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日本政府在1895—1945年间于台湾施行强而有力的殖民政策,使台湾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各层面都出现空前的明显变化,此变化甚至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台湾。其中,在战后初期仍为台湾最重要产业的制糖业,则是于日治时期成长茁壮的。当时为了推动新式机械糖厂的顺利运作,对于蔗农的措施有欠慎重,因此在1920年代先后发生了二林事件和凤山事件。二林事件中蔗农的抗争对象是林本源制糖会社,凤山事件则因陈中和新兴制糖会社的处置佃耕地而爆发,两个事件促使农民分别组织“二林蔗农组合”和“凤山农民组合”,后来扩大成为台湾农民组合,此组合之所以能出现,其推手则是李应章和简吉。他们当初所力争的不是传统中国常见的抗租、抗粮等租佃制度上的不平等,而是争取既有的耕作权与较合理的原料交易权,这是因为近代台湾新式制糖工业的出现,以及官方强力实行“原料采取区”制度,所导致的糖业资本家与蔗农之间的土地权益纠纷,使势力薄弱的蔗农警觉到团结的重要性。他们之所以能够警觉应该是地方精英极力呼吁的结果,并且也多多少少获得“胜利”,就此意义而言,简吉和李应章在1920年代确实扮演了领导台湾农民运动的角色。
简介:近代中国废娼运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在沪基督教团体推动的上海废娼运动的影响。研究基督教团体对于中国废娼运动的影响,不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在华基督教团体的活动,从中管窥在华西人的诸多面相,更可以帮助我们回答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母题——西方世界是如何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1919年,工部局模棱两可的态度并未打消基督教热心人士的热情,他们在道德促进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规模更大的道德幸福会,经过不懈努力,迫使工部局颁布法令,开始对公共租界内的娼妓进行登记,租界里的废娼运动正式拉开帷幕。同一时期,废娼思想在当时上海的中国人群体中也开始酝酿、发生,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全国的废娼运动。
简介:本文以Talmy(1985,1991,2000)29提出的运动事件词汇化类型学(lexicalizationtypologyofmotionevents)为理论基础,以Slobin(1996)30的语言对比研究为参照,探讨汉法运动事件书面语表达的类型学特点。本研究选择汉语和法语各5部近现代小说随机抽取语料,主要对其运动事件表达片段在运动动词使用和背景成分描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书面语特性,特别针对语料中方式概念成分替换表达方法和运动事件片段汉法互译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作者前期研究中汉法运动事件口语表达31所呈现的特点,深入剖析两门语言的类型学特征。
简介:杨向东、张雪梅合著的《中国体育思想史(古代卷)》一书即是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深刻总结和集中展示,堪称学术界对中国古代体育思想研究的又一力作。该书视野宽广、体系新颖、资料翔实、立论有据,在研究内容和写作方法上均体现出了诸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