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锌稳态失衡在炎症肠病(IBD)患者中普遍存在。锌稳态失衡引起免疫紊乱、菌群失调、黏膜屏障破环,参与IBD发病。本文对锌稳态与IBD相关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锌稳态 锌转运蛋白
  • 简介:摘要丙酮酸盐作为机体糖酵解的中间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药理学及潜在临床应用价值。大量动物研究表明,丙酮酸钠在机体遭受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均表现出能减轻细胞线粒体损伤、抗炎、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纠正乳酸性酸中毒等作用,从而保护脑、肾、消化道等重要脏器功能。本文对丙酮酸盐的上述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了简要综述,为丙酮酸盐在各种重大战、创伤的药物复苏应用价值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丙酮酸盐类 缺氧性损伤 复苏
  • 简介:摘要 :红细胞经常会伴有一种生理特征那就是红细胞聚集,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的改变,比如血浆原因、外部环境因素等。红细胞适量的出现聚集现状是为了维护体内的循环,这个是必不可少的,若聚集出现过度的现象,会造成微循环的灌注发生不良情况,有可能还会形成静脉血栓等疾病。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输血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红细胞聚集的情况,是否影响到红细胞输注效能和安全出血。

  • 标签: 红细胞 聚集性 影响原因 意义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仍然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外泌体是直径为40~100 nm的微小囊泡,内含蛋白质、脂质和核酸,作为信息物质交换的转运载体,在调控生物分子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中起重要作用。HCC外泌体功能包括胞间信息交换、新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与多药耐药等,可介导微小RNA(miRNA)转化以调控肿瘤进展的微环境,进而影响癌细胞的病理生理学行为。外泌体源miRNA可用于HCC监测或为早期诊断潜在特异标志物,且可作为HCC治疗靶目标,具有开发应用前景。现综述HCC外泌体源miRNA研究的新进展。

  • 标签: 癌,肝细胞 诊断 靶向治疗 外泌体 微小RNA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阿尔茨海默病的(AD)的认知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BDNFVal66Met基因多态,诸多研究证实其影响认知功能。本文通过综述BDNF及其Val66Met基因多态对AD的临床应用,旨在探讨二者对AD的应用价值及影响。

  • 标签: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多态性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结合咽旁间隙应用解剖,对咽旁间隙肿瘤手术径路,包括经颈径路、经颈-腮腺径路、下颌骨截骨术、颞下窝径路、经口径路、经鼻径路进行概述。探讨术中保护颈动脉鞘的解剖标志,并详细介绍以上各手术径路的临床应用、手术要点,为临床开展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提供参考。

  • 标签: 咽肿瘤 咽旁间隙肿瘤 手术径路 应用解剖
  • 简介:摘要:近年来,SOD在农业和医药等多个领域都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对SOD的功能、抗氧化机制、类型以及生产方式等进行了概述,并重点综述了SOD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情况及发展潜力。

  • 标签: SOD,生理功能,食品工业的应用
  • 简介:摘要腹股沟皮瓣是临床开发最早的游离皮瓣之一,但因解剖位置不恒定,变异较多,后临床应用逐渐减少。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发展,近十年来,其在颌面外科和显微外科的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为了促进腹股沟皮瓣的推广及发展,本文就腹股沟皮瓣及其穿支皮瓣的解剖、各种形式的设计、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优点和缺点进行讲述,侧重介绍其在四肢软组织缺损的应用

  • 标签: 腹股沟皮瓣 穿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关于肺栓塞的各评分量表对肺栓塞早期及时的诊疗对改善其预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综述了国际上常用的肺栓塞评分量表:Wells评分、Gevena评分、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肺栓塞排除标准等,并简述其临床应用

  • 标签: 肺栓塞 诊断 预后 评分量表
  • 简介:摘要介绍韩国舍岩针法理论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情况。朝鲜王朝中期的舍岩道人创制此针法,并著有《舍岩道人针灸要诀》。朝医舍岩针法以传统中医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经络为理论基础,进一步发展了《内经》《难经》的针灸补泻原则,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理论体系,在韩国针灸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医学,朝鲜传统 舍岩针法 韩国 临床应用 中外交流史
  • 简介:摘要调节T细胞通过多种介质抑制致病T细胞的激活和随后的效应功能,在机体免疫耐受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参与了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叉头框蛋白P3(Foxp3)特异性表达于调节T细胞,并可以维持调节T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抑制功能,Foxp3+调节T细胞是目前已知的主导免疫耐受的淋巴细胞,研究发现多种药物可提高体内调节T细胞水平,促进免疫耐受,最终抑制自身免疫。

  • 标签: T淋巴细胞,调节性 白细胞介素-2 转化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全反式维甲酸 西罗莫司 脂肪酸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肺癌患者癌因疲乏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积极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相关资料,选取诸暨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治的肺癌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相关信息,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显示,肺癌患者癌因疲乏评分为(5.71±1.96)分,处中度状态,行为维度疲乏得分为(5.95±2.38)分、情感维度得分为(5.48±2.37)分、感觉维度得分为(5.46±2.38)分、认知/情绪维度得分为(4.79±2.11)分。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贫血状况均为肺癌患者癌因疲乏的影响因素(均P<0.05)。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与肺癌患者癌因疲乏呈正相关(r=0.642、0.350、0.192,P=0.000、0.000、0.000)。肺癌患者生命质量评分为(84.14±6.52)分,与癌因疲乏呈负相关,与功能领域呈负相关,与症状领域、失眠及腹泻呈正相关(P<0.05)。结论70例肺癌患者癌因疲乏处中度状况,且以中重度为主,年龄、血清白蛋白水平、手术、负血状况为其影响因素,此次调查可为后续临床肺癌患者干预提供参考。

  • 标签: 肺肿瘤 癌因性疲乏 影响因素分析 生活质量 认知 情绪 贫血 血清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轻度侧脑室扩张胎儿产前及出生后的随访预后结果。方法纳入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足月分娩的产前诊断为孤立轻度侧脑室扩张的新生儿73例。所有患儿在第1次超声发现侧脑室扩张后每隔2周进行一次侧脑室变化情况复查直至出生。出生后7 d内行MRI检查,后每隔3个月超声随访观察侧脑室扩张变化情况,随访至1岁。所有小儿均于出生后第3、6、12个月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发育评估,依据评分将发育程度分为优秀、良好和低下。观察侧脑室扩张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变化情况新生儿的预后结果。结果73例新生儿中,胎儿期及出生后侧脑室扩张宽度逐渐缩小者28例,无明显变化者38例,进行增大者7例。超声随访至1岁,逐渐缩小组患儿全部无扩张表现;无明显变化组中仅1例存在扩张;进行增宽组患儿中3例进展为轻度脑积水,3例无明显变化,1例进行缩小。出生后1年,进行增宽组患儿PDI与MDI评分均低于逐渐缩小组和无明显变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I:t=14.2093、12.8738;MDI:t=15.4998、17.8503,P均<0.05)。逐渐缩小者无一例MDI和PDI评分低下;无明显变化者,1例随访MDI和PDI评分发育低下;进行增宽的7例中,5例PDI评分低下,4例MDI评分低下。3组之间的PDI和MDI量表评分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36.161、31.938,P均<0.001)。结论孤立轻度侧脑室扩张的胎儿,如随访观察侧脑室扩张无明显变化或逐渐缩小,一般预后良好,如出现扩张进行增宽,预后不良的风险增加,需谨慎咨询。

  • 标签: 胎儿 超声检查,产前 侧脑室 预后
  • 简介:摘要放射肠损伤是腹盆腔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放射肠损伤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放射小肠炎、结肠炎及直肠炎。放射肠损伤的病理特征主要包括间质纤维化、黏膜水肿、溃疡、炎细胞浸润等,且存在显著的血管病变。其在内窥镜下表现为毛细血管扩张出血,超声下具有肠壁弥漫增厚、血流信号增多的表现。此外,放射肠损伤还具有乙状结肠远端和直肠壁厚度增加、骶前间隙宽度的增加等其他影像学表现。放射肠损伤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因子包括血管抑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CXCL16等,待明确的机制包括异常升高的血管抑素通过哪些信号通路影响血管内皮细胞,进而抑制血管生成和导致稳态失衡,以及巨噬细胞表达的CXCL16如何作用于相应受体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等。针对放射肠损伤血管病变,进行靶向治疗,将是令人期待的研究方向。

  • 标签: 放射性肠损伤 放射性直肠炎 血管病变 血管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弥散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4例DIC产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54例DIC患者的诱发原因及治疗结果。结果54例DIC产妇的诱发原因,占比最高的为胎盘早剥22例(40.7%),其他的诱发原因还包括:死胎、重症感染、重度子痫前期、重症肝炎、羊水栓塞及产后大出血等。54例DIC患者,53例(98.1%)抢救成功,其中5例子宫切除;1例继发急性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9%),抢救成功率与病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新生儿当中,存活50例(96.2%);死亡2例(3.8%),其中死产1例、宫内死亡1例,新生儿存活率与病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DIC在临床中的发病较为急骤且病势十分凶险、患者的病死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医护人员一定要明确导致DIC发生的相关诱因,及时发现相关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提高DIC患者救治成功率。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产科 病因
  • 简介:摘要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发现在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甚至健康成年人的血细胞中有相当比例的体细胞基因突变和克隆造血现象。进一步研究又提出不确定潜能的克隆造血、意义未明的克隆血细胞减少症、具有肿瘤进展潜能的克隆造血等概念。研究还发现克隆造血与炎症、心血管病、实体肿瘤及治疗相关的髓系肿瘤等也有密切关系。文章结合第61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对克隆造血与血液肿瘤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血液肿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贫血,再生障碍性 突变 克隆性造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PD-L2在变应鼻炎(AR)中的表达及其对AR免疫偏移的调控作用。方法收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因鼻腔高反应症状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或因鼻中隔偏曲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手术的82例患者,男42例,女40例,年龄14~38岁。收集相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液、下鼻甲黏膜标本。根据临床表现、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变应原筛查特异性IgE(sIgE)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R组和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中PD-1及配体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D-1+CD4+T细胞、PD-L1+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PD-L2+mDCs及Th2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PD-1及配体分泌型(sPD-1、sPD-L1、sPD-L2)的表达水平。正态分布或经Ln转换后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R组鼻黏膜中免疫细胞表面PD-1及其配体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AR组外周血中PD-1+CD4+T细胞、PD-L1+mDCs、Th2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5.24±6.45)%比(8.71±5.33)%,(8.79±2.01)%比(5.74±2.90)%,(7.89±1.95)%比(2.52±1.34)%,P值均<0.05],两组PD-L2+mDCs比例无明显差异。PD-1+CD4+T细胞比例与AR病情总体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血清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1、0.541、0.608,P值均<0.05),PD-L1+mDCs比例与AR病情总体VAS评分、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563,P值均<0.05),Th2细胞比例与PD-L1+mDCs、PD-1+CD4+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38、0.623,P值均<0.05)。AR组sPD-1、sPD-L1及总IgE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0±1.01) pg/ml比(3.79±1.21) pg/ml、(3.88±0.25) pg/ml比(3.57±0.23) pg/ml、(6.34±1.38) ng/ml比(4.89±1.10) ng/ml,P值均<0.05],sPD-L2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相关分析发现sPD-L1与总IgE、sIgE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0.45,P值均<0.05)。结论AR患者外周血及鼻黏膜组织中免疫细胞表面均高表达PD-1及PD-L1,AR患者外周血中sPD-1及sPD-L1表达水平升高,PD-1/PD-L1信号通路可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促进AR炎性反应。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树突状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直肠癌 Miles术后造瘘口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其可行 。方法:将我院 2019年 3月 -2020年 1月 80例直肠癌 Miles术后造瘘口患者,信封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满意度、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满意度、并发症率和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直肠癌 Miles术后造瘘口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直肠癌 Miles术 造瘘口护理 临床效果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源脓毒血症不同阶段炎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0年1月— 2018年4月解放军勤联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收治的71例尿源脓毒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37例;年龄39~96岁[(63.1±18.3)岁]。根据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脓毒性休克和脓毒血症的临床诊断标准分为三组:脓毒血症组21例[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为3.0(2.0,3.0)分],严重脓毒血症组21例[SOFA评分为9.0(6.0,11.0)分],脓毒性休克组29例[SOFA评分为15.0(14.0,16.0)分]。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炎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与SOFA的相关;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逐步回归加权分析分析炎指标与脓毒血症严重程度的相关。统计并比较各组炎指标的水平。结果(1)Spearman相关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与SOFA呈显著正相关,其rs值分别为0.738,0.712,0.314,0.795(P<0.01);血小板与SOF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s值为-0.661(P<0.01)。(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D-二聚体、降钙素原与SOFA评分显著相关(P<0.01);逐步回归加权分析提示模型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及拟合度。(3)炎指标比较:中性粒细胞占比在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性休克组的中位数分别为82.30(76.25,88.45),90.50(86.55,93.85),95.10(92.05,97.95);血小板中位数分别为183.01(144.50,246.50)×109/L、149.11(81.04,207.00)×109/L、81.26(50.01,93.50)×109/L;D-二聚体中位数分别为0.98(0.71,1.74)mg/L、3.45(1.79,5.56)mg/L、7.19(4.26,11.63)mg/L;降钙素原中位数分别为0.55(0.21,1.09)ng/ml、5.45(3.74,11.80)ng/ml、17.68(13.97,26.75)ng/m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百分比、D-二聚体、血小板血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尿脓毒血症的严重程度;多指标联合检测更能准确预测尿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脓毒症 炎性指标
  • 简介:摘要肠道微生物群失衡在克罗恩病(CD)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尚未发现CD的单一致病微生物,一种特异性定植于CD患者末端回肠黏膜并能侵入肠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的黏附侵袭大肠杆菌被认为与CD的发病密切相关。对黏附侵袭大肠杆菌特殊的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可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CD的发病机制。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道微生态 黏附性侵袭性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