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胸部CT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价值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35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5例为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均实施胸部CT扫描,比较两组CT诊断情况,并记录患儿周围病变及病灶特征。结果检查后对照组儿童无异常现象出现;而观察组儿童均出现异常现象,异常现象为100%,与已知结果具有一致性;CT扫描后观察组出现结节影8例(22.86%)、磨玻璃影4例(11.43%)、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例(8.51%)、实变影15例(42.86%)。结论采用胸部CT影像学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更明确、清晰的将病变部位显示出来,有效减少误诊情况的发生,为患儿后期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血清学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与母体孕期血型抗体效价、患儿性别、母婴血型组合、患儿放散液抗体效价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9月我院送检的高胆红素血症的母婴血液标本98例进行母婴血型鉴定和新生儿溶血病三项试验(即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试验、抗体放散试验)。结果98名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血型分布规律为B>A>AB>O,54.22%为B型,42.66%为A型,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直抗试验阳性率为74.76%,释放试验阳性率为100%,游离试验阳性率为49.70%。释放试验阳性的A型患者中,抗-AB检出率为45.17%,B型患者中的检出率为51.03%,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母婴血型不合的HDN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占97.72%,其次是hR血型系统,其他血型系统也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但较为少见。放散试验敏感度最高,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依据。而不同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也有所区别。
简介: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医学影像数据也迅速积累,基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算法日渐成熟,特别是卷积神经网络,已经迅速成为分析医学图像的重要方法,为实现医学影像的自动分析及辅助诊断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综述深度学习算法在医学影像学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介绍深度学习算法的模型及框架,及其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并从深度学习应用最多的几个类型及领域具体分析研究进展,最后,总结研究动向,预测研究趋势,并提出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研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方法的检验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400例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标本,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采用分级检验(观察组)和传统的拉网武检验(对照组)各200例。两组检验项目均包括以下几种TC、TG、HDL—C、载脂蛋白AI、LDL—C和载脂蛋白B。结果两组标本中的TC、TG、HDL—C的检验结果不存在差异,而载脂蛋白AI和B以及LDL-C三项的阳性率采用分级检验的观察组较采用传统的拉网式检验的对照组高。结论在临床血脂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拉网式检验来说不仅其检验的阳性率提高了,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费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2015年--2016年皮肤性病门诊性传播疾病(STD)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STD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86例STD门诊就诊患者的基本情况、病情特征进行了登记分析。采用统一的自制心理测试量表对86例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与86例一般皮肤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门诊中5种常见性病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心理评测结果显示,性病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抑郁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际关系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D发病整体呈上升趋势。我们应该加强STD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努力控制STD的传播和蔓延,提倡安全性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像学特点,并分析其致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抽取2012年6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诊断期间分别使用智能量表以及CT检查、MRI检查判断并诊断患者的病情状况,总结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头部影响学特点;通过对80例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判断血管性患者的致病高危因素。结果头部影像学结果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基底节区病变情况比较明显,80例患者中有25%(20/80)的患者存在着基底节区梗死;另外有41.25%(33/80)的患者出现了脑白质疏松以及脑沟变深的现象;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变因素较为复杂,一般与年龄、合并病史、不良生活习惯、遗传性因素等有关。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血管性痴呆患者尽早确诊,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另外在生活中,需要明确血管性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并作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影像学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前均进行X线片、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比较三种不同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准确率和分型符合率。结果X线片诊断准确率为80.9%,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为94.1%,MRI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诊断分型符合率为76.4%,多层螺旋CT诊断分型符合率为95.3%,MRI检查诊断分型符合率为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片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应用价值小,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应用价值较高,所以应用X线片检查时应结合多层螺旋CT和MRI检查提高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于结核病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14年8月~2018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结核病的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1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胶体金检测法和蛋白芯片检测法,对比不同检测方法在结核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蛋白芯片法测定LAM、蛋白38kD和蛋白16kD的阳性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胶体金法阳性反应率均高于蛋白芯片法阳性反应率(P<0.05)。结论胶体金检测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和准确性高的优势,在辅助诊断结核病中具有很大优势,其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治疗的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给予钙尔奇D600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以及阿仑膦酸钠治疗的观察组。对比2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血C端交联多肽、血骨钙素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C端交联多肽、血骨钙素水平均优于治疗前以及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阿仑膦酸钠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