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侧支循环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患者应用冠脉内压力导丝测定冠状动脉内压力,依据冠脉侧支血流是否充盈为准,采用Simpson方法测定左室分数,同时也计算容积指数(E.结果两组患者的分数呈正相关。结论冠脉侧支血流分数与急性心肌梗死关系成正比例。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 流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静脉检验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94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4例患者均于同期实施静脉、末梢采集,对比2项采集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本研究94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的末梢、静脉检验结果对比可知,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之外,末梢检验组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比容(HT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C)、平均红细胞体积(H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水平均相应低于静脉检验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相对末梢检验结果较为稳定,且数值也比末梢精确,可相应强化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检验结果 对比
  • 简介:  摘要:目的 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 选取 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相比于末梢组,静脉组患者的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含量( Hb)、血小板( PLT)以及红细胞压积( 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检验的方法。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异体输血对比观察,研究术中自体回输技术在复杂脊柱手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我院98例复杂脊柱患者,按照术中是否输注异体分为试验组(采用自体输血58例)和对照组(采用异体输血40例),试验组行术中血液回输,对照组根据术中出血情况输注异体。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凝血功能及电解质变化。结果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和电解质变化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自体回输在复杂脊柱患者手术中,能有效减少术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是一种有效地节约血源的术中输血方式。

  • 标签: 脊柱手术 异体输血 自体输血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脑梗死后脑动脉供不足行疏通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两年间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脑动脉供不足患者48例,对纳入本次研究的48例患者行疏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地动脉的脑动脉收缩期的最大流速以及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经疏通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地动脉收缩期的最大流速分别为(45.2±5.7)cm/s、(43.8±6.1)cm/s和(53.7.2±4.3)cm/s,较治疗前有改善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全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等血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脑动脉供不足患者行疏通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脑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改善患者各项血流变学指标,有利于改善脑梗死后脑动脉供不足患者脑动脉不足的情况,对于脑梗死脑动脉供不足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关键词疏通;脑梗死;脑动脉供不足;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28-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末梢、静脉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将在本中心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00例纳入研究,根据采血位置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的血常规检验使用静脉,而对照组使用末梢,两组各有患者50例。对两组的各项血常规指标水平实施比较分析。结果 经过统计,研究组患者的多项血常规指标水平比对照组的相应指标水平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静脉和末梢检验的结果会出现较多差异,其中静脉检验的准确度更高,更适宜用于血常规检验。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分别取末梢、静脉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进入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5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取末梢的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其余取静脉的2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分析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RBC、WBC、PLT、HCT、Hb、MCHC分别为(6.21±0.66)×1012/L、(16.97±0.38)×109/L、(257.36±8.55)×109/L、(0.47±0.09)%、(145.61±8.94)g/L、(342.25±15.36)g/L,均较对照组的(5.36±0.58)×1012/L、(15.13±0.25)×109/L、(216.95±6.31)×109/L、(0.32±0.04)%、(132.36±7.14)g/L、(309.65±11.24)g/L高(P<0.05);观察组检验满意度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2(P<0.05)。结论:相对于末梢,以取静脉的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血细胞情况,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可获得满意的检验体验。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RBC Hb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府逐瘀汤治疗气滞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气滞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府逐瘀汤)与对照组(常规西药),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及血流变学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72.50%,P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气滞血瘀型 冠心病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悬浮红细胞输注量对受钙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1-2023.1本院收治的80例接受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患者为对象。根据24 h内输血量分为常规输血组(n=40,输血量≤18 U)和大量输血组(n=40,输血量>18 U)。比较两组血清钙离子浓度及低钙症发生率。结果  输血后1 h、24 h常规输血组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大量输血组(P

  • 标签: 悬浮红细胞 输注量 血钙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与末梢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2.10月至2023.10月于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80例患者,按照不同采血方式分组,对照组采用末梢采血方式,观察组采用静脉采血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检验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血常规检验相关指标差异明显(P<0.05),并且观察组检验结果与标准值更为接近。结论:血常规检验中静脉与末梢检验结果差异明显,其中静脉检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更高,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采血方式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优质护理在血液净化治疗热病重症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在2022年6月—2024年2月期间,将医院收治的行血液净化治疗的60例热病重症患者纳入研究范围,按照双色球法划分为参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参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执行综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净化治疗热病重症患者中采取综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快其症状缓解,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综合优质护理 血液净化 热射病 重症
  • 简介:摘要:热病是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中枢神经系统是热病中最早最易受累的部位之一,后期可遗留永久的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笔者对一例热病导致共济失调的鉴定案例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对非肢体瘫运动障碍鉴定存在的难点,为非肢体瘫运动障碍的鉴定提供一些思路。

  • 标签: 法医学 热射病 非肢体瘫运动障碍 共济失调 残疾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钾与正常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以钾3.5mmol/l为截点,将患者分为低钾组和正常钾组。对比(1)两组一般资料。(2)两组立位醛固酮、立位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肾素比值。(3)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中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降压药物使用种类钾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立位血浆肾素活性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立位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值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患者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颈动脉粥样斑块、左心室肥厚无差异(P>0.05);两组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有差异(P<0.05)。结论低钾与正常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差异主要体现在降压药物使用种类、钾水平,同时低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容易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靶器官损伤。

  • 标签: 低血钾 正常血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 : 目的 针对新生儿末梢与静脉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7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末梢组和静脉组,每组各 37例,分别采用末梢检验和静脉检验,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检验完成后末梢组在 WBC 和 RBC 水平上高于静脉组,而 PLT 水平低于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 HcT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两组受检新生儿的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分析,静脉组各时间段的血小板与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末梢组 0min 血小板水平与 10 、 30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而 3 个时间段白细胞水平呈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静脉与末梢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临床检验当中,应当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检测血压标本。

  • 标签: 新生儿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和静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血液样本提供者,按照其体检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均105例。严格按照采血规范分别选取静脉组研究对象的肘部静脉采集静脉2ml,选取末梢组研究对象的左手无名指采集末梢100ul,在血液样本采集完成后的2h之内对其实施血常规检验。以血常规检验标准值作为标准,对比分析静脉和末梢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与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相比,静脉组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小板计数(PLT)值,较末梢组更加接近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结论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比末梢更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血常规检验样本,但对于新生儿、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抽血困难或需要进行反复抽血检验的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时,则要考虑应用末梢实施血常规检验更为稳妥。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和静脉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血液样本提供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均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采血后常规检查指标结果。结果与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相比,静脉组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小板计数(PLT)值,较末梢组更加接近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与末梢两种采血方式均可以获得一定效果,但是静脉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对末梢与静脉实施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差异。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6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脉组与末梢组,并在室温环境下对即刻、1h、3h、6h等四个时间点的检测差异进行对比。结果与静脉血样本相比,末梢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指标检测值均高于静脉;而血小板(PLT)计数值则低于静脉;中间细胞(MXD)百分比无明显差异。与即刻检测结果相比,静脉在3h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但在检测6h后,血小板计数值下降明显,而中间细胞百分比则明显升高。结论血常规检验中,相比末梢血样本而言,静脉血样本的优势更明显,不仅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重复检测。

  • 标签: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 血常规检验 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