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P1)对I型干扰素(type I interferon,IFN-I)应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为研究SARS-CoV-2的NSP1对I型IFN产生的影响,构建NSP1表达质粒,并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其蛋白表达能力。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NSP1对IFN-β启动子激活的作用。构建NSP1突变体M1(K163AH164A)和M2(△161-180),验证突变位点对IFN-β启动子激活的影响。结果NSP1显著抑制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I、黑色素瘤分化相关蛋白5、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TANK结合激酶1、干扰素调节因子3、干扰素调节因子7诱导的下游IFN-β启动子的激活,并对I型IFN通路的各关键分子的蛋白表达具有抑制作用,NSP1 C端的KH基序是其发挥抑制作用的关键位点。结论SARS-CoV-2 NSP1能够拮抗宿主I型干扰素免疫应答,实现病毒的天然免疫逃逸。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有利于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的因素,为碳酸锂辅助放射性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选择更合适的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该前瞻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19年3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31I治疗前进行碳酸锂辅助治疗的61例患者[男23例,女38例,年龄13~73(37.7±1.9)岁]。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服用碳酸锂前后各临床参数[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2 h、4 h和24 h摄碘率,2 h/24 h和4 h/24 h摄碘率比值]的变化,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有利于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的因素。结果与治疗前相比,碳酸锂治疗后可显著提高24 h摄碘率[(74.82±2.69)%和(82.38±2.33)%;t=2.674, P=0.010]、降低4 h/24 h摄碘率比值[(88.96±2.85)%和(82.12±2.27)%;t=2.644, P=0.010]、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123.03±3.09)和(130.38±2.49) h;t=2.656, P=0.010]及降低FT3[(26.46±1.65)和(21.31±1.42) pmol/L;t=3.421, P=0.001]和FT4[(56.59±2.12)和(49.24±2.19) pmol/L;t=3.289, P=0.002]。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显示,2 h和4 h摄碘率、2 h/24 h和4 h/24 h摄碘率比值及治疗前131I有效半衰期与治疗后131I有效半衰期相关(b值:-0.576~0.642,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4 h/24 h摄碘率比值是影响碳酸锂治疗后131I有效半衰期变化的主要因素(b=0.642, 95% CI:0.453~0.832,P<0.001)。多重线性回归方程为y=-49.785+0.642x,4 h/24 h摄碘率比值超过77.55%时服用碳酸锂治疗后可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结论4 h/24 h摄碘率比值是影响碳酸锂治疗后131I有效半衰期变化的主要因素,且4 h/24 h摄碘率比值超过77.55%的甲亢患者服用碳酸锂治疗后可延长131I有效半衰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3日(D3)4~5-细胞I、II及III级胚胎(4/I~5/III)囊胚的形成及移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采用IVF-ET助孕患者共884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比较4/I~5/III组间囊胚形成差异;根据囊胚移植周期中D3卵裂胚的情况,将4/I~5/III胚胎来源的164个囊胚移植周期设为A组,247个优质胚胎来源的囊胚移植周期设为B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结局并分析4/I~5/III组间不同细胞数和评级对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的影响。结果4/I组的优质囊胚率(5.6%)高于4/II组(1.8%)(P=0.003)及4/III组(0.6%)(P<0.001);5/I组优质囊胚率(8.3%)分别高于4/II组、4/III组及5/III组(1.6%)(P均<0.001);5/II组优质囊胚率(8.4%)高于4/III组(P<0.001)。A组与B组在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囊胚比、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种植率及持续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D3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B组(P<0.001);A组平均移植周期次数高于B组(P=0.034);4-细胞和5-细胞来源的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6%和50.0%,流产率分别为15.2%和26.8%;I+II级与III级胚胎来源的囊胚移植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3.6%和41.2%,流产率分别为22.4%和21.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I~5/III来源的囊胚能够获得与优质卵裂胚来源囊胚相近的临床结局;在4/I~5/III组间,细胞数和评级不会影响其囊胚的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但5-细胞胚胎的囊胚形成率高于4-细胞胚胎。
简介:摘要目的识别鉴定α粒子辐射致人支气管上皮BEP2D细胞癌变中的差异表达核仁小分子RNA(snoRNA),预测其靶标基因及RNA共表达网络。方法通过全基因组转录组微阵列芯片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及由其衍生的α粒子诱发癌变的BERP35T-4细胞的RNA差异表达谱分析,从中筛选出差异表达的snoRNA,qRT-PCR验证包括其衍生sdRNA在内的表达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snoRNA的功能区,预测靶标和共表达网络。结果q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sno116家族在BERP35T-4中表达下降,是BEP2D的0.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0,P<0.01);筛选的sno116-14等在癌变细胞BERP35T-4及人肺癌细胞A549和H1299等中表达量普遍下调,并且还发现sno116-14衍生的sdRNA的表达量在同一细胞中差异显著,建立了sno116家族的mRNA-lncRNA共表达网络,预测靶标有ZNF280D、TFDP1、CCDC28B、RPS6KA3、CANX、RUNX1、KALRN等,功能上与细胞增殖、细胞骨架结构等相关。结论识别鉴定了α粒子辐射致细胞癌变相关差异表达snoRNA,预测sno116-14的靶标基因参与细胞增殖、细胞骨架结构等生物学过程和功能调控信号通路,为C/D box snoRNA发挥功能的作用方式及电离辐射致癌机制提供了新的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氩氦刀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17例NSCLC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63例和对照组54例,联合组患者在CT引导下采用氩氦刀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进行治疗,对照组仅实施氩氦刀消融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血常规指标水平、肿瘤标志物水平、肿瘤消融靶区体积及CT值改变;分析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的肿瘤复发率和患者生存情况。结果联合组每例患者植入粒子(12.49±4.91)颗,X线曝射量为(123.16±42.75)Gy,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3、6个月,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小板计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154、3.586、2.233,P=0.027、0.019、0.034)。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肿瘤体积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5、1.037,P=0.197、0.255);治疗后3、6个月,两组患者CEA、NSE、肿瘤体积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3个月:t=3.142、2.926、4.281,6个月t=4.094、5.382、4.535,均P<0.05)。治疗各监测时刻,肿瘤靶区CT值呈持续降低趋势(均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血小板降低发生率47.6%(30/63)较对照组24.1%(13/54)显著增高(χ2=6.935,P=0.008),两组间术后发热、气胸、肌红蛋白尿、疼痛、出血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肿瘤缓解率73.0%(46/63)高于对照组48.1%(26/54)。联合组患者生存时间为(21.81±4.31)个月、无复发时间为(20.48±5.76)个月,较对照组(18.93±5.94)个月、(16.93±7.14)个月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 χ2=8.229、9.656,P=0.004、0.002)。结论氩氦刀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可有效控制NSCLC局部进展,降低肿瘤复发风险,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周血糖类抗原-125(CA125)、septin-9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抽取昌吉州人民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2例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前穿刺活检结果,将淋巴结转移患者纳入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纳入未转移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与生化指标,分析外周血CA125、septin-9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62例卵巢癌患者中,14例出现淋巴结转移。两组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A125、septin-9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CA125、septin-9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外周血CA125预测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795,预测价值中等;外周血septin-9预测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17,预测价值中等;外周血CA125与septin-9联合预测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909,预测价值较高。结论外周血CA125、septin-9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有关,CA125、septin-9高表达可增加淋巴结转移风险,检测外周血CA125、septin-9水平可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经窦道胃支架置入术治愈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胰瘘患者。术后随访5月余,显示患者胰瘘痊愈,无假性囊肿、左侧门静脉高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肾镜清创引流术后胰瘘的理想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此技术的相关报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动人工腰椎置入后对腰椎活动度、关节突关节及终板应力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奠定生物力学基础。方法选取1名健康成年男性的全腰椎CT数据,构建生理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生理组)。将生理组模型L3椎体及邻近椎间盘切除后复制两组,一组置入可动人工腰椎各组件构建非融合模型(非融合组),另一组置入钛笼、钛板等构建融合模型(融合组)。于三组加载500 N的轴向载荷和10 Nm扭矩载荷,模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扭转6个方向的运动,对比相同工况下三组手术部位(L2~3、L3~4)及邻近节段(L1~2、L4~5)腰椎活动度和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J1~2、J4~5)、L2下终板及L4上终板应力峰值。结果非融合组手术部位在前屈、后伸、左侧弯、右侧弯、左扭转、右扭转6个方向的活动范围分别为L2~3 3.9°~8.7°、L3~4 3.6°~8.4°,较融合组(L2~3 0.1°~0.2°、L3~4 0.1°~0.1°)明显增大,较生理组(L2~3 2.3°~6.0°、L3~4 2.3°~7.1°)略有增加。非融合组邻近节段活动范围分别为L1~2 1.4°~4.3°、L4~5 1.4°~6.0°,小于融合组(L1~2 2.1°~6.1°、L4~5 3.3°~8.6°),与生理组(L2~3 2.3°~6.0°、L4~5 2.3°~7.1°)较相似。非融合组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在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扭转方向von Mises应力峰值范围分别为J1~2 7.07~19.21 MPa、J4~5 6.12~12.99 MPa,与生理组(J1~2 8.42~18.53 MPa、J4~5 7.49~11.70 MPa)相近,小于融合组(J1~2 10.54~21.16 Mpa、J4~5 10.63~16.13 MPa)。非融合组L2下终板与L4上终板在上述6个运动方向上的最大von Mises应力分别为29.39~54.72 MPa、32.31~47.87 MPa,较融合组L2下终板(21.20~42.07 MPa)、L4上终板(22.50~36.76 MPa)和生理组L2下终板(11.04~29.55 MPa)、L4上终板(13.12~21.32 MPa)均有明显增加。结论与传统融合假体相比,可动人工腰椎的置入可重建手术部位在屈伸、侧弯、扭转等方向上的活动度,显著降低对邻近节段及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的影响,理论上可减少假体下沉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时段预约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PICC维护门诊分时段预约诊疗应用前后两个月的就诊患者,应用前为对照组,采取人工纸质取号,应用后为研究组,采取分时段预约诊疗,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每时段平均候诊人数、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候诊时间中位数为1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中位数为4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候诊区内候诊人数:研究组每个时段人数相对稳定,候诊人员密度低,而对照组各时间段差异显著,人流高峰出现在8∶00—10∶00和13∶30—14∶3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99±0.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研究组护士满意度评分为(4.67±1.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维护门诊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实现患者合理分流,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护患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时段预约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维护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PICC维护门诊分时段预约诊疗应用前后两个月的就诊患者,应用前为对照组,采取人工纸质取号,应用后为研究组,采取分时段预约诊疗,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每时段平均候诊人数、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平均候诊时间中位数为15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中位数为46 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候诊区内候诊人数:研究组每个时段人数相对稳定,候诊人员密度低,而对照组各时间段差异显著,人流高峰出现在8∶00—10∶00和13∶30—14∶30。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4.99±0.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研究组护士满意度评分为(4.67±1.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90±0.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CC维护门诊实施分时段预约诊疗可有效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实现患者合理分流,改善就诊环境,提高护患满意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对喉罩置入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全麻手术喉罩通气患者90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30):石蜡油组(A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B组)和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组(C组)。喉罩置入前按照分组分别将石蜡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或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均匀涂抹于喉罩前、肩、背部。于喉罩拔除后1、6、24和48 h时记录咽喉痛程度、口咽黏膜炎评分、声音嘶哑评分及各时段(0~1 h、>1~6 h、>6~24 h、>24~48 h)的发生情况:记录喉罩拔除时应激反应和喉罩拔除后48 h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29例,B组28例,C组27例完成试验。与A组比较,C组喉罩拔除后各时点咽喉痛程度及各时段发生率降低,喉罩拔除后6、24和48 h时口咽黏膜炎评分及喉罩拔除后>1~48 h发生率降低,药物相关不良发应发生率升高(P<0.05);与B组比较,C组喉罩拔除后6 h时咽喉痛程度及喉罩拔除后>1~48 h咽喉痛发生率降低,喉罩拔除后6、24和48 h时口咽黏膜炎评分及喉罩拔除后>1~48 h口咽黏膜炎发生率降低,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3组喉罩拔除后声音嘶哑评分及其发生率、喉罩拔除时应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菊利多卡因凝胶对喉罩置入术相关并发症有一定预防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中应用矢量和概念进行后柱螺钉通道微调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5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3~77岁[(49.3±16.3)岁]。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前柱采用钢板固定,后柱采用后柱拉力螺钉固定。19例术中应用矢量和概念微调后柱螺钉通道(通道微调组):在后柱螺钉骨性通道内置入1枚2.5 mm克氏针,分别透视髂骨斜位及闭孔斜位,当单一透视面上克氏针未位于坐骨支中间时,只需在单一方向上调整,另一方向调整的矢量为0;当2个透视面上克氏针均未位于坐骨支中间时,计算出2个方向的不良矢量和后再进行微调。23例术中未应用矢量和概念微调后柱螺钉通道(通道非微调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后柱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导针调整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Matta评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根据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定患髋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7~71个月[(35.7±8.5)个月]。通道微调组后柱螺钉置入时间为(5.1±1.5)min,术中出血量为(798.8±83.9)ml,导针调整次数为(1.8±0.5)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2.4±3.2)周,显著短于或少于通道非微调组的(39.8±12.0)min、(1 119.3±172.0)ml、(5.6±1.6)次、(15.6±4.2)周(P<0.05或0.01)。两组术后6个月骨折复位质量与术后6个月患髋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症状;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通道微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5/19),通道非微调组为30(7/23)(P>0.05)。结论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中应用矢量和概念进行后柱螺钉通道的微调,能够迅速地将螺钉置入骨性通道内,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并加快骨折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物活体实验探索内镜超声引导下哑铃样金属支架(LAMS)置入后胆囊取石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体重30~35 kg小型猪6头,静脉麻醉下经腹部开放手术于胆囊内分别置入直径0.8~2.0 cm无菌人结石2~4枚,缝合胆囊及腹腔。造模成功后内镜超声引导下置入LAMS。超细内镜经胃越过支架进入胆囊后寻找结石并取出。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经内镜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预防胆漏。再以普通内镜拔出LAMS,金属夹封闭胃壁创面。观察技术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头猪在内镜超声引导下成功置入LAMS,超细内镜顺利进入胆囊,取石网篮取出直径小于1 cm结石,大结石经激光碎石后完全取出。操作总时间为87~128 min。术后观察无出血、穿孔、感染、胆瘘等并发症发生。另1头猪置入LAMS失败,由于先行EST加ERBD,造成胆囊体积缩小并远离胃腔,穿刺困难。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经胃-胆囊置入LAMS后超细内镜取出胆囊结石技术安全可行,可为行胆囊切除术困难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5年10月至2018年7月58例因胰腺假性囊肿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的患者临床资料。11例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为病例组;47例X线联合内镜超声引导下行哑铃样金属支架置入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特征、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结果病例组手术成功率为100%(11/11),对照组手术成功率为100%(47/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手术操作时间(15.82±5.528)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22.62±7.820)min(P<0.05)。结论单纯内镜超声引导下置入哑铃样金属支架成功率高、手术操作时间短、无X线暴露,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采用跨越腹股沟韧带支架置入治疗左髂静脉长段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共有73例长段髂股静脉闭塞患者(包括4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后残余左髂静脉长段闭塞和31例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接受了介入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球囊扩张并置入至少两枚支架,支架远端越过腹股沟韧带。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肿痛症状均有显著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后残余左髂静脉长段闭塞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组[(35±12) min比(62±12) min,P<0.05]。平均支架数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28.34(12~50)个月,总体累积一期、辅助一期和二期支架通畅率在6个月时分别为100%、100%和100%,12个月时为87.7%、95.9%和100%,24个月时为75.8%、85.1%和96.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支架断裂。结论跨腹股沟韧带支架置入治疗长段髂静脉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透明质酸注射隆鼻术与硅胶假体置入隆鼻术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于许昌市中心医院就诊并接受透明质酸注射隆鼻术的44例患者(研究组)及接受硅胶假体置入隆鼻术的4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半年、1年的鼻尖挺翘满意度、鼻形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及1年的效果维持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感染、过敏、材料下滑移位、歪斜变形)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鼻尖挺翘满意度分别为80.00%(32/40)、65.00%(26/40)、47.50%(19/40),观察组分别为93.18%(41/44)、79.55%(35/44)、63.64%(28/41);对照组术后1周、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鼻形满意度分别为80.00%(32/40)、55.00%(22/40)、40.00%(16/40),观察组分别为90.91%(40/44)、75.00%(33/44)、56.82%(25/44);两组鼻尖挺翘满意度、鼻形满意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两组患者效果维持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过敏、材料下滑移位、歪斜变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55%,2/44)低于对照组(27.50%,11/40),P<0.05。结论透明质酸注射隆鼻术与硅胶假体置入隆鼻术都是效果良好的隆鼻术式,具有良好的美容效果,但透明质酸注射隆鼻术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髋臼下螺钉的置入方式,并比较不同性别的置钉参数。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00例成人正常骨盆CT数据,男、女各50例,年龄为18~86岁,平均49.0岁。利用Mimics19.0软件三维重建骨盆并导入Geomagic Studio软件。测量髋臼下螺钉通道直径(IACD)及髋臼内侧壁最小厚度(MTMAW),比较男、女性之间的差异,并分析IACD与MTMAW的关系。当IACD≥5 mm时置入3.5 mm全部埋入螺钉;当IACD<5 mm时,置入3.5 mm部分埋入螺钉。测量并比较男、女性置钉参数。结果男性IACD、MTMAW[(6.15±1.24)、(4.40±1.23) mm]显著大于女性[(5.42±1.01)、(3.60±0.81)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ACD与MTMAW呈正相关(r=0.859,P<0.001)。男性全部埋入螺钉进钉点位于髂耻隆起顶点后侧(8.03±2.01) mm、内侧(8.49±2.68) mm,女性分别为(8.68±2.35)、(8.87±2.79) mm;男性部分埋入螺钉进钉点位于髂耻隆起顶点后侧(10.49±2.58) mm、内侧(6.17±1.84) mm,女性分别为(10.10±2.63)、(6.63±1.49) mm;男性全部埋入螺钉与冠状面夹角后倾53.77°±7.64°,女性后倾54.20°±7.31°;男性部分埋入螺钉与冠状面夹角后倾55.85°±6.37°,女性后倾53.15°±7.89°,以上数据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全部埋入螺钉与矢状面夹角内倾1.02°±6.31°,女性外倾8.19°±6.81°;男性部分埋入螺钉与矢状面夹角外倾1.48°±6.97°,女性外倾7.90°±5.45°,男、女性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术前CT测量MTMAW可确定髋臼下螺钉的置入方式。部分埋入螺钉的进钉点较全部埋入螺钉偏外、偏后约2 mm,女性髋臼下螺钉通道直径较男性偏小,与矢状面夹角较男性偏外倾。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Graves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评价131I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31I治疗的164例[男性32例、女性132例,年龄(45.47±13.44)岁]Graves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贫血将患者分为贫血组(77例)和普通组(87例)。分析贫血组患者的贫血严重程度和细胞学分类,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经131I治疗后血红蛋白浓度(HGB)的变化、临床特点及131I治疗甲亢的疗效。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在贫血组中,轻、中度贫血患者分别占92.21%(71/77)、7.79%(6/77);正常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和大细胞性贫血分别占57.14%(44/77)、41.56%(32/77)、1.30%(1/77)。131I治疗后2~4周,贫血组的HGB恢复率为67.53%(52/77),贫血组[(104.19±10.56)g/L对(120.90±16.20) g/L]和普通组的HGB[(126.28±10.09) g/L对(137.84±10.41) g/L]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t=-12.40、-12.57,均P<0.05)。2组Graves甲亢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甲状腺质量、131I治疗剂量及每克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或χ2值分别为0.06、0.00、0.30、-0.62、-0.04,均P>0.05 )。2组患者Graves甲亢总治愈率为87.20%(143/164),贫血组和普通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7.01%(67/77)和87.36%(76/87),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0,P>0.05)。结论Graves甲亢合并贫血患者以轻度、正常细胞性贫血多见,其131I治疗效果与普通的Graves甲亢患者类似,大部分患者的HGB在131I治疗后短期内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