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抑郁症患者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进行评析。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门诊治疗的94例抑郁症患者纳入观察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探究组和对比组,各47例;对比组单一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探究组同时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持续12周,应用汉密尔顿抑郁自量表(HAMD)、生活质量综合量表(GQOLI-74)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探究组总有效率达到95.7%,高于对比组的80.9%,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探究组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比组(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同时,进行系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善失眠症患者心理健康状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50例失眠症患者分组探究,对照组(药物治疗,n=25)与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n=25),对比两组睡眠指标、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前,两组睡眠指标、负性情绪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潜伏期较对照组低,睡眠效率、总睡眠时间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症状患者接受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的效果,旨在评估CBT-I对改善此类患者睡眠质量和血压控制水平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10月期间,在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症状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接受为期12周的CBT-I干预,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放松训练等;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高血压管理指导。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动态血压监测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2周治疗,实验组PSQI总分从(12.6±3.4)降至(7.1±2.2),ESS得分从(10.4±2.5)降至(6.2±1.9),夜间平均收缩压由(145.3±10.2)mmHg下降至(132.5±8.6)mmHg,夜间平均舒张压从(92.1±7.3)mmHg降至(84.3±6.1)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不明显,PSQI、ESS及夜间血压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伴失眠症状患者,CBT-I能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有助于降低夜间血压水平,对综合管理高血压具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例,实施常规护理)与实验组(n=40例,实施认知行为护理)。对比两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遵医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可提高患者对治疗和自我管理的依从性,促进疾病控制和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在焦虑症中的作用分析。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2年10月-2023年3月收入的焦虑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和观察组(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两组,对比干预结果。结果:对比综合治疗有效率:对照组综合有效26例(81.25%),观察组综合有效31例(96.88%),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患者体征情况:治疗后观察组的SAS、HAMA指标显著改善,SES、GCQ指标显著提升,结果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指导方式可以帮助焦虑症患者改善自身的病症问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