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探讨大学新生人格、自我效能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256名大学新生进行测评。结果发现:(1)学校适应与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神经质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值均〈0.001);(2)自我效能感和内外向对学校适应具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神经质对学校适应具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值均〈0.001);(3)自我效能感在内外向、神经质和学校适应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显著(P值均〈0.001),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3000和0.2758。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在人格和学校适应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
简介:摘要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迈进大学的第一堂课,是高等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
简介:[摘要]“90后”被称为“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的青年群体,也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代,“90后”大学生正逐步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90后”大学生群体特征明显,同时,初入校园,也存在一系列适应问题。结合“90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笔者所在学院113名新生入学后普遍存在的问题,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要在“教、导、疏、融”四字上下功夫。教——正面的宣传与教育;导——引领正确的人生道路;疏——纠正走偏的求学轨迹;融——化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关键词]“90后”大学生“80后”辅导员入学教育“90后”被称为“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的青年群体,也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代,“90后”大学生正逐步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同时,大批高校辅导员由“80后”担任。当前大学校园里,这两代群体占据了主要分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出现了“双O”模式,即施教者为“80后”,被教者为“90后”[1]。“90后”大学生生长在网络时代,信息渠道多样化,生活方式多元化,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强烈。他们个性独立,但集体观念淡薄,对网络有较强的依赖性,获取信息的能力强,受虚拟世界影响较大,但信息辨别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却很低。普遍而言,他们的学习风气较好,易于接受新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活泼开朗,思想开放,敢于尝试新鲜事物,趋同意识淡漠。但他们内心脆弱,逆反心理强烈,对网络的过度依赖让他们脱离现实,无法冷静客观的思考问题,甚至试图以虚拟的方式来解决现实问题。受社会大环境与其自身生活的小环境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使得他们在道德伦理观念、价值观、思维模式、性格以及心理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群体性和时代性……
简介:目的调查入学新生对艾滋病知识、态度、需求和性行为,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支持。方法采用专题设计的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由专业人员统一评阅,对630份有效答卷用Epi-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1%“听说过艾滋病”;3种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为96.7%,日常接触等非传播途径正确回答率82.2%(x^2=71.57,P〈0.001);58.4%的新生认为“艾滋病感染者应被隔离”,26.3%表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一同工作”;93.5%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开展广泛的艾滋病健康教育;630名新生中,27人(4.3%)曾学过安全套的使用。15人(2.4%)有过性行为,初次发生性行为平均年龄为(18.4±3.5)岁,有3人(0.5%)在初次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结论对新入学大学生有必要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适时在学生中招募同伴教育者,开展同伴教育是干预的有效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