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依稀记得全国体育解说评论员们聚会的那段日子,中央台、各省、市的解说员们欢聚一堂,畅所欲言。我们听到了“绿荫专家”黄健翔、“国球评委”蔡孟的实话实说。当然,令我最难忘的要算“排球铁嘴”宋世雄老师的精彩论断。女排五连冠时期,他为排球比赛所做的解说至今仍鼓励着我们这代年轻人。然而,十几个年头过去了,他的排球解说水平仍无人能及。1999年的亚锦赛的现场解说是最让人遗憾的。且不说对日本队的二传与主攻区分不清,就连中国运动员的名字与号码都对不上,这种最最基本的排球常识都会搞错的解说,是无法让排球爱好者满意的。张之老师和宋世雄老师都对体育转播解说艺术有过较为深刻的阐述,“解说员一定得熟悉你所要转播解说的比赛项目,它的比赛规则,基本战术和发展历史等等,也就是说,我们应当具备必要的体育知识。”我想,如果连主要参赛运动员的姓名都不清楚,那后面的解说又从何谈起?如果连简单的排球术语都会相互混淆,我们还要排球解说员做什么?同样是在中央台,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足球和乒乓球比赛中,聆听黄健翔与蔡孟妙语连珠且又准确又有见地的解说,那种快感是体育比赛本身所无法带来的。我们排球爱好者不奢求人多,只是希...
简介:众所周知,尽管我国排球运动的职业化进程已初见成效,但与足球和篮球等项目相比,在很多方面如市场占有率、经济效益等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等也相继推出了职业联赛,使排球职业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扩大排球运动的影响,进一步拓宽排球市场,就成为排球职业化运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影响职业排球市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宣传教育对于整个排球运动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许多人在谈及对排球的兴趣问题时,往往涉及到这一点:“我不喜欢排球。排球对我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为接触排球的机会太少:上大学以前从来没玩过,也没见过有人玩;而足球和篮球却经常玩。上大学后只打过有限几次,也没什么太大的兴趣。”“以前挺喜欢排球,是因为看电视看的———《排球女将》以及(中国国家)女排的比赛都很令人振奋;而且还特意买了一个排球。学校没有教排球的老师,也就没有排球课。和同学们一起玩时是往天上打,看谁打得高。经常用排球当篮球投篮,当足球踢。现在排球联赛开展得挺好,但我看的很少。”上述看法在部分农村生源的大学生中具有一定...
简介:中国男排无缘进军奥运会,女排未能跻身前4名,国内舆论哗然,各界评说纷坛,尤其是那些亲临前线的记者们,更是妙笔连篇,指点江山,这说明全国上下对排球沉浮的关怀与厚爱。然而,有些媒体的论点,本人不敢苟同。有人写道:中国女排“落至连韩国也要输(当时中、韩尚未交锋——笔者注),只能赢赢肯尼亚、澳大利亚的业余水平的队伍”;有的还以挖苦的笔调指责女排。当然,每个人有权发表自己的评论,或许是出于“怒其不争”、“恨铁不成钢”,但这并不能解决排球存在的问题。我不欣赏墙倒加推力、落井抛石头的作法。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寻求存在问题,探讨振兴措施,唤起信心士气,同心同德为重振我国排球雄风而共同奋斗。沦为二流吗?女排在悉尼奥运会预赛中,连续败在美国、克罗地亚和巴西队手下,以小组第4名身份同俄罗斯碰硬而进不了半决赛,确实令人感到意外和遗憾。这3场败因,除了对手高水平的发挥外,主要在于自己工作未做好,临场心情太紧张,水平未发挥,补救少办法。特别是对新建队的美国和从未败过的克罗地亚队之战,可能思想准备不足,困难估计不够,应急措施不力,从而造成“要技术没技术,要作风没作风”的困局。在这种压力重重的奥运大赛中,输给不该输的队,因精神重负...
简介:在春光旖旎的五月,海天相偎的金山迎来了今年的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中国上海公开赛。由于它是2004雅典奥运会后各国选手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所以格外受人关注。除美国选手因故缺席外,这次比赛吸引了2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对选手参加,其中包括雅典奥运会的男子冠、亚军,女子亚军等当今沙滩排球最高水平的名将。但是,比赛的结局却出人意外,冷门迭暴。本届的男、女头号种子都没能“笑到最后”,反倒成了两对老将德国的迪埃克曼恩/舒尔弗拉格、巴西的弗兰卡/费利贝塔沙娃尽情表演的舞台,经常是后来居上、反败为胜。高水平的争夺在扣人心弦的同时,也让人获得享受。东道主中国选手的最好战绩女子为第4名,男子是第13名。专家认为,中国选手在本届比赛中的整体水平略有提高,但尖子不尖仍是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