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分布规律,探讨明胶颗粒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用明胶颗粒法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本院7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31.22%,其中0-3岁组、4-7岁组、8-12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1.70%、35.08%、41.30%。随年龄增长,抗MP-IgM阳性率逐渐增加。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有较高比例,好发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明胶颗粒法检测MP-IgM简便快捷,敏感度高,可作为MP感染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地区儿童感染呼吸道病原菌组成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科及特需病房2 392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深部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的13种病原菌,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变化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感染分布,按标本类型分为肺泡灌洗液组和深部痰液组。按患儿感染情况分为单一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2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对感染患儿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结果2 392例患儿中男1 407例、女985例,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5%(1 020/1 407)比74.2%(731/985),χ2=0.87,P=0.35]。共检出1 751株12种阳性呼吸道病原菌,检出率为73.2%。其中913株(38.2%)肺炎支原体、514株(21.5%)肺炎链球菌、381株(1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79株(11.7%)流感嗜血杆菌,未检出嗜肺军团菌。所有病原菌感染的四季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7,P<0.01)。肺泡灌洗液组阳性检出率高于深部痰液组[81.6%(614/752)比69.3%(1 137/1 640),χ2=39.89,P<0.01]。不同病原菌感染的患儿住院时长、感染的发热时长、除乳酸脱氢酶外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病原菌感染患儿患肺炎、支气管肺炎、哮喘、类百日咳综合征、鼻炎或鼻窦炎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9、103.56、3.96、27.38、24.50、41.66,均P<0.05)。肺炎支原体患儿出现肺不张(63例,7.7%)、胸膜炎(260例,31.9%)和胸腔积液(120例,14.7%)等影像学改变较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儿最容易累及心脏系统(2/9),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出现血液(3/19),泌尿(2/19),消化(4/19)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1/19)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高。结论天津地区儿童感染呼吸道病原菌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建议临床医师在关注患儿呼吸道症状外,也需关注病原菌感染后引起的并发症,从而阻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也是导致1岁以下婴儿罹患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病毒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为全面梳理我国HRSV相关疾病负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诊断策略及HRSV感染防治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2020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呼吸道合胞病毒防治关键理念与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HRSV相关领域研究现状及医学需求,交流探讨后形成了我国HRSV防治行动倡议,亟需在全国:(1)建立全国多中心的HRSV监测网络;(2)规范HRSV实验室诊断标准,促进HRSV感染相关病例的发现和报告;(3)积极开展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监测和多中心临床研究;(4)提升被动免疫用于预防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认知;(5)搭建HRSV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对于HRSV感染和流行的认知。专家一致倡议应尽快开展多中心参与、多学科联合的系列研究,为HRSV感染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防控工作提供依据与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布洛芬混悬液的退热效果。方法选择有高热症状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布洛芬混悬液(66例)和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54例)治疗,记录首次给药后0.5、1.0、1.5、2.0、3.0、4.0、5.0和6.0h的体温变化。结果布洛芬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体温降低1.5℃所需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0±78)min、(119±82)min,比例分别为84.9%和85.1%(P>0.05)。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10±76)min、(124±78)min(P>0.05),比例分别为85.5%和70.2%(P<0.05)。结论布洛芬退热疗效优于对乙酰氨基酚。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以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2187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病原菌和药物敏感性的情况。结果2187例痰培养呈阳性结果者共682例,阳性率为31.2%。其中,革兰阴性菌435例(63.8%),革兰阳性菌247例(36.2%),分别以肺炎克伯菌(195例,28.6%)、大肠埃希菌(107例,15.7%)、流感嗜血杆菌(63例,9.2%)、铜绿假单胞菌(31例4.5%)和肺炎链球菌(115例,16.9%)、金黄色葡萄球菌(66例,9.7%)最多见。绝大部分细菌均对青霉素类和头孢唑啉耐药,部分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绝大多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仍然敏感。结论近年我院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以革兰阴性菌多见,并且小部分已产生亚胺培南耐药。绝大部分革兰阳性菌仍对万古霉素敏感。因此应加强痰培养和药敏的检测,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14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退热时间更短(P<0.05)、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患儿家长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更高(P<0.05),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加快患儿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及大龄儿童呼吸道异物的诊治体会。方法总结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成人及9岁以上儿童呼吸道异物资料7例。结果异物种类多样。结论成人及大龄儿童呼吸道异物发生率低,容易忽视和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院2018年1月一2019年6月收住的798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抽吸痰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分别采用K-B法和MIC法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524例分离出病原菌,阳性率为65.7%,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84例(73.3%);革兰氏阳性菌116例(22.1%);真菌24例(4.6%);排名前5位的分别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高度敏感,均未出现耐药菌株。流感嗜血杆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高度敏感,均未出现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对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未检出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性均大于9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菌株。结论儿童医院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加强微生物学检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