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牙性上颌窦炎及相应区域缺牙种植修复在临床中用牙槽嵴顶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用2020年9月-2021年1月在院治疗的62例牙性上颌窦炎及相应区域缺牙患者,随机均分两组,各31例。参照组用传统柯陆式手术,观察组由牙槽嵴顶入路治疗,比较相关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比参照组相关情况更佳,差异较大(P<0.05)。结论 由牙槽嵴顶入路治疗能较好的改善牙齿问题,保障相关情况,治疗效果更好。

  • 标签: 牙槽嵴顶入路 牙源性上颌窦炎 种植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采用双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的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0年4月收治90例临床体检或检查发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研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结果分为良性肺结节(n=40)、恶性肺结节(n=50)两组均实施双CT多征象分析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分析CT 灌注参数值、平扫CT值、增强扫描CT值、征象。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双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心率<70次/分,同时心率保持稳定的180例患者,针对其中的85例患者实施回顾性心电门控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并将其归入R组。针对其中的95例患者实施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脉血管成像检查,并将其归入P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辐射剂量与图像检查质量。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对比两组的辐射剂量,P组明显低于R组(P<0.05)。对比两组图像质量,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针对心率<70次/分,同时心率比较稳定的患者应用双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冠脉血管成像相应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 标签: 冠状动脉成像 双源CT 心电门控制技术
  •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医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云图书馆、医学院校特色书库、医学院校共享电子资源、创办医学生信息素养大赛等多种途径培养医学生信息素养。结果表明,教学改革前后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及信息素养总分均有很大提升[(11.56±1.37)vs.(15.64±1.88)、(10.28±1.33)vs.(16.50±1.64)、(9.50±1.29)vs.(15.22±1.90)、(10.04±1.23)vs.(14.81±1.57)、(41.92±3.20)vs.(61.59±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这说明基于图书馆多元化信息体系建设可提升医学生信息素养水平。

  • 标签: 图书馆 多元化信息源体系 教学改革 信息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是否可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的焦虑抑郁症状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48只,6~8周龄,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生理盐水组(CN组)、对照+氯胺酮组(CK组)、PTSD+生理盐水组(PN组)、PTSD+氯胺酮组(PK组)。采用不可逃避足底电击法建立PTSD模型。CK组和PK组在建模后30 min腹腔注射氯胺酮2.5 mg/kg,连续注射14 d。建模后第15天行旷场实验,第16天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第17天处死小鼠取脑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脑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mRNA水平,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以下简称树突棘)的变化。结果在旷场实验中,4组小鼠探索路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N组比较,PN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缩短(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减少(P<0.05),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降低(P<0.05);与PN组比较,PK组在旷场实验中中央格停留时间延长(P<0.05),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开放臂进入次数和停留时间增多(P<0.05),海马组织BND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结论PTSD模型小鼠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和树突棘密度减少有关;氯胺酮可增加海马组织BDNF mRNA水平,提高树突棘密度,从而缓解PTSD小鼠的焦虑抑郁样症状。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氯胺酮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诱导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性外泌体中微小RNA(miRNA)的差异表达,为进一步阐明H.pylori的致癌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超高速离心法和试剂盒提取H.pylori刺激组和对照组细胞释放的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纳米粒子跟踪分析和Western blot对外泌体进行鉴定;荧光染料PKH67标记的外泌体与THP-1性巨噬细胞共孵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巨噬细胞内吞外泌体的情况;miRNA基因芯片分析两组细胞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谱,采用qRT-PCR对其中4个差异表达miRNA进行验证;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分析部分差异表达miRNA结合的靶基因及其功能和可能参与的信号通路。Cy3标记差异表达miR-382-5p,观察其能否通过外泌体传递给巨噬细胞;qRT-PCR和ELISA检测miR-382-5p mimic转染巨噬细胞表型分子CD206和细胞因子TNF-α、IL-6、IL-10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表达CD206和HLA-DR的细胞比例。结果提取的外泌体符合外泌体形态,且高表达其表面标志蛋白CD9、CD63、TSG101;外泌体与THP-1巨噬细胞共孵育12 h后被细胞内吞;与对照组相比,H.pylori刺激组有上调miRNA 130个、下调miRNA 111个;部分差异表达miRNA预测的靶基因主要参与调节PI3K-AKT、NF-κB、JAK-STAT、干细胞多能性等炎症和肿瘤相关通路。miR-382-5p可通过外泌体传递给巨噬细胞,诱导巨噬细胞M2型表型分子CD206和细胞因子IL-10表达,并抑制TNF-α、IL-6表达,CD206highHLA-DRlow细胞比例升高。结论H.pylori处理SGC-7901细胞导致其外泌体miRNA表达水平发生显著改变。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显示,部分差异表达miRNA的靶基因产物在炎症和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miR-382-5p具有诱导巨噬细胞向M2极化的潜能。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SGC-7901细胞 外泌体 微小RNA 差异表达 巨噬细胞极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间歇导尿(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IC)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 neurogenic bladder,NB)患者不同时段直肠超声膀胱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取本院康复科及脊柱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SCI后NB患者56例,其中男48例,女8例,年龄(29.7±8.2)岁。入选患者按IC频次划分成5个不同时段,分别经直肠超声检查采集膀胱充盈期及排空后10~15 min膀胱影像、多普勒图谱、膀胱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随着自控排尿量增多、残余尿量的减少,膀胱充盈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平均速度(Vm)与IC前比较均增快(F=26.141,P<0.001;F=9.127,P<0.001;F=15.819,P<0.001);血管阻力指数(RI)、脉动指数(PI)与IC前比较均增大(F=29.499,P<0.001;F=29.431,P<0.001);排空期血流速度Vs、Vd、Vm与IC前比较均增快(F=17.065,P<0.001;F=4.429,P=0.002;F=9.811,P<0.001);RI、PI与IC前比较均增大(F=14.370,P<0.001;F=12.463,P<0.001)。结论直肠超声膀胱检测IC的不同时段膀胱充盈期及排空期血流速度(Vs、Vd、Vm)随着IC频次减少速度加快,RI、PI亦逐渐增大,提示膀胱血流动力学检测对SCI后NB恢复和重建评价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 经直肠超声 间歇导尿 膀胱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肛门直肠测压技术探究功能性磁刺激(F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肠道功能障碍(NBD)患者肠道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6例NBD患者分为FM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饮食调节、腹部按摩及盆底肌训练治疗;FMS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FMS治疗。采用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及神经性肠道功能障碍评分,对治疗前后的两组患者进行肠道功能评估。结果FMS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FMS治疗后,高压带长度、肛门收缩压、直肠压力、直肠肛管压力差、初始感觉阈值、便意阈值、最大耐受阈值、直肠顺应性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均P<0.05);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后,仅有直肠肛管压力差、初始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阈值有显著改善(均P<0.05)。FMS组患者在高压带长度、肛门收缩压、直肠压力、初始感觉阈值上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FMS治疗可更好地改善NBD患者的肠道动力和肠道感觉指标,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技术可用来定量评估NBD患者的肠道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功能性磁刺激 肛门直肠测压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二次复发受者,骨髓细胞学、流式免疫分型检测支持MDS复发,但染色体和供者细胞嵌合率以及移植后嵌合状态分析检测复发细胞为完全供者型,证实二次复发为供者复发,进一步分析首次复发时出现的ASXL1突变消失,新出现RUNX1突变。表明血液肿瘤基因突变参与供者MDS复发的过程,为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供者MDS/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启示。

  • 标签: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复发
  • 简介:摘要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50 nm的膜性小囊泡,由细胞内多囊泡出芽形成,可与细胞膜融合释放至细胞外基质中。脂肪性间充质干细胞(ADSC)是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通过旁分泌外泌体的作用转运活性物质,调控机体炎症反应,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以及血管的生成等,从而增强创面修复能力,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形成。慢性创面是指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状态,病程超过4周的创面。当前针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中ADSC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因伦理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外泌体可避开这个问题。本文就ADSC外泌体治疗慢性创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外泌体 伤口愈合 间质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胶质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经鼻给药对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健康老龄SD大鼠40只,雌雄不拘,21~23月龄,体重480~6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外科手术组(O组)、低剂量GDNF经鼻给药组(G1组)和高剂量GDNF经鼻给药组(G2组)。O组、G1组和G2组于水合氯醛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手术,S组仅行假手术。外科手术或假手术后连续3 d,G1组和G2组分别每天经鼻吸入GDNF 25和50 μg(溶于PBS 25 μl),S组和O组分别每天经鼻吸入PBS 25 μl。术后第3~7天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DNF、高迁移率组蛋白B1(HMGB1)、IL-1β、TNF-α、活化的caspase-3和Bax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组比较,O组术后第5~7天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GDNF表达下调,IL-1β、TNF-α、HMGB1、活化的caspase-3和Bax表达上调,G1组和G2组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缩短,海马IL-1β和TNF-α表达上调(P<0.05);与O组比较,G1组和G2组术后第5~7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延长,海马GDNF表达上调,TNF-α、HMGB1、活化的caspase-3和Bax表达下调,G1组海马IL-1β表达下调(P<0.05);与G1组比较,G2组海马TNF-α表达下调(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NF经鼻给药可改善老龄大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炎症反应和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投药,鼻内 认知障碍 手术后并发症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老年肺性心脏病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72例老年肺性心脏病患者以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其中36例编入对照组,开展酚妥拉明的药物治疗;其他36例列入观察组,开展酚妥拉明与低分子肝素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病患在心功能、肺功能方面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心、肺功能检测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肺源性心脏病 酚妥拉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生脉注射液治疗尘肺病合并肺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临床研究选取的样本对象为112例尘肺病合并肺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患者,所有样本均来自于我院于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该类患者群体;随机将以上样本进行划分,共两组,每组均为56例患者,一组命名为结合治疗组(常规治疗+生脉注射液治疗),另一组命名为常规治疗组(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样本用药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以常规治疗组样本的治疗数据为参照,结合治疗组样本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其疗效更加显著,优势更加明显。研究结果统计学分析后可知P<0.05,表明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生脉注射液对尘肺病合并肺性心脏病(肺心病)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其临床有效率,二者联用能够增强其临床疗效,值得将该药物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尘肺病 临床效果 肺心病 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肺性心脏病致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中应用法舒地尔后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抽取我院科室于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段内收诊的罹患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病患,对总78例根据随机的原则予以分组。就对照组选取39例研究对象用常规方案进行治疗与观察组选取39例研究对象应用法舒地尔进行治疗展开各临床观测所得结果或所得数值展开对比。结果:相较对照组,经对观察组进行观测,总有疗效及血氧分压观测所得结果呈更高显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更低显示,(P<0.05)。结论:在肺性心脏病致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中应用法舒地尔,可有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有所改善,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法舒地尔 肺源性 心脏病致心力衰竭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对预测并发神经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的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HFMD患儿162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无NPE组和重症并发NPE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的40名儿童为健康对照组。以住院28 d为预后观察截断点,将重症HFMD患儿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所有入组对象均在入院2 h内检测CGA、乳酸、血糖、白细胞、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肌钙蛋白T(cTnT)。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重症HFMD合并NPE的诊断效能。结果162例HFMD患儿中,轻症组88例,重症无NPE组46例,重症并发NPE组28例。重症并发NPE组入院2 h内外周血CGA、血糖、乳酸、IL-6和cTnT水平显著升高,与重症无NPE组、轻症组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1.554、79.031、86.994、36.477和75.021,P值均<0.05)。截至住院28 d,重症HFMD患儿生存组58例,死亡组16例。死亡组患儿外周血CGA、乳酸、血糖和IL-6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094、-4.621、-4.283和-5.504,P值均<0.05)。外周血CGA识别重症HFMD并发NP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 CI:0.833~0.947),截断值为120.59 μg/L时,对于合并NPE的重症HFMD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外周血CGA可能与重症HFMD并发NPE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其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HFMD并发NPE,可能作为预测重症HFMD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嗜铬粒蛋白A 重症手足口病 神经源性肺水肿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CGA)对预测并发神经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的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标准的HFMD患儿162例,根据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重症无NPE组和重症并发NPE组,同时选取同期行常规体检的40名儿童为健康对照组。以住院28 d为预后观察截断点,将重症HFMD患儿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所有入组对象均在入院2 h内检测CGA、乳酸、血糖、白细胞、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肌钙蛋白T(cTnT)。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重症HFMD合并NPE的诊断效能。结果162例HFMD患儿中,轻症组88例,重症无NPE组46例,重症并发NPE组28例。重症并发NPE组入院2 h内外周血CGA、血糖、乳酸、IL-6和cTnT水平显著升高,与重症无NPE组、轻症组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61.554、79.031、86.994、36.477和75.021,P值均<0.05)。截至住院28 d,重症HFMD患儿生存组58例,死亡组16例。死亡组患儿外周血CGA、乳酸、血糖和IL-6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094、-4.621、-4.283和-5.504,P值均<0.05)。外周血CGA识别重症HFMD并发NP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95% CI:0.833~0.947),截断值为120.59 μg/L时,对于合并NPE的重症HFMD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外周血CGA可能与重症HFMD并发NPE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其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重症HFMD并发NPE,可能作为预测重症HFMD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嗜铬粒蛋白A 重症手足口病 神经源性肺水肿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列腺性顽固性血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20年4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前列腺性顽固性血尿患者57例纳为研究对象,设置回顾性治疗研究,患者均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尿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57例患者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均实现治愈,治疗有效率为100.00%,术后仅有4例患者出现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7.02%,患者术后均在住院3周内出院,导尿管置管时间均低于15日,术后3月内随访结果提示均无复发;患者治疗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血红蛋白压积及血红蛋白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差异显著,P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前列腺源性顽固性血尿 临床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银质针疗法与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治疗颈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颈性头痛患者67例开展对比性治疗研究,研究时间段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选择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分为治疗1组(n=34)、治疗2组(n=33),分别实施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单一治疗、银质针联合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前后颈性头痛症状、颈椎功能改善效果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患者治疗前症状指标、颈椎功能指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组治疗后症状VAS(1.31±0.42)分、发作频次(5.71±0.74)次/周、持续时间(2.89±0.95)h,颈椎颈曲值(9.05±2.41)mm、ROM(0.61±0.22)分、NDI(19.54±2.98)分,治疗有效率(96.97%),较治疗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质针疗法联合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性头痛临床效果显著,可在缓解患者头痛症状不适同时,辅助纠正颈椎功能。

  • 标签: 银质针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 颈源性头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性头痛眩晕应用针刀松解椎枕肌与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颈性头痛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以及传统推拿方式治疗,给予观察组针刀松解椎枕肌联合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颈椎功能评定。随访记录各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P

  • 标签: 颈源性头痛眩晕 针刀松解椎枕肌 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