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糖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6月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分院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依从性标准评判判断100例患者服降糖药依从性,比较依从性好与依从性差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别。结果100例糖尿病患者中完全依从40例、基本依从20例、不依从40例,依从性差40例(40.00%,40/100),依从性好60例(60.00%,60/100)。依从性差组患者糖尿病知识匮乏45.00%、家庭支持缺少27.50%、存在及担心降糖药物不良反应35.00%、合并不良心理反应30.00%高于依从性好组的16.67%、10.00%、20.00%、15.00%(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依从性较差,与诸多因素有关,应实施相应的措施以提高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并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评价。方法:以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排除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及其他急性感染的患者。并要求患者能提供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病史及检查报告,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24例,低血糖昏迷患者4例,其他急性感染患者8例。将符合条件的36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8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抗菌药物方案和剂量,治疗3个月,观察患者是否发生了细菌感染严重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后均控制了感染;2例重症患者在治疗期间病情好转后撤药。结论: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细菌感染应尽早、足量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同时加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对饮食联合药物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抽样调查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以治疗方案为基础区分为两组,以比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妊娠合并高血压、剖宫产等的发生率分别是7.5%、7.5%、20%、55%与0、0、5%、35%,差异性较大,保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伤口愈合差、自然流产、胎膜早破等的发生率分别是5%、5%、5%与0、2.5%、0,差异性较小,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联合药物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能够保证患者血糖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避免产生副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合并糖尿病经过饮食联合药物治疗对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并接受饮食联合药物治疗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孕产妇3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设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时间段于我院住院预分娩的未经系统诊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3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及其胎儿、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尿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重视产前筛查并给予饮食联合药物治疗可有效减少远近期并发症,保证顺利生产和产后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选择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用药的有效合理。方法方法87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d)、辛伐他汀(20mg/d)和瑞舒伐他汀(10mg/d)治疗组,观察三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血脂水平。结果经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组间比较,瑞舒伐他汀升高HDL-C水平效果更为显著(P〈0.05);降低LDL-C的效果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明显好于辛伐他汀(P<0.05)。结果三种他汀药物中,对降低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没有显著性差别。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下降低密度脂蛋白(LDL-C)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比辛伐他汀效果更好(P<0.05)。在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方面,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优(P<0.05)。
简介: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gastroparesis,DGP)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为胃动力障碍相关症状。DGP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了,大部分学者认为糖尿病患者在高血糖基础上可致内脏的自主神经病变、胃肠激素异常及微血管病变,使胃张力减弱和运动减慢。DGP治疗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促进胃肠运动,包括基础治疗、针对胃动力障碍的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及非药物治疗等。促胃动力药是治疗DGP最常用的药物,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多潘立酮)、5-HT4受体激动剂(如西沙必利、莫沙必利)、红霉素等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DGP的中医中药治疗也取得较大进展,多种经方和自拟方的临床取效明确,但还缺少足够的临床证据,因此DGP的药物治疗还需要进行设计更严格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