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土地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又是当前非常现实的问题,特别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该问题的现实意义更为突出.利用AD-AS模型和面板VAR模型,研究土地供给对通货膨胀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从脉冲响应函数看,在受到土地供给冲击时,通货膨胀在同期没有发生变化,在第一年受到正的影响,但在第二年之后主要受到负的影响,并且累积响应为负;从方差分解看,土地供给对通货膨胀波动的解释程度较小.政府可以通过对土地供给的调控,使中国宏观经济处于“高增长,低膨胀”的平稳状态.

  • 标签: 土地供给 通货膨胀 AD-AS模型 面板VAR模型
  • 简介:伴随着城乡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农村商住小区、商业街、高速公路以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逐渐增多,大量征用农民土地的情况时有发生,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因此得到了土地征用补偿。土地征用补偿款作为近几年来一些农村居民家庭的重要收入已经成为农村住户调查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土地征用补偿 收入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估计 农村居民 小城镇建设
  • 简介:党十六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具体要求,这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奠定了基础。党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 标签: 扩大消费需求 经济中心城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优化 结构 天津
  • 简介:国家信息中心前不久举行了1999年经济预测调查,来自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家对当前一些热点经济问题进行了预测和分析。(1)通货紧缩现象将会逐步缓解有41%的专家认为我国存在较明显的通货紧缩现象。对于通货紧缩现象的走势,大多数专家还比较乐...

  • 标签: 经济热点 通货紧缩现象 流动性陷阱 有效需求不足 促进经济增长 改革措施
  • 简介: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形势分析课题组新近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需要3年或更长时间进行中期调整。报告认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是高速增长之后的一个中期调整过程,这主要因为:由于企业改革不到位和宏观经济体制不完善.造成支持经济进一步高速增长的微观基础竞争力减弱,要重新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需要一定的时间;持续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依赖短缺环境进行数量型扩张而得来的,留下了许多高增长后遗症;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使中国出口竞争能力相对下降。高速增长如果不是建立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基础上,随着开放的加快,便容易受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冲击,这一冲击将越来越大;银行不良资产和国企不良债务需

  • 标签: 经济需要 银行不良资产 环境不确定性 经济高速增长 竞争力 出口竞争能力
  • 简介:本文从六个方面对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进行了阐述,提出这一演进过程的主线是由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向关注经济增长的有效性

  • 标签: 经济增长 理论 演进
  • 简介:“新经济”一词最早出现于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该刊的文章认为新经济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息技术革命以及由此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1997年11月,《商业周刊》主编斯蒂芬.谢波德界定了“新经济”概念,指出新经济具有六大特征: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度增长,公司运营利润上涨,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进出口之和占GDP的比例上升,GDP增长中高科技的贡献度比重上升,谢波德的“新经济”概念,应该说是产为表层的,但他认为:“新经济”根源在于全球化和信息化,无疑是很具洞察力的,1998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多恩布什提周期消失问题,认为只要政策得当,经济就可以摆脱商业循环,这种摆脱商业循环是否不再出现,多数经济学家和实践界人士对此持否定态度,同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董事长兼主编,《纽约新闻日报》,发言人和波顿士房地公司董事长莫蒂默.朱克曼发表《第二个美国世纪》,认为美国的繁荣源于它的一系列结构性优势,并指出这种繁荣不仅是非“暂时性”的,而且是由“美国独享”的,这种观点显然有所偏颇,把“新经济”界定为“美国独享”的经济现象,即不符合同事实发展趋势,也不易为经济学界和社会实践界所接受。

  • 标签: 新经济 经济发展 中国 信息产业 对策
  • 简介:美国从1991年3月以低通胀、低失业并携2.5%的增长速度实现连续适度的经济增长。1996年12月美国《商业周刊》撰文称美国已出现"新经济"。1997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公开演讲中指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美国以举世瞩目的成就率先跨入知识经济时代。"...

  • 标签: 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国内生产总值 知识资本 新技术
  • 简介: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或“报警器”。西方经济统计学家们为了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探求经济周期波动规律,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开始了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的研究工作,从九十世纪末,到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经过四次较大的改进与创新,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并为世界各国所熟悉。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并且已建立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经济特色的经济景气预警体系。

  • 标签: 经济景气监测预警体系 宏观经济 中国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