血性贫血、1例为急性失血性贫血病症,疟原虫5例占比为1.62%。结论:对于血液疾病患者而言,采取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可有效提高检出率,最大程度降低漏诊、误诊等不良情况的发生,为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精确的数据信息,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

  • 标签: 外周血异常红细胞形态学检验 血液疾病 漏误诊率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广西壮汉族中老年人血细胞参数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5457例广西壮汉族中老年人,根据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检测外周血细胞参数,比较各种血细胞分析、血生化的差异,同时与BMD进行相关性分析,对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广西壮汉族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组患者其BMD、臀围、体质指数(BMI)、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较非骨质疏松组降低,而年龄、血小板计数(PLT)、总蛋白(TP)、球蛋白(GLB)、碱性磷酸酶(ALP)较非骨质疏松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血细胞参数 骨质疏松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5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采集,分别利用血液涂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对不同检验方法血常规各项指标阳性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阳性率为100.00%、淋巴细胞阳性率为100.00%、中性粒细胞阳性率为100.00%、嗜酸性细胞阳性率为100.00%、嗜碱性细胞阳性率为100.00%,要明显高于单独使用血液涂片检验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血液涂片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较高阳性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血液涂片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检验在诊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0例以及健康儿童50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组,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儿童均接受血细胞检测,观察并对比两组儿童血细胞水平包括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根据临床诊断结果比较单项以及联合指标检测阳性的情况并对比单项指标以及联合指标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研究组血红蛋白(HGB)、血细胞比容(HCT)以及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指标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指标检测(P<0.05)。结论:综上所述,血细胞检验在诊断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有着重要的诊断意义,通过血细胞指标可以准确有效判断患儿的病情发展状况,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血细胞检验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常规进行检测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方法:该研究选择的91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现PLT计数假性减少样本。根据检验要求对样本复检,结合复检结果探讨PLT计数假性减少原因并给予纠正,对比纠正前后PLT计数水平。结果:91例PLT计数假性减少标本中,以冷凝集素、EDTA-PTCP依赖为主,约占58.24%(53/91),其中冷凝集素20例(21.98%,20/91)、EDTA依赖33例(36.26%,33/91);其次标本采集不当11例(12.09%,11/91)、PLT卫星现象10例(10.99%,10/91)、体积异常9例(9.89%,9/91);最后是标本时间过长6例(6.59%,6/91)、人为操作2例(2.20%,2/91)。经过分析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PLT卫星现象将抗凝剂更换为枸橼酸钠,体积异常、人为操作经手工进行复检,样本采集不当则重新采集进行复检,冷凝集素样本以水浴箱(37℃)温育,标本时间过长则重新采集标本且于30min内完成检验。91例样本PLT计数复检结果显著高于初检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假性减少不同原因予以相对应解决方案,PLT计数纠正后显著高于纠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引起PLT计数假性减少原因较多,包括EDTA依赖、PLT卫星现象、冷凝集素、标本采集不当、体积异常、人为操作、标本时间过长等,且以EDTA依赖、PLT卫星现象、冷凝集素、标本采集不当为主,针对不同原因实施相对应解决方案,能纠正PLT计数检测结果,辅助临床诊断,为患者疾病诊疗提供依据,有助于预后改善。

  • 标签: PLT 假性减少 手工复查 血细胞分析仪 EDTA依赖
  • 简介:  【摘 要】 目的: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8年 8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 120例患者,均用全自动血红细胞分析仪检验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分析,其中将全自动血红细胞分析仪检测组视为对照组,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分析组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符合率。结果:进行检测的 120例血液标本,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 21例阳性,阳性率 17.50%,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出 9例阳性,阳性率 7.50%。检验结果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分析,检验结果更准确,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的价值。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全自动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间收治的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共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患者,研究组患者使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进行血常规检验,对照组患者使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血常规检验,重点归纳患者在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分别为30.00%、6.00%,研究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使用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检验的效果更好,阳性率更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在2019年6月-2020年12月期间开展血常规检查的80例患者作为对象,所选患者均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查,对检查结果做出分析。结果 联合检验方法检出淋巴细胞、中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情况显著高于单一检查方法。结论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方法提升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减少检查失误的出现,要重视。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内分泌科就诊的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搜集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结果,包括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C),淋巴细胞计数(LC)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结果:观察组患者WBC、NC、NLR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LR可用于预测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评估预后。

  • 标签: 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常规检验红细胞参数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将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74例贫血患者命名为实验组,同时期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n=74)命名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 实验组RBC(2.11±0.51)×1012/L、Hb(87.49±4.45)g/L、RDW(16.94±1.86)%、MCV(70.02±8.49)fl、MCH(22.64±2.13)pg、MCHC(311.14±6.38)g/L,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血液检验红细胞参数用于贫血患者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液常规检验 红细胞参数 贫血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将我院收治的1000例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先后进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并分析检验结果。结果:联合检验结果与复诊结果具有相符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效果比较理想,有利于提升检验质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为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参考,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 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IDD基因表达量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CINIII患者20例;宫颈癌患者20例;健康妇女20例。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ting检测宫颈组织中IDOmRNA及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s数量。【结果】宫颈浸润癌、宫颈原位癌组织中IDO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01)。宫颈浸润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数量及CD4+/CD8+显著降低,CD4+CD25+Foxp3+Tregs数量显著增高(P〈0.05)。宫颈癌组IDO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与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呈负相关;与CD4+CD25+Foxp3+Tregs呈正相关【结论】宫颈癌组织中IDO表达增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IDO表达与肿瘤免疫抑制有关。

  • 标签: 宫颈癌 吲哚胺2 3-二氧酶 T细胞亚群 免疫抑制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晚期肝硬化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行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每日皮下注射集落刺激因子5μg/kg,治疗3~5d,采集外周血细胞,采集的干细胞行流式细胞检测CD34+造血干细胞数量达(1.8±1.7)×10^6/kg.采集后第2天在DSA检查下行经股动脉超选肝动脉植入术或手术经胃网膜右静脉置管至门静脉主干注入,术中监测门静脉压力.术后积极降低门静脉压力,保护肝肾功能;第3天给予抗凝治疗,防止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基本情况、术后并发症.(2)随访情况:患者生存率、肝功能Child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肝脏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组织学Knodell评分、慢性肝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L)评分.采用门诊、电话及邮件方式随访,随访内容为检查患者肝肾功能、凝血功能;B超及CT检查患者腹腔积液情况;行肝功能Child及MELD评分;行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取活组织检查;调查患者慢性肝病生存质量.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治疗情况:42例患者经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患者精神、睡眠、食欲、大小便情况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0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Ⅰ度肝性脑病3例,术后1个月及3个月各发生肝肾综合征1例均死亡,术后6个月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自发性腹膜炎1例,其余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治愈或好转.(2)随访情况:4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5

  • 标签: 终末期肝病 肝硬化 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 终末期肝病模型 慢性肝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