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眉上缘切口眼睑匝U形悬吊并连续埋线矫治上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收治的92例上松弛患者,根据不同矫治手术将其纳入A组与B组,每组46例,A组运用传统去皮重术矫治,B组运用眉上缘切口眼睑匝U形悬吊并连续埋线矫治,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眼睑肿胀、瘀斑、缘炎、结膜炎)以及美容效果。结果B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均少于A组,P<0.05;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3%)低于A组(17.4%),P<0.05;B组美容效果的总体满意度(95.7%)高于A组(80.4%),P<0.05。结论眉上缘切口眼睑匝U形悬吊并连续埋线矫治上松弛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患者对美容效果基本满意,值得临床推行。

  • 标签: 眉上缘切口眼睑匝肌U形悬吊 连续埋线 矫治 上睑松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额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下垂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30只眼的重度先天性上下垂采用额瓣悬吊,利用额的力量提起上。结果23例30只眼矫正满意27只眼,矫正良好3只眼,矫正不良0只眼。结论额瓣悬吊术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下垂有效的主要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先天性上睑下垂 额肌瓣悬吊术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测量患儿经过眶距增宽症O型截骨矫正,及用肋骨/肋软骨复合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后,眼眶及鼻部的相关参数。方法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颅颌面治疗中心,经眶距增宽症O型截骨矫正及同时用肋骨/肋软骨复合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60例患儿,男36例,女24例,年龄6~10岁,平均7.3岁。60例患儿在术前后1年随访时,均进行头颅CT三维扫描和拍照。通过三维测量比较其骨性内眦间距(IOD)和鼻部美学参数(鼻背宽度、鼻翼宽度、鼻背高度、鼻尖突出度/鼻长)的变化。结果60例患儿家长均对术后效果满意。三维测量显示,术后患儿IOD值由术前(39.88±1.98) mm矫正为(20.56±2.37) 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P<0.05);提示眶距增宽症状、IOD值、鼻部美学参数均有明显改善。肋骨/肋软骨复合的吸收率16%~19%,无移植物的偏曲变形;偶见感染、脑脊液漏、发育不全等并发症,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眶距增宽症的患儿用O型截骨的同时用肋骨/肋软骨复合移植矫正初期鼻畸形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 标签: 修复外科手术 肋骨 肋软骨 眶距增宽症 O型截骨
  • 简介:摘要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末端的帽状保护性结构,由双链DNA区和富含G碱基的3′突出端(单链DNA区)及端粒结合蛋白共同构成,是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结构。端粒结合蛋白的核心成分,被称为shelterin复合,可帮助端粒成帽,同时将端粒DNA隐藏于蛋白复合间,免受DNA修复系统的识别,从而在形成端粒结构、保护染色体末端、维持基因组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shelterin复合组分的异常会导致端粒功能障碍及染色体末端融合或缺失,严重威胁基因组的稳定性,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作为基因组不稳定性的重要体现形式,双微体(double minute chromosomes,DMs)的形成与端粒的结构功能异常也存在相关性。本文总结了肿瘤细胞中shelterin复合异常与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关联,试图阐明端粒蛋白参与的肿瘤恶性进展机制,为临床上改善恶性肿瘤预后提供新的靶点和思路。

  • 标签: 端粒蛋白 shelterin复合体 基因组不稳定 肿瘤 双微体
  • 简介:摘要目的借助三维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修复体对颧眶-上颌复合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重建,为临床颌面部复杂骨缺损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颧眶-上颌复合骨缺损患者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8~53岁。计算机辅助设计两种个性化修复体(以颞骨、鼻骨及颧额为固定端),两种修复体其他部位设计相同,仅眶底延伸部分长度不一致;设计一:由眶下缘向眶内延伸9~10 mm;设计二:由眶下缘向眶内延伸10~15 mm。采用钛合金粉末三维打印两种修复体。获取两种修复体实物的三维扫描数据,在UG12.0软件中拟合,分析两种修复体的匹配度。术中对两种修复体对颧眶-上颌复合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效果进行对比评估,并根据修复体适配情况选择植入。结果三维打印制备的修复体可有效进行颧眶-上颌复合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术中验证显示,两种修复体固定端偏移误差为2~3 mm;软件拟合结果显示,两种修复体固定端误差范围约为1 mm。对5例患者均选择设计一修复体进行植入,术后即刻患者面部外形得到有效恢复。结论三维打印个性化修复体修复颧眶-上颌复合骨缺损效果良好,但针对多突起复杂结构的设计和制备,需考虑多种因素对最终修复体效果的影响。

  • 标签: 骨重建 颌面假体 颧骨 眼眶 上颌骨 三维打印
  • 简介:摘要帕金森病(PD)是世界上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反应以及钙稳态失衡有关。近年来,PD与Ca2+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钙稳态失衡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导致PD。细胞内Ca2+水平取决于钙库操纵性钙内流(SOCE),而SOCE由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Orai1)、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STIM1)及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相互作用组成的功能复合调节。常见的PD神经毒素可通过降低Orai1-STIM1-TRPC1复合功能,损伤SOCE及其下游的信号通路选择性损伤多巴胺能神经元,并且Orai1-STIM1-TRPC1复合可能通过作用于小胶质细胞以及内质网调控神经炎症、自噬现象以影响PD的发生发展。因此恢复Orai1-STIM1-TRPC1复合表达及功能,维持钙稳态可能成为PD的有效治疗靶点。

  • 标签: 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调节分子1 基质相互作用分子1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 钙库操纵性钙内流 帕金森病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临床危重症,无氧糖酵解在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丙酮酸脱氢酶复合(PDHC)是脓毒症时机体损伤的调节因子,PDHC的去磷酸化或去乙酰化可上调其活性,使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促进乙酰辅酶A(CoA)的生成及氧化磷酸化的进程。PDHC的活化参与调节脓毒症时乳酸的平衡、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能量代谢,从而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多种药物可通过上调PDHC的活性来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包括二氯乙酸盐(DCA)、维生素B1、米力农、肿瘤坏死因子结合蛋白和环丙沙星等。本文通过对PDHC及其信号通路在脓毒症代谢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脓毒症多器官功能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脓毒症 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 代谢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三角纤维软骨复合(triangular fibrocartilage complex,TFCC)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分析我院因腕关节疾患行腕关节镜手术的48例患者,其中TFCC损伤34例,腕关节其他疾患TFCC正常14例,进行TFCC高分辨率超声检查,以关节镜探查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对比TFCC超声成像和关节镜下表现,进行统计研究,得出高分辨率超声诊断TFCC损伤及损伤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高分辨率超声诊断TFCC损伤的敏感度为0.9375、特异度为0.875、阳性预测值为0.9375、阴性预测值为0.875、阳性似然比为7.5、阴性似然比为0.071,诊断TFCC中央型退变穿孔的敏感度为0.9629、特异度为0.9048、阳性预测值为0.9285、阴性预测值为0.95、阳性似然比为10.11、阴性似然比为0.041,诊断TFCC尺侧止点损伤的敏感度为0.95、特异度为1、阳性预测值为1、阴性预测值为0.9655、阳性似然比为+∞、阴性似然比为0.05。结论高分辨率超声对诊断TFCC损伤,特别是临床常见的TFCC中央型退变穿孔和尺侧止点损伤具有肯定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方法及诊断标准。

  • 标签: 超声检查 诊断 高分辨率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PEVAC)患眼的临床特征和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4年2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PEVAC患者7例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60.1±9.1)岁。均为单眼。主诉视物变形、视力下降分别为3、1例。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BCVA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行OCT血管成像(OCT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分别为4、2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病灶局部激光光凝治疗3只眼;单纯激光光凝治疗2只眼。随访时间(16.7±19.1)个月。随访时采用首诊时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多模式影像特征及治疗反应。结果患眼基线logMAR BCVA为0.33±0.19(0.20~0.80)。所有患眼均可见黄斑中心凹旁孤立血管瘤样病变,伴视网膜硬性渗出,其中可见2个相邻的孤立血管瘤样病变1只眼。FFA、ICGA检查,所有患眼黄斑旁血管瘤样病变早期呈边界清晰的强荧光;未见其他视网膜或脉络膜血管异常。OCT检查,所有患眼黄斑区均可见中心凹旁带有强反射壁的类圆形管腔样结构,伴视网膜内囊腔。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为(326±125)(207~479)μm。行OCTA检查的4只眼,中心凹旁带有强反射壁的类圆形管腔样结构内均可见血流信号。其中,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层(SCP)、深层毛细血管层(DCP)均可见血流信号3只眼;仅SCP可见血流信号1只眼。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4只眼,治疗后视网膜内囊腔无明显改善;视网膜下液吸收、视网膜囊样水肿持续存在、硬性渗出减少1只眼。联合或单纯激光光凝治疗的5只眼治疗后CMT降低,BCVA提高。末次随访时,所有患眼logMAR BCVA 0.16±0.06(0.10~0.20),CMT为(212± 34)(154~252)μm;与基线时比较,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1,P=0.037)。结论PEVAC患者多单眼患病,其眼底表现为黄斑中心凹旁孤立或多发的孤立血管瘤样病变;OCT可见带有强反射壁的类圆形管腔样结构,伴或不伴视网膜内囊腔、硬性渗出和视网膜下液,其内可见血流信号。

  • 标签: 黄斑中心凹旁渗出性血管异常复合体 多模式影像特征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物体内培养软骨微组织-仿生基质复合的生物学转归。方法采取中华小白猪肋软骨,切割并筛选径长小于200 μm的微组织,复合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仿生基质形成软骨微组织-仿生基质复合,于实验猪体内分别培养2个月、4个月后取出复合,测量体积变化及吸收率,两组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大体标本观察、苏木精-依红染色切片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及转归。结果体内培养中复合内软骨微组织可较好存活,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结构稳定的整体,仿生基质可被吸收,移植2个月后平均体积为(2.100±0.115) ml;吸收率为23.333%~36.667%;移植4个月后平均体积为(1.756±0.083) ml;吸收率为36.667%~4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93,P<0.05)。体内培养过程中出现两种形式细胞增殖,但增殖范围较小,细胞分泌较少。结论动物体内培养软骨微组织-仿生基质复合可见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培养4个月可见少量细胞增殖,但尚无法满足整形外科要求。

  • 标签: 软骨微组织 软骨移植 仿生基质 增殖
  • 简介:目的:比较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前,中、后3个部位,在垂直和水平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讨论种植体丰颌骨复合中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结果: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内,加载后,上颌骨复合各部位应力均较小,较加载部位和种植体内应力小,上颌骨复合前、中、后3个种植体比较,种植体和上颌骨复合应力后牙大于尖牙大于前牙。结论:上颌骨复合具有良好的使集中受力分散的作用。上颌骨复合内种植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可行性。

  • 标签: 上颌骨 种植体 三维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探讨后方韧带复合对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科实施后路腰椎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L4~5椎间盘突出患者60例。A组(30例)行保留后方韧带复合的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B组(30例)行切除后方韧带复合的PLIF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术前、末次随访时测量腰椎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和椎间隙动态角度、L3~4椎体滑移距离并进行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L3~4椎间盘进行Pfirrmann分级。结果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9例患者出现了L3~4节段的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segmentdisease,ASD),B组17例出现了L3~4节段的ASD。其中A、B两组均有2例患者为有症状的ASD。术前两组患者X线片上L3~4椎间盘的高度、椎间隙动态角度、L3~4椎体滑移距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次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6例,2级22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B组末次随访时Pfirrmann分级1级4例,2级24例,3级2例,无4、5级病例。结论腰椎椎间融合术中保留后方韧带复合可减少术后早期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

  • 标签: 后方韧带复合体 腰椎 椎间融合术 邻近节段 退变
  • 简介: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由于机器的旋转撕脱力造成近侧指间关节脱位相当常见。这种损伤常会造成近侧指间关节掌板-侧副韧带复合损伤,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即将近侧指间关节复位后克针内固定加关节囊修复术,由于关节不能得到早期锻炼经常造成关节僵硬,后期功能差。本次研究47例患者应用微型锚钉治疗近侧指间关节掌板—侧副韧带复合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近侧指间关节脱位 副韧带复合体 微型锚钉 损伤 应用 掌板
  • 简介: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nipple—areolarcomplex,NAC)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肿瘤根治性和美容效果。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早期乳腺癌28例,12例接受保留NAC的改良根治术并一期乳房重建(观察组),16例为不保留NAC的一期乳房重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的局部区域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再造乳房形态。结果随访时间为36~48个月,28例均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重建乳房外形满意,观察组乳头乳晕区皮肤无坏死,再造乳房无明显萎缩,质地柔软,乳头感觉存在。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基础上行保留NAC改良根治并一期乳房重建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是安全和可行的,重建后的乳房美容效果更满意。

  • 标签: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乳头乳晕复合体 乳房重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自体耳甲艇软骨移植构建鼻尖软骨支架复合在综合鼻整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及长沙禾丽医疗美容医院收治的521例鞍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509例,年龄18~53岁,初次鼻整形患者310例,二次鼻修复患者211例,排除组织破坏严重的挛缩鼻患者。切取双侧耳甲艇软骨,将其进行切割、组合,包括鼻小柱支撑移植物、抑后旋移植物以及帽状移植物,并构建鼻尖支架复合,塑造鼻尖形态,同时将硅胶假体或膨体聚四氟乙烯雕刻成柳叶形,抬高鼻梁。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分别让医生、患者和第三方对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以上照片来进行手术效果的评估,三方都满意为显著有效,两方满意为有效,一方满意为一般,都不满意为差;术后若出现感染、假体外露等并发症判为差。同时对鼻尖高度变化及鼻长度的变化进行测量。结果521例患者术后即刻均获得满意的外形,随访6~24个月,鼻尖外形保持良好,血液循环、色泽正常,鼻尖表现点明显,自然美观、立体挺拔。521例中显著有效471例,有效30例,效果一般15例,差5例,疗效满意度为96%(501/521)。鼻尖高度比术前抬高(3.5±0.3) mm,鼻长度比术前延长(4.9±0.4) mm。结论以双侧耳甲艇软骨构建鼻尖软骨支架复合联合硅胶假体或膨体行综合鼻整形,可作为鞍鼻患者初次鼻整形及二次修复鼻整形的常规方法,效果可靠。

  • 标签: 耳软骨 支架 鼻成形术 鞍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联合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后外侧复合损伤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膝关节后外侧复合损伤合并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联合重建术治疗,手术前后采用LKS与IKDC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进行评价,对调查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手术后患者的LKS和IKDS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重建手术治疗治疗膝关节后外侧复合损伤合并后交叉韧带断裂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 标签: 联合重建术 后外侧复合体损伤 交叉韧带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