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用曲美他嗪对预防老年心绞痛患者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冠脉支架术≥60岁老年心绞痛病人共288例,分为常规治疗组、曲美他嗪组和麝香保心丸联用曲美他嗪组,比较三组之间术后心绞痛、活动平板阳性、动态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冠脉造影再狭窄发生人数的差异。结果曲美他嗪组术后心绞痛、活动平板阳性、动态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冠脉造影再狭窄发生人数少于常规组(P﹤0.05);麝香保心丸联用曲美他嗪组更是明显少于常规组及曲美他嗪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用曲美他嗪可具有预防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 标签: 麝香保心丸联用曲美他嗪 老年心绞痛病人 冠脉支架置入术 再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hypertrophicpyloricstenosis,CHP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应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0例。术中在脐部置入5mmtrocar,放置腹腔镜,在脐环皱褶旁右侧放置2个3mmtrocar,先后置入电钩、抓钳和幽门分离器,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30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5~55min,(35.9±12.1)min。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h拔除胃管,从喂糖水逐渐过渡至喂奶。术后住院3~6d,(3.8±1.1)d。切口隐蔽且美观。30例术后随访3~6个月,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脐部外观美观,几乎无法观察到手术瘢痕。结论经脐一单部位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切口隐蔽且美观。

  • 标签: 经脐单一部位 腹腔镜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8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患者为急性冠脉综合症,32例为稳定性心绞痛,手术前测定其血清CRP水平,以3.0mg/l为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组(CRP<3.0mg/l,31例;CRP≥3.0mg/l,49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7d以及6个月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血管内直径狭窄率高于50%的支架内再狭窄率。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基础学清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心绞痛患者(P<0.05);手术后7d内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以及CRP≥3.0mg/l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显著高于稳定心绞痛组和CRP<3.0mg/l组患者(P<0.05);CRP≥3.0mg/l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CRP<3.0mg/l组患者。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预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的指标,这提示手术前炎症细胞的活化程度与手术后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关系密切。

  • 标签: 血清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支架 心血管事件 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相关性及高危因素,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整理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患者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患者,对照组50例患者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不伴有脑动脉硬化狭窄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每半年采用MRI、MRA等进行复查,通过对比两次病变血管狭窄的增加程度,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相关脑组织的缺血状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三次比较后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每半年再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狭窄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脑动脉硬化性狭窄的高危因素。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动脉硬化性狭窄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左房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64例风湿性心脏病二狭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房和/或左心心耳内有无血栓形成进行分组。结果有血栓组与无血栓组相比,在年龄,性别,左房大小方面无明显差异。血栓形成组心房纤颤、左房自发显影、二尖瓣口狭窄程度越重、无明显二尖瓣返流血栓发生率更高。结论风湿性二狭患者合并心房纤颤、左房自发显影,二尖瓣返流程度越轻发生左房血栓的风险性越高。

  • 标签: 二尖瓣狭窄 左房血栓 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对比采用药物治疗与支架治疗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52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成支架治疗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支架治疗组患者均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进行治疗;对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均采用抗血小板凝聚及扩张血管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2年内发生脑缺血事件的概率。结果支架治疗组在2年内发生脑缺血事件的概率明显低于单纯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进行治疗,在短期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究并推广应用。

  • 标签: 药物 支架治疗 颅内动脉狭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在脑血管狭窄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脑血管狭窄的7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患者的病情,将其中单血管狭窄的30例患者分为A组,多血管狭窄的40例患者分为B组。同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联合检查对3组对象的脑血管储备功能进行评估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患者患侧、B组患者轻侧及重侧的血管扩张储备均明显较低,其中又以B组患者重侧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与B组患者重侧相比,对照组、A组患侧及健侧、B组轻侧的血管整体储备均明显较高(P<0.05)。3组对象在平静呼吸、低碳酸血症、高碳酸血症时的二氧化碳分压比较(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能够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脑血管狭窄 脑血管储备功能 多普勒超声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与术后冠脉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0例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组,分为再狭窄组、无再狭窄组,对这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术后冠脉再狭窄与术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冠脉再狭窄的发生与术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监测术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预后进行预测.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冠脉再狭窄中图分类号R54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11-02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