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曲展露家园往事的乡音二十世纪的中国四川,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回味;从保路运动,全国抗日大后方,到走向新中国;从成渝铁路通车,到二滩水电站发电;从文汉在全国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到成都发行中国西部第一张股票,再到西部大开发。时光如流水,“逝者如斯乎“。过来的人已经过来了,有些东西也已经淡忘了,但是有些却不断缠绕着我们,让我们不能忘怀。毕竟,二十世纪对中国对四川都如此丰富多彩又如此崎岖坎坷。《世纪四川》根本没有能力也不曾打算在这种时候来做一番“概括与总结”。在世纪之交的喧哗与骚动中,《世纪四川》只是一曲不绝如缕的乡音,将众多散曲汇成一歌。“走近沧桑”对百年来重点人、物景的实地重访,则加重了人们感叹的分量。“川江风潮”将蜀人的勤劳、智慧,敢于吐纳新的气派,以史带论展示于笔端。而“巴蜀生存”则罗列百年天、人祸危及国计民生,反映其艰难进程。由名家和百姓共说的“百年话语”,堪称“纸上的巴蜀论坛“。看川戏、喝川茶、饮川酒、吃川菜的四川人为何总是幽默风趣,口齿伶俐?“蜀之味”从文化角度折射其流变可窥一隅。在“百姓记事”里,来自全川的“感言”、“心愿”与“叙述“,无不充满对过去时光的念,对新世纪的向往。建筑与音乐一脉相承,“...
简介:<正>亲爱的四川青年兄弟姊妹们:当我提笔给你们写这封公开信的时候,我的内心里,正浮起一种文字所不能描绘的情感。诸君知道的,我离开故乡已经二十五年了,羁留海外前后整整二十年,特别是生活在敌国这最近的十年间,正是中华民族由苦难中扎挣上进的时代,我没有机会来参加这一阶段建国事业,尤其是文化建国事业,算是我人生过程上最大的一件遗憾。现在应该感谢敌人,卢沟桥的烽火,把我唤回了祖国,残暴的侵略,结束了十年来艰难困顿不自由的流亡生涯。重新投在祖国怀里的我,这情绪,正似一个迷途的羔羊等到他亲爱的母亲时一样。但我很惭愧,没有甚么工作成绩来慰安我久别的母亲。我从去年七月踏回上海码头起,已经决心,誓以生命全部贡献给暴风雨中的祖国。——这是我最低限度的责任,也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应有的决心。
简介:<正>(一)四大刻书帮清代四川刻字印书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成都帮、岳池帮、重庆帮、绵竹帮四大帮口.成都帮又称省帮,是四川刻字印书业恢复发展最早的帮口。早在康熙时就已有两仪堂翻刻的《第七才子书》六卷。由此亦可知两仪堂是清初成都最早出现的刻书坊。乾隆间,有严文古者又在成都指挥街开设了“文古斋”。后来,他的徒弟还在成都卧龙桥开设了“兴顺斋”。乾隆中叶,一批江西刻字工人来到成都开发刻书铺。其中有叫周舒腾者在学道街开设了“尚友堂”。这些江西人多以“经”、“元”为自己的店铺命名,如“肇经堂”、“玉元堂”等,人们逐渐习惯称之为“经元八大家”。在成都学院街开业的“文星斋”。早在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