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是我国神经外科学奠基人之一朱祯卿教授于1959年由上海华山医院来渝创建,是西南地区最早形成的神经外科之一。在历任科主任朱祯卿教授、蒋万书教授、唐文渊教授、孙晓川教授的带领下,本学科历经50多年的成长,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不断发展壮大,被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重庆市重点学科、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重庆市神经外科诊疗中心、重庆市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博士及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现已发展出脑脊髓血管疾病、神经肿瘤、脊髓脊柱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颅脑损伤6个亚专业,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整体实力和医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名列西南前茅。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检查膈肌增厚和活动度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54例成功通过自主呼吸试验(SBT)的患者进行研究。SBT过程中,采用超声检查评估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膈肌厚度(Tdi)以及膈肌增厚分数(DTF%);同时记录常规的撤机参数。撤机后,追踪观察患者48小时。结果:54例患者中,14例(25.9%)患者撤机失败。撤机成功患者的膈肌活动度、吸气末和呼气末Tdi以及DTF%均高于撤机失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撤机成功相关的膈肌指标的临界值为:膈肌活动度≥10.5mm;吸气末Tdi≥21mm;呼气末Tdi≥10.5mm;DTF%≥34.2%。各指标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分别为87.5%、77.5%、80.0%和90.0%;特异性分别为71.5%、86.6%、50.0%和64.3%。将膈肌活动度≥10.5mm和吸气末Tdi≥21mm两者结合,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降低至64.9%,但特异性升高至100%;浅快呼吸指数(RSBI)〈105用于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达90.0%,但特异性仅有18.7%。结论:对通过SBT的患者,膈肌活动度和吸气末膈肌厚度的超声评估,是优质的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结局的预测指标。因此,推荐考虑使用上述指标和RSBI,以改善撤机结局。
简介: 1病例简介 患者男性,69岁,因'突然失语、左侧肢体无力15min'来院,经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后于2006年11月收入院.……
简介: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的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史及头颅CT或MRI明确疾病诊断。抽取69例急性脑梗死、115例脑出血患者、41例正常对照者静脉血各4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含量,并结合不同的病程、不同影像学评分和不同的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期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急性期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IgG、补体C3含量均较恢复期及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5)。脑梗死恢复期各项体液免疫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影像学评分患者之间CD19^+-CD25^+、CD19^+-CD25^-B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评分与各体液免疫指标间无相关(P均〉0.05)。结论脑梗死与脑出血存在着同样的体液免疫功能改变。这种改变可能与应激、病变部位及病变范围有关。脑梗死病灶越大,体液免疫改变越明显;随着应激的消逝,体液免疫功能逐渐恢复。
简介:患者女,60岁.反复性四肢抽搐50年,此次发作8d,于2004年5月5日入院.自10岁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性四肢抽搐,每次持续10min~1h,不伴意识丧失及大小便失禁.25年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予口服"氯化钙"治疗,症状缓解.8d前再度出现上述症状,伴双手指端麻木,头部MRI检查可疑为"脑血管病"而入院.15年前双眼白内障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
简介:目的伴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癫痫的急性重症脑炎(AcuteEncephalitiswithRefractoryRepetitivePartialSeizures,AERRPS)自2001年被命名以来,相关的英文文献陆续有报道。通过总结这1组患者的疾病过程和临床特点,讨论其是否是一个新的疾病范畴?填补中文文献空白。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4例,总结其临床过程,包括:既往史、前驱症状、出现前驱症状到癫痫发作的时间、病毒谱分析(血液和脑脊液病毒免疫学分析、单纯疱疹病毒的聚合酶链反应)、癫痫发作的过程、多次反复长程脑电图监测发现、神经影像学检查(CT和MRI)特点以及预后。结果癫痫持续状态间的识别要点为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的癫痫和发热伴行,且极大剂量的地西泮无效,极大剂量的苯巴比妥(血药浓度60~10μg/ml或更高)和麻醉剂有效。即便如此,局灶性和全面性发作并不能完全控制。恢复期依旧以苯巴比妥为主,5~10mg/(kg·d),甚至更多(血药浓度50μg/ml左右)。病毒谱分析阴性。恢复期影像学表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白质变性、局灶或多发的异常信号。预后较一般脑炎差,多遗留精神运动障碍。结论伴难以控制、反复发作癫痫的急性重症脑炎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范畴吗?从疾病整体发生发展看,很有可能系一个独立疾病,但其根本病因不能确立,导致认识过程的延迟。持续发热与难以控制的癫痫发作相并行,脑脊液中细胞与蛋白轻度增高,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最近在AERRPS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中发现谷氨酸ε-2受体抗体提示有可能系免疫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总之,对其认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简介:目的探讨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5具国人成年尸头标本经甲醛固定,采用显微解剖技术,经一侧入路显露和观察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及其毗邻关系,以探求最佳显露途径,并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2年收治的9例包含后交通动脉瘤在内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15具尸头的30支后交通动脉中,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成功显露15支(50%),后交通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后外侧壁者16支(53.3%),后壁者6支(20.0%),后内侧壁者8支(26.7%).后交通动脉起点至颈内动脉穿出硬脑膜的距离为(8.74±2.57)mm,后交通动脉主干直径为(1.67±0.39)mm,通常在视交叉前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对侧视神经,即可显露后交通动脉起始点内侧面.1具标本须经过视交叉上外侧,在对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颈内动脉才能显露对侧后交通动脉及其起始部.在视交叉前间隙,经过对侧视神经下方探查该部位是较理想的途径,切开对侧硬脑膜镰状韧带,避免损伤视神经至关重要.9例经手术夹闭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经一侧翼点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者3例.结论严格选择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经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简介:目的研究以惯性传感器测量数据识别帕金森病(PD)冻结步态(FOG)的方法及其准确性。方法用惯性传感器对正常对照者、PD患者及PD合并冻结步态患者,进行10m往返和双重任务往返行走的运动功能检测;采用改进的结合时域步态参数的频域分析方法进行测试数据分析。结果惯性传感器测试数据经改进的方法分析,显著提升了识别的敏感性(P〈0.05);针对实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88.9%;针对冻结步态片段的敏感性为84.7%。结论惯性传感器能对PD冻结步态精准检测,改良分析方法对其的识别更加有效。PD冻结步态的早期、精准识别,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