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方式与跨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骨折临床效果观察,探讨胸腰椎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83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资料,分别采用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44例,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3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2.5岁。观察对比术前、术后、术后12、18个月时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两组患者矫正度均存在丢失现象,术后12、18个月时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变化方面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Cobb角矫正度丢失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2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固定组术后18个月时的Cobb角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固定组与跨伤椎固定组,均能改善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本文中经伤椎固定组能够更好地维持脊柱矫正度,是胸腰椎骨折经后路治疗中较好的选择。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探究整体化护理的功效。方法:随机选择来我院的胸腰椎骨折患者80例进行分析,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把其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见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增加了整体化护理干预方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腰背肌功能恢复效果、护理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VAS)、心理状态评分(SAS、SDS)和住院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腰背肌功能恢复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高,且观察组患者的VAS、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分析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护理干预成效和原因。防范:随机选择来我院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0例进行分析,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把其分成两组,对照组有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有45例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胀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且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胸腰椎骨折围手术期的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所接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60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30例)使用早期康复护理,了解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均高于对照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相比较,运用早期康复护理进行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简介: 摘要:目的 探析 CT、X 线在胸腰椎骨折上的临床诊断价值,为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合理依据。 方法 方便选取 2022年 2 月—2022年11月该院收治的1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 X线、CT 检查,且均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对 CT、X 线检查结果与手术观察结果,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胸腰椎骨折分型检出情况、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研究发现,在诊断符合率上:以手术观察结果为“金标准”,CT 诊断符合率为 95.29%,X 线诊断符合率为 82.35%,CT 明显高于 X 线,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折分型检出情况上:经 CT 检查单纯屈曲压缩型骨折、安全带型骨折、骨折脱位型骨折的影像学效果均明显高于 X 线(P<0.05),两种检查技术在爆裂型胸腰椎骨折检出效果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影像学特点上,经 CT 检查患者在椎管狭窄、椎体骨折线、附件骨折、椎弓根间距增宽方面的影像学检出效果均明显高于 X 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上,相对于 X 线检查,CT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可对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型进行判断。 在临床治疗上,采用 CT 进行临床诊断,可为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进行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不同微创术治疗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胸腰椎骨折20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1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2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一组与二组,一组患者采取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技术治疗,二组采取后路双平面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1)两组间椎体高度矫正率对比中,一组术后12月间椎体高度矫正率高于二组,(P<0.05),结果有差异。(2)一组和二组手术效果对照,一组术中出血量低于二组,(P<0.05);一组术后引流量低于二组,(P<0.05),结果有差异。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肌间隙入路、伤椎置钉技术、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技术治疗效果优良,可推广。
简介:摘要: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疏松症并发症,主要因骨密度降低、骨骼结构失衡和外力作用等因素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该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将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型方法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案,以优化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DENIS分型、AO分型及TLICS分型方法进行分型,并统计了不同分型下患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DENIS分型以B型(爆裂性骨折)最为常见,占45%(54例);AO分型以A型(椎体压缩性骨折)为主,占52%(62例);TLICS分型结果显示,评分≥5分的患者占35%(42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微创治疗及手术治疗在不同分型下均有一定应用,且预后效果与分型及治疗方案选择密切相关。结论 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根据分型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