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究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0月到2018年11月医院在接收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当中,选取7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与观察对象。并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为39例。对照组使用的是常规护理路径,观察组使用的是个性化的护理路径。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全部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7.44%,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82.05%,两组数据差异展现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谈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仅可以取得较好的护理应用效果,还可以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被临床应用和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心血管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 2019年 4月至 2020年 4月共 86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心血管病 43例( A组),单纯心血管病 43例( B组),发病后 24h内进行心电图监测,分析心电图结果。结果: A组中共出现 36例心电图异常,占比 83.72%; B组中共出现 40例心电图异常,占比 93.02%,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发生后,由于血循环障碍常损害神经中枢,引起神经 -体液调节紊乱,可导致心脏功能异常及其他内脏器官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这些并发症如不能及时处理,将使病情严重恶化以至死亡;另一方面,急性脑血管病发作时有些患者很快出现意识障碍和失语,有心脏疾病的主诉较少,少数患者可有心悸、胸闷、偶有心绞痛发作。因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及时检查心电图,必要时行心电监护,并要积极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降低脑血管患者死亡率,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康复。总的来说,随着脑血管病并心血管病病情的变化,心电图异常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对预测临床疗效及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中医药活血化瘀理论治疗的作用。方法:抽取本院在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为参考组,本组施行常规西药治疗,另一组为实验组,本组行中医药活血化瘀理论治疗,每组55例。对两个小组的治疗有效率予以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55%,参考组治疗有效率为76.36%。治疗有效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显高(P<0.05)。结论:老年心血管疾病中施行中医药活血化瘀理论效果令人满意,可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此该方法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外科患者术后开展综合护理对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我院行心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均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 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及苏醒期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心率(HR)指标,评价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苏醒期的DBP、SBP、HR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组内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3%,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两种心血管信号的线性和非线性分析,评估神经外科手术中三种不同麻醉策略的自主控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期间93例神经外科患者在麻醉诱导、硬脑膜开放、手术第一和第二小时、硬脑膜和切口缝合等固定时间点的心率和收缩压信号。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种麻醉方法:七氟醚+芬太尼(S-f)、七氟醚+瑞芬太尼(S-R)和异丙酚+瑞芬太尼(P-R)。结果:三种麻醉方法的特点是心率和动脉收缩压降低。与七氟醚+瑞芬太尼(S-R)组相比,异丙酚+瑞芬太尼(P-R)组具有更活跃的自主交感神经调节,即心率变异性的低频和高频频谱成分(LF/HF)的比率。心率(RR)和动脉收缩压(SAP)变异性的非线性分析证实了这一点。此外,RR的非线性分析表明,S-f组副交感神经的调节在术后第2小时增加。结论:尽管心血管信号的变异性显著降低,但对RR和SAP信号的分析可以检测麻醉期间自主神经控制的信息。非线性分析可以突出不同麻醉方法之间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调节的差异,而线性分析在两种神经控制系统之间具有相同的差异。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西汀应用于辅助治疗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3月收治的72例伴抑郁状态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氟西汀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HAMD、HAMA评分比较,治疗前无差异(t=0.078、0.090,P=0.938、0.928>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88、12.320,P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高血压患者,旨在探究全科医学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及对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整体预防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2021年3月管辖社区内登记在册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以治疗方法的不同实施临床分组,对照组(n=47)应用常规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n=47)则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对两组有关数据和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观察组相比来说更接近目标值,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7.02%,观察组则为4.26%,观察组明显更低,P<0.05;与对照组(76.60%)相比,观察组(93.62%)总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来说,本文推荐应用全科医学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该模式的整体应用效果比较理想,可以使患者的血压保持在平稳的状态,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得心血管病患者9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得情况下再联合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经研究对比,观察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观察组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这种差距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P<0.05)。所以,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住院的100例心血管患者。根据护理干预的不同,将病例分为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各50例。观察组在入院后立即开始早期康复护理,包括心血管康复训练、营养指导等。对照组接受传统的心血管内科护理。结果:观察组在早期康复护理的干预下,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风险、跌倒风险、用药错误等不安全因素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程度和心理状态也相对稳定和积极。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因此,推广和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提升心血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早期康复护理的优化方案和实施策略,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模式,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其治疗意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脏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治疗期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的焦虑评分以及抑郁评分分别为 (22.43±2.02)、 (21.17±1.86)分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38.79±3.67)、 (35.57±4.12)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4.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结论 心脏康复治疗在心血管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治疗中 ,疗效良好 ,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 ,还能够显著降低各种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