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语言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修辞作为语言运用的一门艺术,也不例外。尽管比喻、比拟、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世界各民族都通用,但另外一些则不然,比如对偶便是中国人的“专利”。对偶富有汉民族文化的特色,这种格式如果不说是汉语所独有的,我们也得承认它在汉语里发展最为充分。汉人的生活离不了对偶句构成的对子。逢年过节、新人结婚、新建筑物落成、新店开业、乔迁之喜、要张挂对联;死了人要做挽联;佛堂、道观无不贴上对联、楹联,有时一道门的左左右右贴了两三副对联;文章、格言警句、赠语勉辞、谚语也常常使用对子,诗词歌赋更是对子的故乡和渊薮。中国古代类书,多设“对偶”一类,搜集有关对子的趣闻典故。那么对偶是怎样浸润于汉文化的温厚土壤,从而成长为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的呢?下面拟就汉人哲学思想、审美心态、风俗习惯和语言特色几方面来谈谈。对偶要求对应词、句的意义相反或相关,不能相同。传统蒙学教材《笠翁对韵》云:“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某一范畴内截然相反的两端——如天与地、难与易、或由某种差异形成的各种不同角度的对立——如雨同风、赤日同苍穹,构成了上下两句意义的有机联系。这种相对立而统一的原则,正是汉民族宇宙观和方法论外化为文的表现。
简介:<正>思维是人对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修辞是研究自然语言的信息加工质量和表达效果及其规律的思维科学。语言是信息的载荷者,是思维的工具、表达形式和交际工具,所以修辞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学,包括修辞教学在内,要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服务,其最终目的,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服务。离开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目前中学修辞教学,一般说来,尚未提高到培养思维能力的高度来重视。"精要、好懂、管用"的教学原则,有时被简单化,成了"精简、好讲、管答"。要改变这种状态,除编好、用好语文教材外,还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修辞教学与思维训练的关系。这既有理论问题,也有教法问题。一、透过修辞现象,把握修辞运动的思维实质。陈望道先生早就说过:
简介:<正>《汉语学习》一九八八年第三期刊出的王健伦同志《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与检验》(以下简称《检验》)一文,读后受益不少,但也觉得文中有些问题需要商榷。一、逻辑关系与结构层次是不是相对应?《检验》认为:“逻辑关系与结构层次是相对应的”,它所说的“逻辑关系”是指什么呢?——指“内容”:“关联词语只是作为分句间逻辑关系的表现形式,使用什么关联词语,归根到底是由句子的内容所决定的。”它所说的“结构层次”指什么呢?——指“各种语言单位组合所形成的层次。”这,可以从“各级语言单位有着不同的特点,……多重复句的组合则以分句为基础。……因此各种语言单位的层次结构及其分析也同样有着自己的特点。”上面推知。正是由于“结构层次”指各种语言单位组合所形成的层次,所以《检验》才提出“多重复句的层次结构有什么特点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