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金属材料是我国化工、机械生产和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普遍使用的材料,但是由于金属材料极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出现严重的腐蚀,导致材料结构和性能发生改变,为各个领域的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导电高分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材料,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具有一定的防腐性能。基于此,本文对导电高分子材料对金属防腐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

  • 标签: 导电 高分子材料 金属防腐 作用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煤矿井下环境的工程化改造和现代化需求不断增长,以导电石墨烯和导电炭黑为功能填料,以丁腈橡胶(NBR)为基胶,制备出导电性能较好的导电橡胶材料。本文就导电炭黑材料在聚氯乙烯管材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管材性能的调整至关重要。

  • 标签: 国产导电炭黑 聚氯乙烯管材 生产工艺
  • 简介:摘要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腰椎的应用已经日趋成熟。由于上胸椎椎弓根的解剖特点和毗邻结构,此项技术在上胸椎的应用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本文对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从胸椎椎弓根解剖参数研究情况、胸椎椎弓根毗邻结构研究、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相关研究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几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

  • 标签: 胸椎 椎弓根 螺钉置入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骶髂螺钉微创治疗骶骨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透视下行骶髂螺钉内固定术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19~38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5例,交通伤7例,其他损伤5例。结果平均每根空心钉植入时间约45分钟,出血约10毫升。骨盆区前方的损伤另作耻骨支及耻骨联合内固定。麻醉清醒后开始在床上功能锻炼,1周后下地扶拐行走。20例骨折复位良好,11例已拆除内固定;无骶髂疼痛17例,轻微疼痛4例,1例术后骨折对位尚可,后发生移位,经切开复位时发生医源性损伤,出现下肢麻木。结论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 标签: 骨盆 微创 骶髂螺钉
  • 简介:本文介绍一种口内支抗系统——微小螺钉。作者将微小螺钉用于14名患者(16个螺钉)和干燥颅骨标本进行初步研究。螺钉为金属钛制成,直径2mm,长度9mm。进入骨内5.7mm,骨外保留2.4mm,螺钉上有卷帽,卷帽上有两个相互垂直的槽沟,可容纳矫治弓丝。螺...

  • 标签: 正畸支抗 小螺钉 牙槽嵴 牙列缺损 手机预备 种植体
  • 简介:钛合金螺钉在装配过程中发生断裂失效,对装配和模拟扭转试验过程中断裂的钛合金螺钉断口进行了宏微观观察和能谱成分分析,对同批次螺钉进行了应力持久试验,对失效钛合金螺钉的金相组织进行了检查。结果表明,螺钉的断裂性质相同,均为脆性断裂;螺钉断裂的主要原因是存在内部缺陷,而与氢致脆性断裂的关系不大;螺钉的内部缺陷可能是在锻造过程后期由于某种偶然因素造成了原始β晶界开裂所致。

  • 标签: 钛合金 螺钉 脆性断裂 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用DHS治疗的4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据骨折愈合情况、有无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1例患者愈合及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汽车仪表中使用的微小螺钉,由于其微小的特点,传统的热处理渗碳工艺不仅质量不稳定,而且生产成本高.文章对这种极浅层渗碳工艺方法进行了工艺试验,得到了温度为870℃渗碳,装炉量2kg,丙酮:甲醇=2:5,渗碳时间为14min的热处理工艺,通过这样处理的汽车仪表螺钉产品合格率超过90%,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 标签: 汽车仪表 微小螺钉 渗碳热处理 工艺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关节部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7例四肢关节部位骨折,切开复位,应用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结果77例病人经过6~18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良好,效果满意。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作用坚强,能达到安全、稳固、牢靠的要求,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术后关节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可避免二次手术,减轻病人负担,效果良好,是四肢关节部位骨折的理想内固定物。

  • 标签: 可吸收螺钉 创伤骨科 骨折内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骨折固定时放置金属物会使软组织处于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之中。突起的金属物是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引起疼痛的常见原因。本研究设计的目的是评价放置内踝螺钉后胫后肌腱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度。方法:使用10具不配对的在膝关节处离断的尸体肢体,通过切开皮肤暴露内踝。在X线透视和直视深筋膜情况下,将3根克氏针自内踝尖置入并从内踝关节面平行进入,第一根针入点在前丘部的中心,另外两根针平行置入并间隔前一根后面5mm,克氏针退出后,在克氏针的轨道上拧入4.0mm螺钉。切开标本以观察胫后肌腱损伤情况和螺钉与胫后肌腱的接近程度。内踝按照解剖标志分成3个区:1区是前丘部,2区是丘间沟,3区是后丘部。结果:置于1区(前丘部)的螺钉在所有标本上不与胫后肌腱接触。置于2区(丘间沟)的螺钉平均距离胫后肌腱2mm,置于3区(后丘部)的螺钉在所有标本均会引起肌腱接触,并有5个标本引起肌腱损伤。结论:在前丘部之后置入的螺钉会使胫后肌腱有损伤或相接触的危险。临床实用性:基于这三个结果,我们建议在前丘部后面置入内踝螺钉时,应直视胫后肌腱。

  • 标签: 螺钉 内踝 安全区 胫后肌腱 肌腱损伤 踝关节面
  • 简介: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以135°动力髋螺钉(dynamichipscrew,DHS)治疗8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52例,女35例;年龄14~82岁,平均年龄(47.0±19.5)岁;左侧42例,右侧45例。致伤原因:摔伤19例,交通伤48例,重物砸伤14例,其他伤6例。

  • 标签: 135°动力髋螺钉 股骨转子间骨折 治疗 平均年龄 骨折患者 DHS)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Herbert螺钉治疗掌指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8年5月,我们共收治25例掌指关节内骨折患者。其中闭合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20例,近节指骨基底骨折18例,掌骨头骨折7例,骨折均累及关节面,均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术后2周开始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为4~26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4周,平均10.5周。无骨髓炎发生,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表现,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8例,中5例,优良率为80.0%。结论应用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掌指关节内撕脱骨折,操作方法简单,骨折固定牢固,疗效可靠。

  • 标签: 骨折 治疗结果 Herbert螺钉 关节内
  • 简介:掌指骨骨折为手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发生率极高,其治疗方法较多,临床骨折复位后常采用克氏针和微型钢板固定,我科自2006年1月以来,应用微型钢板螺钉治疗掌指骨骨折38例54指,术后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微型钢板 掌指骨 骨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椎动脉高跨患者枢椎螺钉内固定术中置入枢椎峡部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20年6月宁波市第六医院脊柱外科合并椎动脉高跨的上颈椎病变患者74例,其中男51例、女23例,年龄29~71(53.2±7.6)岁。患者均接受枢椎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枢椎螺钉置入方式的不同分为峡部螺钉组(38例)和椎板螺钉组(36例)。对比2组患者基线资料,以及置钉时间、螺钉长度、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基于术后颈椎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Upendra螺钉分级标准评估枢椎峡部和椎板螺钉置入准确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颈部疼痛程度,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评分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Odom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疾病类型等基线资料比较,以及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住院时间等围术期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峡部螺钉组手术时间为(125.75±13.64)min,短于椎板螺钉组的(145.53±2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P<0.001)。峡部螺钉螺钉长度为(16.24±2.35)mm,短于椎板螺钉组的(20.67±2.6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7,P<0.001)。峡部螺钉组术中发生螺钉穿透椎动脉孔后壁2例,术后无螺钉松动、脱出等并发症发生;椎板螺钉组术中发生螺钉穿破椎板皮质4例,术后并发椎板螺钉松动脱出2例、切口浅表感染2例:峡部螺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26%(2/38),低于椎板螺钉组的22.2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33)。2组74例手术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96个月,平均30.8个月。2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和m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各时间点VAS评分及mJO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峡部螺钉组和椎板组置入螺钉数分别为55枚和50枚,置钉准确率分别为96.4%(53/55)、94.0%(47/5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906)。末次随访时,按照Odom评分标准评价,峡部螺钉组临床疗效优65.8%(25/38)、良21.1%(8/38)、可13.2%(5/38),椎板螺钉组优63.9%(23/36)、良19.4%(7/36)、可16.7%(6/3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P=0.803)。结论在椎动脉高跨患者中,峡部螺钉和椎板螺钉可达到相似的临床效果,但在置钉准确性方面,峡部螺钉更占优势,同时它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

  • 标签: 枢椎 椎动脉高跨 峡部螺钉 椎板螺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枢椎棘突螺钉单侧应用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构建正常枢椎解剖、椎板薄和椎动脉变异椎弓根细小3种不同解剖状态下的完整上部颈椎有限元模型作为完整模型组,然后分别模拟齿状突骨折进行寰枢固定和寰椎骨折进行枕颈固定。在寰枢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双侧寰椎侧块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比较单侧枢椎棘突螺钉+对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棘突螺钉组)和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枕骨螺钉固定组(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置钉3种不同的固定技术。模拟颈椎运动,测量枕颈的屈伸、侧屈、旋转的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和椎弓根螺钉组的C1~C2屈伸、侧屈、旋转ROM均较完整模型组均明显下降。在寰枢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0~C2屈伸、侧屈、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在枕颈固定中,棘突螺钉组C1~C2侧屈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棘突螺钉组的C0~C2旋转的ROM大于椎弓根螺钉组。枢椎棘突螺钉分别测试水平、斜向、垂直固定间有差异,但不明显。结论在寰枢和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枢椎单侧棘突螺钉联合对侧椎弓根螺钉组合式固定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寰枢固定中,相对于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更好的寰枢稳定性。在枕颈固定中,枢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侧屈和旋转活动上较枢椎棘突螺钉组合式固定稳定性更好。枢椎三种棘突螺钉置钉技术间的稳定性差异并不明显。

  • 标签: 骨钉 有限元分析 骨折固定术,内 颈椎 棘突螺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