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平民法官”的陪审地位削弱了民众在分享审判权中的能动性,应摒弃“人民陪审员”的称谓,以“人民参员”取而代之.“参而不、形式化参”已成为延缓参制改革的桎梏,究其根本,源于选任制度的瑕疵.应在源头上消解阻碍“平民法官”参的不利因素,在选任权属设置上消解法院对参制运行的制约,并明确权责,惩戒“消极参”.

  • 标签: 平民法官 参审员 司法民主化 选任制度
  • 简介:毋庸置疑,犯罪是一种事实,是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系列事实。对这种事实以犯罪命名的背后依托着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和价值。在这个意义上,犯罪是一种评价。这种评价大体上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强有力的国家;其二是广大的社会民众;其三是犯罪学研究者。作者比较鲜明地提出"犯罪是一种评价"的命题,进而从国家、社会以及犯罪学学者三种评价主体的角度展开,并分别对各个主体内部的评价共性和个性做出论述。该文视野宽阔,思路清晰,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犯罪学理论在价值论方面的研究进度。

  • 标签: 犯罪 评价
  • 简介:公诉工作是检察业务中司法专业化程度最高、综合办案能力要求最强的业务工作之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中,笔者就如何在科学发展的视野下开展公诉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有了几点认识,我认为公诉工作要科学发展应从四方面下功夫。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公诉工作 专业化程度 检察业务 业务工作 能力要求
  • 简介:期待可能性理论是刑事古典学派与刑事近代学派联姻的"混血儿",其兴、衰的原因同两个学派的变迁直接相关。期待可能性理论从以往只重视考察行为人的行为,转变为在考察行为的同时重点考察行为人,这是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精华之所在。"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根据,应当是行为人的人格类型;"期待可能性"的未来命运,是在保留其精华的同时,用"犯罪危险性人格"取代"期待可能性"名称。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刑法导向观 行为刑法 行为人刑法 犯罪危险性人格
  • 简介:民法典要回应环境问题已成为一种颇有影响的观念,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中有所体现。但民法典如何进行含摄环保理念的制度创新,创新至何种程度才既不失民法传统本色,又彰显这一古老学科和制度的生命力,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析的问题。为此,本刊特约三位专家就此撰文,探讨绿色民法典的相关问题。

  • 标签: 自然哲学观 准物权制度 民法 生存权利 法律行头 意思表示
  • 简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有重要作用。因此,首先要对法治中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系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内涵之一,法治中国的建设体现着核心价值,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起着维护和保障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也反映着法治中国的建设。

  • 标签: 法治中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目标
  • 简介:2009年11月19日,由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检察官》杂志社和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的“检察工作机制创新与科学发展研讨会”在重庆市江北区举行,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国家检察官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北京、湖北、河北、河南、江苏、江西、广东、辽宁、宁夏、四川I和重庆等省、市、自治区基层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围绕着“检察工作机制创新与科学发展”的会议主题,分“检察机制创新的地域特色”、“检察业务与机制创新”、“检察队伍建设与规范化建设”等三个板块展开了热烈讨论,建言检察队伍建设和规范化建设的改进之策。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机制创新 检察工作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有效辩护制度,以辩护权的充分享有为前提,强调被追诉人有权获得达到一定质量标准的刑事辩护。死刑案件由于其刑罚的不可逆性,被追诉人应当有权获得相比普通的刑事案件更为有效的刑事辩护。近年来,随着人们(包括刑事被追诉人)对自身合法权益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刑诉法在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中的突出努力,死刑案件中辩护律师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辩护权的行使空间也空前增强。但是,实践中死刑辩护的有效性却并无太大提高,死刑辩护的质量也并不尽如人意。死刑辩护律师不能提供有效的辩护,不仅变相侵害了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使得庭审流于形式,而且也不利于法官“兼听则明”防止冤假错案的产生。但是,受一些错误理念的影响,实践中法官们往往对死刑辩护中律师的不称职行为选择“视而不见”或表示“束手无策”。因此,作为一名战斗在死刑案件审判一线的刑事法官,笔者以所在法院因辩护人违反程序规定而被发回重审的两个案件为起点,试图通过对所在中级法院近四年内审理的一百余件死刑一审案件的辩护情况进行考察,从而更全面的展示当前死刑辩护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试图从一名法官的思考中探寻促进死刑案件有效辩护的路径。笔者认为法官应当在实现死刑有效辩护的漫漫征途中从积极为辩护律师的辩护行为提供保障以及对辩护律师的无效辩护行为进行干预两个方面有所作为。

  • 标签: 死刑案件 有效辩护 中级法院 一审案件 法官 干预
  • 简介:百年探索奋斗,几代理想追求。在刚刚过去的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妇女勇立时代潮头、展现巾帼风采,成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发展妇女事业,维护妇女权益,关心妇女疾苦,热忱帮助妇女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尤其要千方百计为城乡困难妇女排忧解难,坚决消除歧视妇女现象,依法打击侵害妇女权益的行为,积极为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创造条件。

  • 标签: 妇女权益保障 “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胡锦涛总书记 男女平等 经济社会发展 理想追求
  • 简介:一个国家的法治和法治文化建设,需要有法治精神、法治思想、法治理念甚至是法治灵魂,这些从哪里来?我认为重要的来源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它可以在很多方面给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和法治文化提供价值和精神食粮,使它沿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和要求的目标去发展和建设。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建设 法治精神 法律 李林 社会主义法治
  • 简介:准确把握科学发展对公安基层党建工作的新要求,牢固树立推动公安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思想,践行推进公安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新举措。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公安基层党建 内在动力
  • 简介:一、以人本法治精神为核心。增加法律监督的人权保障蕴涵。实现法律监督的科学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也是现代法治的价值内核。人本法治精神是科学发展在法学领域的应用与体现,蕴含了“人是法律之本”的基本原理,它要求法治在保障和体现人的利益的基础上。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法律监督 均衡化 视域 法治精神 人权保障
  • 简介:风险社会下,公众强烈诉求更高质量的司法公正,传统公诉案件审查已难符合时代法治需求,检察机关面临如何提升司法公信力等问题。法治思维是一种合法性思维,以其正当性,即政治理性、合宪性与民主性等特征,彰显着其合理性、道德性和科学性,承载着其在法治领域的思维上的引领效能,从而其作为公诉案件科学规范的审查成为必然选择。

  • 标签: 风险社会 公诉案件审查 法治思维 合法性 正当性
  • 简介:根据哈贝马斯,司法的合理性问题在于:一种法律的适用,如何既具有内部自洽性又具有合理的外在论证,从而同时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和法律的正确性。哈贝马斯认为,当代西方的典型理论包括解释学、实在论、实证论都没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相对而言,德沃金的建构性解释论提出了较为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其缺乏对话层面的考虑,而不可避免陷入独白化的困境。为此,哈贝马斯将商谈论引入以解决司法判决的合理性问题。哈贝马斯理论在一定意义上对传统的司法理论具有颠覆性。虽然这种理论带有很大的鸟托邦成份,但对解决当代社会的司法问题,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视角。

  • 标签: 确定性 正确性 司法合理性 商谈
  • 简介:科学的发展与自然的革新息息相关。自然科学的本质是人脑向规律的逼近体系,其创建的基石之一是模型的建构。自然探讨自然界的一般存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为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作本体论上的规定,具有模型先导和方法指导的作用。自然的革新是自然科学革命的理论先导,自然科学的革命验证自然,拓展人类的认识宽度和深度,这导致自然科学在更高的水平上面临新的危机,并意味着自然再一次面临革新。自然和自然科学以交互作用的方式一起发展并向规律逐步逼近。

  • 标签: 自然观 自然科学 交互
  • 简介:伯林提出了"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著名区分.在深刻剖析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积极自由和二十世纪极权主义的逻辑联系的基础上,伯林认为消极自由是"机会"、"能够"、"可能性"取向的自由,以区别于"必须"、"应该"取向的积极自由.但伯林的剔除了自主概念的消极自由也蕴含了内在的危机.

  • 标签: 伯林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