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预警分级+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在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我院急诊收治的72例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选取时间:2023.1~2023.12;随机分组;护理方式:急诊常规护理(对照组),早期预警分级+急诊护理绿色通道(观察组);对比两组急诊救治时间、分诊时间、住院时间、转运意外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急诊抢救时间、分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用时更短,且转运意外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康复出院率明显更高,残疾率和死亡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采用早期预警分级+急诊护理绿色通道干预措施,能够缩短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的就医时间,促进预后改善,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探讨自动化滤白仪在血液成分制备监测过程中的作用及对血液制备信息化管理效果的评价。方法 择2021年4月-2021年7月在我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全血2000份,其中有1000份进行普通滤白,另外1000份进行自动化滤白仪监测下滤白,对普通滤白和自动化滤白仪监测下滤白产生的异常血液进行质量检测。结果 普通滤白:血红蛋白含量(18.21±0.12)、白细胞残留量(2.33±0.05)、滤白超时时间(25±5)、贮存末期溶血率(0.74±0.04);自动化滤白仪监测下滤白:血红蛋白含量(19.22±0.07)、白细胞残留量(2.03±0.06)、滤白超时时间(19±3)、贮存末期溶血率(0.75±0.04);贮存末期溶血率两组数据无差异(P>0.05),其余数据两组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认为自动化滤白仪监测下进行滤白,可以提高滤白的质量,并可以对滤白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追踪,推进了滤白过程中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满足国家对血液制备过程可追溯性的新要求。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规湿化与未湿化低中流量(<4L/min)鼻导管吸氧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观察是否有明显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鼻导管吸氧>12h的住院患者700例,按病区护理责任分组病人入院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50)接受常规方法进行湿化吸氧,观察组(n=350)在自然室温条件下接受未湿化吸氧,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舒适度、呼吸道症状发生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舒适率为96.86%(339/350),对照组为87.42%(306/350),P<0.05;两组患者呼吸道症状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7.14(340/350),对照组为93.72%(328/350),P>0.05;观察组患者吸氧期间护理消耗时间为0.85±0.14h,对照组为2.23±0.58h,P<0.05。结论低中流量鼻导管吸氧无须常规湿化,既能改善患者缺氧状况,避免湿化吸氧产生的水泡噪音会影响患者休息睡眠,而且提高患者的舒适满意度;减少继发呼吸道感染及院内感染的机会;患者易接受,同时操作简单,缩短了护士执行氧疗时间,减轻工作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自动化与信息化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估。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化系统在现代医学检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提高检验流程的效率、准确性和数据管理的可靠性。文章首先介绍了自动化和信息化在临床检验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样本处理、分析仪器、数据传输等方面的创新。随后,通过比较传统检验和自动化信息化检验的结果,分析了应用的效果,如降低人为误差、加速报告生成等。本文强调,自动化与信息化的结合不仅提高了检验质量,还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更准确的数据支持,推动了医学检验的现代化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观察个性化和精准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8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心梗塞的患者68例,为观察上述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将68例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个性化和精准化两种方式展开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呈现的效果。结果:研究显示,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方式对该类患者护理的效果更为显著,患者的肢体功能在护理后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且患者对该种护理方式的依从性和满意度更高,与常规护理的一组患者相比较,具有显著的护理优势。结论:个性化和精准化的护理方式可以更好的帮助急性心梗塞的患者改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满意度、肢体功能以及依从性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对手术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在2023年3月至2024年5月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1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93)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93)实施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患者通过系统化、规范化术前访视模式护理,可提升其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我国住院医师的培养日趋规范,规范化培训成为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培养优秀临床医师,能较好的适应和从事临床工作的有效途径。2014 年国家启动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采用“双轨合一”的模式培养专硕研究生,培养基本框架已经成形。但在实际运行中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如“双轨合一”难以理顺关系、培养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临床技能和经费配套支持滞后。本文以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践为例,介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背景、现状及管理实践,为下一步改进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提出从加强多平台合作、完善专硕住培方案,适应社会需求、创新工作机制,争取多方支持等方面入手,旨在提高专硕研究生住培质量,为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持续完善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医肿瘤规范化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研究的效果。方法本文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分为中医治疗组和个体治疗组,个体化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肿瘤规范化治疗方法诊治。结果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期间,CR、PR、SD、PD分别为40.82%、48.98%、61.22%、55.10%;同时,患者临床治疗轻度疼痛20.41%,重度疼痛24.49%,重度疼痛55.10%,且P<0.05,与个体化治疗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中医肿瘤规范化治疗,对肿瘤患者临床治疗结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湿化液加注方法的应用效果,旨在优化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治疗患者70例,随机均匀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主要进行传统间断加注湿化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进行可调节输液器持续加注湿化液治疗,研究对比两组患者湿化液加注应用效果.结果经过两组患者湿化液加注干预,在患者湿化灌液面水平以及患者痰液稀释情况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患者后期痰痂产生率和湿化过度问题产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机械通气患者来说,应用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湿化液加注方法十分可行,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湿化灌液面水平变化情况和患者痰液稀释情况,还能在降低患者后期不良问题产生率的基础上优化气道湿化效果.关键词可调节输液器持续湿化液加注;传统间断湿化液加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影响中图分类号R4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75-01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职业人群体重对健康水平的影响,以网格化体重管理为核心开展企业健康管理,建立标准化的企业健康管理模式并进行推广。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某大型企业15000名员工中,随机抽取1500例体检数据。采用方差分析和检验比较不同BMI人群与总样本人群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血症)发病的情况。通过数据的分析体重与四高异常指标的相关性。通过正常体重职业人群与超重肥胖职业人群四高情况对比,计算出超重和肥胖引起的四高异常指标相对风险度和归因风险度,利用网格开展标准化体重管理,推广标准化企业健康管理模式。结果 分析该企业肥胖和超重人群相对于体重正常人群患病风险为:高血压2.6倍、高尿酸血脂4.4倍、高血糖8倍、高血脂2.2倍。控制体重到正常水平,可以降低多因素数理分析基础上Framingham模型和China-PAR 10年风险预测模型中的多个风险因素,降低心血管风险水平,对减少心血管事件有重要意义。结论 网格化体重管理做为企业健康管理的核心,符合职业人群需求。进行标准化企业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推广,做好企业主导依照国家健康中国政策的要求,利用企业健康文化管理的平台与健康管理公司的服务相互渗透,达到企业、职工、健康管理医务人员的联动模式,形成持续有效的健康管理流程。践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内容,可以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