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景颇族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以及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方法采用《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问卷,对152名景颇族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时间、项目等进行调查。结果69.74%的景颇族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80.92%的学生不认为学习负担很重,但65.79%的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足1h;82.89%的学生首选参加球类运动,其次有36.18%喜欢游泳,之后为跳绳或跳皮筋、溜冰、跳高或跳远、长距离跑等,有57.89%的学生对长跑持否定态度,61.18%的学生不愿参加力量性练习。结论景颇族小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较好,运动项目以球类运动和游泳为主,不喜欢耐力性和力量性项目,课业负担不重但课外休闲参加体育锻炼时间不足。
简介:新课程的实施、“健康第一”思想的贯彻.体育教师加强了对学生运动损伤的重视,很大限度地预防了体育课堂上的运动损伤的发生。但课余体育锻炼中,没有体育教师的组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放松、自我保护能力较低等原因,造成运动损伤的增加。本人通过学校医务室调查了学生体育锻炼造成的运动损伤情况,发现大部分的运动损伤发生在课余的体育活动中,重大的运动损伤全发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发现:现在的运动损伤发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的比例较大,我们应该重视学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的运动损伤,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预防、避免损伤的发生和减轻运动损伤的程度。
简介:摘要:校园教学课程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背景下,每一项教学科目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学校各阶段的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变化上,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同样存在很大的差异,以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为例,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导致学生尚未认知学习的重要性,对待学习的热情普遍建立在兴趣爱好上,但介于体育课在应试制度下,长久以来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教学方式依旧遵循传统,教学质量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学生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表现出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为了革新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的魅力,热爱体育锻炼,本文将以此为目标,提出策略性建议以供参考。
简介:为了探讨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内在机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身体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体格焦虑问卷和自编的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问卷,对752名天津市在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锻炼量与身体自尊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确实可以提高身体自我概念。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和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个变量分别在锻炼量与身体自尊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还将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3个中介变量整合在一起,构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中介效应整合模型整体拟合较好,总的中介效应占39.32%,即体育锻炼影响身体自我概念的总方差中有近40%可以由自我效能感、社会体格焦虑、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解释。上述结果提示,身体锻炼可以通过提高自我效能感,降低社会体格焦虑,缩小理想-现实身体自我差异,进而促进身体自我概念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身体锻炼提高身体自我概念的心理机制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