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我1976年出生在西海固一个最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读完了小学,母亲一字不识。在我的记忆中,淳朴的父母一年四季有干不完的农活,每天都是东方发白就去劳作,夜幕降临才疲惫归来。到了我上学的年龄,父母像其他父母一样把我送进了学校,除了偶尔过问一下就一直忙于农活。我的生活基本上就由爷爷来安排。爷爷对我们要求严格,因

  • 标签: 一字不识 农民家庭 西海固 朋友家 物资匮乏 罐头瓶
  • 简介:在亚马逊丛林旅行时,碰到一对来自德国的夫妇.三十多岁,黄金般闪亮的年龄.夫妻俩,眸子炯炯生光,嘴角含笑,一看便知道是热爱人生者.谈起来,才知道他们离家去国,浪迹天涯,已有足足九个月了.他们计划利用两年的时间环游整个世界,然后回去著书立说.夫妻俩,过去都是在大学教书的,共同的愿望便是看世界、游世界、写世界.他们储存工作所赚回来的每一分每一毫,数目一够,便辞去教职,整装出发.旅行的目的,对他们而言,是感受,不是享受.

  • 标签: 世界寄居 寄居处
  • 简介:源于西方的原型批评理论是当代文艺批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将从原型批评来解读《贝奥武甫》和《周》,从而发掘隐藏在文本中的深刻内涵以及文学之间那种潜在的、共同的“种族记忆”。神话原型批评的先驱是英国的人类学家弗雷泽。此外还有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荣格将“集体无意识”定义为:“由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一定的心理倾向。”意识与无意识通常都被认为来源于经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已给他的行为提供了预先形成的模式,这便决定了知觉和行为的选择性。我们之所以能够很容易地以某种方式感知到某些东西并对它作出反应,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早已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中。

  • 标签: 原型批评理论 《贝奥武甫》 《周处》 批评视角 集体无意识 文艺批评理论
  • 简介:早就想为姜琍敏的创作写点文章.认识这么多年,书架上插了那么一长溜他的作品,人家这么多这么好的东西送你,却一点回赠没有,心里还真觉得有些失礼和亏欠.不过,真要写了,却又不知从哪儿写起.姜琍敏的创作实在太丰富了,朋友多年,来一本读一本,一本一本地读过去,亲切,自然,自在.这样的阅读已经如同居家的日常生活一般,有心而又无心.许多的话好像都已经说了,若要细论,竟有相逢无一语的感觉.

  • 标签: 处序 姜琍 序姜
  • 简介:一、文本的“快感”从关注作者意图到重视作品本身,是20世纪西方文论最显著的变化。而在20世纪末,作为重要流派的后结构主义(结构主义的继续和变体),为文论在21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读者批评。

  • 标签: 后结构主义理论 快感 巴特 罗兰 西方文论 20世纪
  • 简介:上个世纪80年代,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随着同名电视剧的热播而家喻户晓.这部被冷落了多年的名著以其睿智、幽默的语言倾倒了亿万读者.《围城》的语言魅力除了作者的卓越才华外,更与他的精心修订密不可分.就是对小不点儿的标点,钱钟书也是同样重视,用心修订.

  • 标签: 不同意趣 句读不同 围城处
  • 简介:总想写点文字,把记忆深处的人和事留在纸上,纪念那些熟悉的老人,用当下的目光去回望那些似平凡而不平凡的情怀,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陈从周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从周先生是大师级的人物,道德文章、园林艺术、古典建筑方面的知名度早已闻名海内外,多年来有关他园林古建方面的文章,已经被人写光了,大有章太炎邓尉探梅诗"曾经香海留题广,诗到梅花捉笔难,

  • 标签: 陈从周 张大千 园林艺术 苏州园林 贺天健 狮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