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回顾性的收集总结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临床用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的药物不良反应的41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经调查研究显示笔者所在医院的抗菌药物中,ADR的发生情况为最高,共发生135例占32.77%。其次为中药注射液,共发生85例(20.63%)患者。212例(51.45%)患者发生ADR,其症状为皮肤损害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后改善。结论:笔者所在医院的资料显示ADR的发生情况为最高,这表明在治疗中应要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给予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患者发生ADR,其症状为皮肤损害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给予患者进行联合应用药物要尤其主要药物的禁忌情况,在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时尤其要注意。
简介:目的:为更好的研究和分析长春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的动态情况,为上级和有关部门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真实数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要求,采用全国统一出生缺陷儿登记卡及围产儿季报表,专人逐项填写,按季上报,并由省、市、区三级监测指导单位分级进行质控。结果:共监测围产儿55281例,出生缺陷儿538例,出生缺陷发生率97.32/万;围产儿死亡507例,国产儿死率91.71/万;出生缺陷前6位依次为总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多指、外耳畸形、神经管畸形、脑积水:产母年龄35岁以上为出生缺陷高发年龄。结论:应加强优生知识的宣传,定期孕检,提高产前诊断技术,降低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率,提高人13'质量。
简介:目的通过胎儿的羊水染色体进行临床分析,探讨胎儿染色体异常与产前诊断指征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12月在本中心行产前诊断的1668例孕妇进行羊膜腔的穿刺,羊水细胞培养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羊水细胞培养成功1668例,检出染色体异常68例,异常率4.08%。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是数目异常,异常率达到72.06%。在产前诊断指征中,筛查高风险异常核型30例(3.21%);在临界高风险及伴有其他异常指标者120例孕妇中,染色体异常者占11例,异常率9.17%。结论筛查高风险、临界高风险伴其他指标异常和高龄是产前诊断的主要指征,临床医生应加深对染色体病的认识,综合各种筛查、诊断方法,提高染色体病的诊断水平,降低染色体病患儿的出生。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0~6岁农村儿童智力发育的现状。方法:随机对1124名0~6岁农村儿童进行入户调查,采用丹佛发育筛查量表(DDST)对应人能、细动作应物能、言语能、运动能四个能区逐项测试,对结果异常或者可疑者询问母亲文化程度及孕期情况、儿童身体状况及受教育方式。结果:1124例接受调查儿童中,116例(10.32%)DDST测试异常,确证智力低下(MR)7例(0.623%)。其中,1~6月儿童1例(0.8%),-12月16例(13.79%),-2岁25例(21.55%),-3岁22例(18.97%),-4岁21例(18.10%),-5岁18例(15.79%),-6岁13例(11.21%)。曾患新生儿疾病42例(36.21%)、早产18例(15.52%)、低体重15例(12.93%)、营养性疾病13例(12.21%)、神经系统疾病9例(7.76%)、外伤17例(14.66%)、先天性疾病2例(1.72%)。母亲文化程度:高中32例(27.59%)、初中72例(62.07%)、小学12例(10.34%)。孕期情况: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或其他疾病23例(19.83%)、怀孕早期患病(感冒或其他情况)服药史16例(13.79%),有妊娠反应但无明显其他异常77例(66.38%)。托幼及学龄前教育40例(34.48%)、教育缺失76例(65.52%)。结论:DDST筛查能早期发现0~6岁儿童智力发育障碍,以便早期针对性干预,从而减少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
简介: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经腹组43例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经阴组85例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进行诊断。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率以及对不同类型异位妊娠的诊断情况。结果经阴组、经腹组患者对异位妊娠确诊率分别为97.53%、79.07%,经阴组对异位妊娠确诊率明显更高(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共诊断异位妊娠患者81例,其中输卵管妊娠79例(96.67%),卵巢妊娠1例(1.23%),宫角妊娠1例(1.23%)。未破裂型4例(6.67%);破裂型71例(87.65%);陈旧型6例(7.41%)。两种检查方式在衰减包块型输卵管妊娠、混合包块型输卵管妊娠、实性包块型输卵管妊娠以及漂浮型输卵管妊娠上有明显差异(P〈0.05);且经阴组检查各异位妊娠类型诊断率明显高于经腹组(P〈0.05)。结论相对于经腹部超声检查而言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异位妊娠诊断率和不同类型判断更准确。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手术剥除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9~2012年重庆市奉节县中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2例确诊为卵巢巧克力囊肿且行腹腔镜剥除术后2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34例)和未复发组(78例),对其复发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药物治疗史、囊肿直径、ASRM评分、术后妊娠是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手术剥除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药物治疗史(OR=3.65,95%CI:1.34~7.53)、囊肿直径大(OR=1.28,95%CI:1.03~4.85)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妊娠(OR=0.34,95%CI:0.02~0.61)是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术前有药物治疗史及卵巢囊肿直径大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而术后妊娠可能减少复发风险。
简介: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全切术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在山西省介休市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服务中心行阴式子宫全切的59个病例.将其分为A组子宫大小小于孕12周,无特殊部位肌瘤,子宫活动度好,无盆底功能障碍16例;B组盆底功能障碍组即合并子宫脱垂6例,前(后)壁膨出10例;C组子宫大于孕12周7例或特殊部位肌瘤(宫颈肌瘤5例,宫体肌瘤突出大肌瘤5例);D组有手术史、盆腔黏连10例来分析其手术步骤和相关因素。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进行了该手术,无损伤及大出血并发症,无术后病率;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A组(50±10)min、(90±20)ml,B组(54±10)min、(100±20)ml;C组(60±10)min、(110±20)ml,D组(66±10)、min(120±2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全切术的难易程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与子宫大小、盆底弹性及盆腔是否有黏连等因素密切相关,应重视术前评估,提高手术质量。
简介:目的比较、探讨三种子宫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按术式不同将351例患者分成腹腔镜辅助经阴道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assistedvaginalhysterectomy,LAVH)组、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totalvaginalhysterectomy,TVH)组和腹式子宫切除术(totalabdominalhysterectomy,TAH)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情况。结果三种术式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LAVH组手术时间长于TAH组和TVH组(P〈0.05),TVH组和TAH组无明显差异(P〉0.05);LAVH组和TAH组比TVH组出血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发病率、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镇痛剂使用率、住院时间等,TAH组与TVH组及LAV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术式各有利弊,医生在手术前应综合评估病情,根据不同个体选择不同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新鲜胚胎移植(fET)及冻融胚胎移植(FE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IVF-ET治疗的1516例单胎妊娠分娩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fET及FET的临床妊娠率、妊娠期并发症、围生儿结局等。结果1516例IVF-ET单胎分娩患者中,85例合并内科相关疾病,929例(61.3%)接受fET治疗(fET组),587例(38.7%)接受FET治疗(FET组)。fET组前置胎盘发生率(1.8%,17/929)与FET组(4.3%,25/5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产后出血发生率(5.0%,46/929)与FET组(9.2%,54/5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胎盘粘连发生率(1.1%,10/929)与FET组(2.9%,17/5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ET是产后出血、胎盘粘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03、OR=2.828,P均〈0.05),两组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T较fET可能增加患者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