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原称为霉菌性阴道炎)的原因,探讨对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方法对58例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进行定期复诊,选择2种药物进行规律有效的半年巩固治疗,治疗第3月结束、治疗第6月结束时停药3-7天后复查白带10项。结果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30例(51.7%)因为发生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后用药不认真,不能彻底治疗;15例(25.9%)因为经常或长期使用抗生素;10例(17.2%)因为用各种洗剂反复阴道灌洗;3例(5.2%)因为患糖尿病。复查白带10项结果显示,在58例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中81%对制霉菌素片敏感,70.7%对克霉唑栓敏感。治疗3个月、6个月结束症状体征评分都比初诊时有明显好转。治疗3个月结束时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为75.9%(44/58),治疗6个月结束时假丝酵母菌转阴率为67.2%(39/58)。结论①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用药不认真,不能彻底治疗;另外经常或长期使用抗生素、反复阴道灌洗和患糖尿病也是反复发作的原因。②在治疗反复发作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时,要选择单一药物进行规律有效的半年治疗。
简介:摘要1例49岁乳房萎缩、腹部脂肪堆积患者,于2018年1月29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脂肪抽吸和乳房脂肪填充术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作性摇头,发作时头部快速左右旋转约90°,每次持续3~10 s,不伴随面部和四肢抽动。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主诉无法自控摇头。给予镇静及镇痛药后无明显改善,后予心理支持治疗,未经其他处理,患者于发病后3 h症状终止。排除全身麻醉术后躁动、既往精神类疾病和相关用药史后,考虑诱发因素可能为癫痫发作和癔症。该病例术后发生反复性摇头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治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商榷,但提示医护人员在处理临床问题时应进行全面分析,不仅要重视和诊断患者的器质性病变,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心理和精神因素的影响,为采取适宜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提供依据,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和CT征象,提高对二者的认识从而让胰腺癌的误诊现象得到减少。方法对我院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06月收治的观察组30例胰腺癌患者和对照组30例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和CT征象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临床和CT征象。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入院24小时后通过对血清淀粉酶的检查对比,两组间的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CT的主要表现是非肿块不均匀性的弱强化,观察组患者多表现为胰腺出现局部增大伴肿块;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胰管扩张占10例,对照组患者占14例,观察组患者中14例出现了胰周淋巴结增大的现象,对照组患者中占2例,观察组患者中出现胰周血管改变的患者占10例,对照组患者没有出现改变,以上两组间的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癌和反复发作性的胰腺炎CT征象不同,因此CT征象检查能够为两者的鉴别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反复发作的老年性外因阴道炎患者的治疗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开始时间设置为2021年10月,结束时间设置为2022年10月,研究样本设置为50例老年性外阴阴道炎患者,采用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常规组,各25例,分别接受伊曲康唑药物、复方甲硝唑栓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伊曲康唑药物对反复发作的老年性外因阴道炎患者进行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