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对2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19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及护理,患者疼痛缓解或减轻,体温恢复正常,感染得到控制。体液维持正常,休克得到控制、纠正。并发症得到预防或被及时发现,处理和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诊治经验。方法我院于1987~2006年,共收治了110例急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回顾分析其中的临床特点、手术或非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死亡原因。结果19例非手术治疗,治愈8例,死亡11例,91例手术,治愈78例,死亡13例。结论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治疗AOSC的重要手段,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提高AOSC的治愈率和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治疗程序。
简介:目的:总结外科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经验。方法:对1982-2002年所收治的50例AOSC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结果50例中未手术10例,死亡9例;手术治疗40例,死亡2例;随访39例,随访时间平均为4.56年,术后生活质量好。结论:准确把握手术时期,早期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解除胆道梗阻,通畅引流,切断多器官系统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链锁反应,早期防治MODS,有可能降低AOSC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6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总有效达到100%,而对照组仅为90%,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发生。
简介:目的观察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非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30例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行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并经导管吹人泼尼松龙和玻璃酸钠混合液体2ml,隔日1次,共7~lO次,检查咽鼓管功能及鼓膜形态,检测听力.评估耳鸣及耳闭塞感变化。结果30例咽鼓管功能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鼓膜内陷不同程度缓解,无粘连发生。纯音听阈(0.5,1.0,2.0,4.0kHz平均听阈)下降10-30dB28例,无变化2例;耳鸣消失19例,减轻7例,无效4例:耳闭塞感消失26例,明显减轻4例。结论鼻内镜下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及鼓室给药治疗由咽鼓管功能不良引起的、以鼓膜内陷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能改善听力,缓解耳鸣及耳闭塞感症状。其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易于接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脓性阑尾炎术后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94例化脓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为两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切口感染预防护理,观察患者的切口感染率(化脓、轻度感染)、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9.0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率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8.09±1.62)d、住院时间(11.29±2.57)d,均短于对照组患者的愈合时间(12.06±2.28)d、住院时间(17.42±3.29)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感染预防护理用于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的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切口感染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对63耳有迷路瘘管的胆脂瘤型和骨疡型中耳炎行乳突根治术的同时用颞肌筋膜或同种肋软骨片加筋膜一期修复瘘管.结果1718耳慢性中耳炎中并发迷路瘘管63耳,其中胆脂瘤型60耳,在各型中耳炎中发生率最高,骨疡型3耳.瘘管位于外半规管56耳(88.9%),耳蜗2耳,上半规管3耳,外半规管和上半规管同时有瘘管2耳.63耳中术前有眩晕症状的37耳(58.7%),其中瘘管试验阳性13耳(35.1%).有眩晕症状耳平均骨导阈值为40.1dB,无眩晕症状耳为33.2dB.除1耳外,全部病例行瘘管一期修复后,眩晕症状消失.结论用同种异体肋软骨片加筋膜修复慢性中耳炎迷路瘘管是较理想的方法,对瘘管大、病变重者应行二期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到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双色小球法进行分组,参照组55例接受单纯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55例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不同频率的听阈水平较参照组更高,治疗有效率较参照组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听阈水平,促使患者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可以消除患者的不适症状,帮助患者摆脱疾病的影响,可以恢复正常的听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为临床诊治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1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资料。按诊断日龄分为早发型(≤7 d)及晚发型(18~28 d),分析其不同临床表现,探讨化脓性脑膜炎头颅MRI特点,并根据脑脊液病原学检查结果分析其转归。结果91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以反应差及发热为最常见首发症状,头颅MRI检查以脑膜强化改变为主;早发型病例胎膜早破时间、孕妇分娩前阴道细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晚发型病例(P<0.05);脑脊液白细胞数越高,脑脊液糖浓度越低,蛋白含量越高,外周血感染指标CRP、PCT含量越高,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病原学培养以B型链球菌(GBS)和大肠埃希菌最常见;GBS感染以早发型多见,其并发症发生率、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蛋白较其他组升高,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其他组延长,脑脊液糖浓度较其他组降低(P<0.05)。结论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以反应差及发热为主;大肠埃希菌与GBS感染仍是其主要致病菌,需预防GBS感染所致早发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严重不良预后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疾病诊治中心诊断的169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组及普通组,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并统计分析,总结重症化脓性脑膜炎的特征。结果169例患儿中,重症组43例(25.4%),普通组126例(74.6%);重症组治愈21例,存在并发症10例,放弃治疗死亡9例,临床死亡3例;普通组治愈98例,存在并发症17例,自动出院11例,随访2例死亡。重症组与普通组呼吸衰竭、惊厥、意识障碍、血C-反应蛋白水平、脑脊液培养阳性、振幅整合脑电图重度异常、脑脊液/血清糖比值、影像学脑实质异常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重症化脓性脑膜炎不仅具有脑膜炎表现,还存在脑实质受损和(或)脑功能衰竭的临床特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对此类患儿应加强管理、及早识别、精准诊治,以期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