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验方自制乳炎消散外敷治疗早期乳痈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的早期乳痈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00例患者。对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排列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有100例患者。治疗组采用乳炎消散进行外敷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金黄散进行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时间3-7天后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的有效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体温、肿块大小以及疼痛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体温、肿块大小以及疼痛评分均小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均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乳炎消散外敷治疗早期乳痈的治疗效果较好,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较快的缓解,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早期乳痈的方法。
简介:目的分析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桥血管通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外科应用BIMA行CABG的1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3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2±7.2)岁。分析患者术中即刻桥血管流量、手术效果,并通过出院前及术后3月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结果评价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3个月右乳内动脉(RIMA)桥及左乳内动脉(LIMA)桥通畅率为97.8%,静脉桥通畅率为95.4%(P<0.05)。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总体通畅率为99.5%,其中R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99.4%,LIMA-前降支搭桥通畅率为100%。结论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安全的,早期效果及桥血管通畅率良好。LIMA-前降支及RIMA-前降支搭桥均有较高的近期通畅率。
简介: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及损伤的影响,探讨硫氧还蛋白(Trx)系统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高糖组(葡萄糖25mmol/L)和高糖+白藜芦醇组(葡萄糖25.0mmol/L,白藜芦醇30.0umol/L)。白藜芦醇组给予白藜芦醇30umol/L预处理45min,对照组和高糖组均给予等量相应溶剂处理。各组细胞于正常糖浓度DMEM或高糖DMEM中继续培养48h后,收集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进行后续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细胞乳酸脱氢酶漏出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高糖组细胞p38激酶活性、细胞内活性氧生成量,丙二醛(MDA)含量和3一硝基酪氨酸生成量明显升高,Trx活性降低,但其表达未见明显改变,其内源性抑制蛋白硫氧还蛋白相关蛋白(TXNIP)表达增加。白藜芦醇预处理显著减轻了高糖诱导的细胞凋亡及损伤,m活性得到改善,高糖引起的TXNIP表达明显下调,细胞p38激酶活性、细胞内活性氧生成、MDA含量、3一硝基酪氨酸生成量明显降低。结论白藜芦醇对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凋亡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白藜芦醇减少Trx的硝基化,抑制高糖诱导的TXNIP表达上调,从而保护Trx的功能,减少自由基损伤和凋亡的发生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乳内动脉(LIMA)-大隐静脉(SV)Y型复合桥血管的术中即时血流量以及术后中期通畅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24例在上海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术中应用Y型复合桥血管(LIMA-SV).术中使用TrFM进行桥血管血流测定.出院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评估桥血管通畅率.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OPCAB,平均吻合移植血管(2.5±0.5)支,术中无中转体外循环.住院期间无死亡患者.SV单根组和SV序贯组之间Y型复合桥血管主干(近端LIMA)的平均血流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远端LIMA(LIMA-LAD)平均血流也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SV序贯组的SV主干的平均血流高于SV单根组[(24.6±9.8)ml/min比(19.2±5.7)ml/min],但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6).两组之间不同靶血管的搏动指数(PI值)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冠状动脉CTA显示,所有桥血管的总通畅率为96.7%(59/61),其中LIMA桥的通畅率为100%(24/24),SV桥的通畅率为94.6%(35/37).结论LIMA-SVY型复合桥血管能够为SV和远端LIMA提供足够的血流,中期通畅率良好,对不能获取右乳内动脉或桡动脉且合并升主动脉钙化的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替代方案.
简介: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cardiactroponinT,hs-cTnT)、半乳凝集素-3、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C-reactiveprotein,hs-CRP)、贫血改变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90例CHF患者,其NYHA分级为Ⅱ~Ⅳ级。对90例CHF患者的血清hs-cTnT、半乳凝集素-3、hs-CRP及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YHA分级Ⅳ组患者的hs-cTnT、半乳凝集素-3、hs-CRP水平及贫血发生率最高,其次是Ⅲ级组,而Ⅱ级组最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cTnT与半乳凝集素-3、hs-CRP水平密切相关,且血红蛋白水平与半乳凝集素-3、hs-CRP水平亦密切相关(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s-cTnT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而血红蛋白与半乳凝集素-3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对心功能分级较高的CHF患者,其hs-cTnT、半乳凝集素-3、hs-CRP水平及贫血发生率较高,并且心肌损伤与贫血可能与CHF患者心力衰竭炎症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