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补救性支架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5医院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前向血流不能维持,采取补救性支架置入的1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程度[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机械取栓次数、术后血管再闭塞率、颅内出血发生率、术后1周NIHSS评分、90 d临床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分]比率等指标。结果16例患者机械取栓后共补救性置入支架16枚(其中Solitaire支架15枚,阿波罗支架1枚),TICI=3级者12例,TICI=2b级者4例。平均取栓次数为(3.25±1.09)次。7例存在局限性狭窄,支架置入前进行球囊扩张。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为(10.96±3.24) h。术后24 h复查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显示血管再闭塞者3例,颅内出血3例(均<10 ml)。去骨瓣减压术2例,术前NIHSS评分(24.25±4.58)分,术后1周(7.44±5.09)分。90 d良好预后(mRs≤2)10例,死亡1例(肺部感染)。结论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后,存在重度狭窄或前向血流不能维持时,采取Solitaire支架或其他支架补救性置入,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较好。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支架置入 补救性治疗 机械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支架置入时间对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治疗肾结石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11月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肾结石患者,患者均采用FURL治疗。按照FURL术后支架置入时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置管组(n=91)和短期置管组(n=35)。常规置管组患者的术后支架置入时间为4周,短期置管组患者的术后支架置入时间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结局指标(住院时间和无石率)、术后并发症指标(术后血尿、肾血肿、尿路感染和发热)和术后疼痛情况。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常规置管组和短期置管组的住院时间[(7.22±1.02)d比(7.26±1.22)d]、术后1个月无石率[84.6%比82.8%]、术后2个月无石率[93.4%比88.5%]、术后血尿[10.9%比11.4%]、肾血肿[3.3%比0]和发热情况[2.2%比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常规置管组,短期置管组患者的尿路感染率更低[17.6%比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常规置管组和短期置管组的阿片类药物平均应用次数[(1.05±0.45)次比(1.00±0.50)次]、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应用次数[(1.52±0.55)次比(1.45±0.45)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腹痛发生次数[(1.25±0.55)次比(1.15±0.45)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置管组患者的对乙酰氨基酚和NSAIDs应用次数大于短期置管组[(1.45±0.46)次比(1.25±0.30)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结石FURL手术后,使用短期支架置入术与传统的长期支架置入术一样有效,可以达到同样的无石效果,并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对于降低术后感染和术后疼痛,短期支架置入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肾结石 术后支架 手术后并发症 疼痛,手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床旁超声诊断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的准确性。方法择期全麻手术需通过双侧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CVC的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18~90岁,BMI 15.5~44.8 kg/m2,ASA分级Ⅰ~Ⅳ级。使用超声探查并选定目标血管。静脉注射异丙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术后行正压通气。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至预定长度,行床旁X线和床旁超声检查,确定导丝尖端位置,并进行记录。确定导丝尖端位置正常后置入CVC。使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床旁超声和床旁X线诊断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的一致性;计算床旁超声诊断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Youden指数、比数积、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90例患者中17例发生了导丝尖端异位,导丝尖端异位发生率为19%。床旁超声与床旁X线诊断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具有一致性(Kappa值0.945,P<0.05)。床旁超声诊断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的灵敏度为97.44%,特异度为97.78%,总符合率为97.67%,误诊率为2.22%,漏诊率为2.56%,Youden指数为95.22%,比数积为1 672,阳性预测值为95.00%,阴性预测值为98.88%。结论床旁超声可用于CVC置入术中导丝尖端异位的诊断。

  • 标签: 超声检查 导管插入术,中心静脉 导丝异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敏感指标应用于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老年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2019年4—6月收治的46例及2020年4—6月收治的48例老年患者,均为男性,年龄(86.7±9.34)岁,年龄范围为78~101岁。根据收治时间不同分为传统护理组(n=46)与敏感指标组(n=48)。传统护理组采取传统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敏感指标组应用3项敏感指标和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患者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并发症的发生率、护士培训前后对3项敏感指标条目掌握情况。结果敏感指标组导管脱出[4.2%(2/48)]、导管堵塞[2.1%(1/48)]、皮肤硬结[2.1%(1/48)]均低于传统护理组[28.3%(13/46)、13.0%(6/46)、8.7%(4/46)];敏感指标组并发症发生率[10.4%(5/48)]低于传统护理组[43.5%(20/46)];培训后护士通道选择评估[(92.91±7.09)分]、PICC维护[(96.44±3.66)分]、导管接头使用[(98.35±2.65)分]评分均高于培训前[(67.88±10.34)分、(74.32±11.29)分、(81.21±13.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静脉治疗敏感指标应用于老年PICC患者,降低老年PICC患者静脉治疗不良事件及并发症,提高护士静脉治疗护理认知和行为能力,从而增加静脉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标签: 静脉治疗 敏感指标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分辨平板CT在颅内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自2017年6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23例因颅内动脉瘤、椎动脉夹层或颈动脉海绵窦瘘而行颅内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的患者,使用DSA工作站对支架置入后普通平板CT和高分辨平板CT扫描结果分别进行后处理,比较不同方法显示的支架重建图像质量的差异;采用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将靶血管5 s-3D-DSA重建图像和高分辨平板CT扫描的支架重建图像进行融合,观察并评估支架完全打开及贴壁情况。结果23例患者顺利置入25枚Willis覆膜支架,技术成功率达100%。与普通平板CT相比,高分辨平板CT能更清晰和直观地显示金属支架细节,图像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0.56±0.71 vs. 1.56±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观察到1枚支架头端金属丝U型连接处打折,但未见血管破裂及内漏等情况,余24枚支架完全打开并贴壁良好。结论高分辨平板CT能清晰展示支架打开程度及贴壁情况,进而指导术者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在颅内Willis覆膜支架置入术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高分辨平板CT Willis覆膜支架 支架置入术 双容积重建融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参数在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置入术前、后的变化,探讨TTE在LVAD置入术围手术期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置入LVAD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采集并分析LVAD置入前1周及置入后1个月的TTE参数及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例置入LVAD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3.3±8.6)岁。置入LVAD后1个月,患者的左心房容积指数[(41.4±12.8)ml/m2比(74.9±30.7)ml/m2,P<0.001]、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152.1±35.3)ml/m2比(205.5±35.7)ml/m2,P<0.001]、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112.5±27.9)ml/m2比(155.1±29.1)ml/m2,P<0.001]、右心房横径指数[(23.7±3.5)mm/m2比(27.2±5.8)mm/m2,P=0.023]、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24.6±2.7)mm比(30.0±4.8)mm,P<0.001]、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11.5±2.9)mm比(14.6±2.8)mm,P=0.007]、肺动脉收缩压[(29.2±4.8)mmHg比(55.1±19.3)mmHg,P<0.001,1 mmHg=0.133 kPa]均较置入前降低。而主动脉窦部内径[(33.8±4.7)mm比(31.6±5.1)mm,P=0.007]、左心室射血分数[(26.3±3.0)%比(23.8±4.4)%,P=0.016]、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31.0±8.6)%比(23.8±5.5)%,P=0.004]均较置入前增加。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程度降低,下腔静脉吸气塌陷率增大(P均<0.05)。NT-proBNP[(1 418.4±812.6)ng/L比(5 097.5±3 940.4)ng/L,P=0.004]及TBil[(12.4±5.4)μmol/L比(27.5±14.0)μmol/L,t=4.284,P=0.001]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TTE显示LVAD置入后左心有效卸负荷,右心功能改善;TTE可在围手术期监测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为临床评估LVAD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 标签: 心力衰竭 经胸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辅助装置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microRNA-125a(miR-125a)的表达与皮损处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及其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2018年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4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相邻非皮损组织,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miR-125a的表达及皮损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7 mRNA的表达。将miR-125a过表达质粒、过表达对照质粒、miR-125a干扰质粒、干扰对照质粒转染HaCaT细胞,在转染后0、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HaCaT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质粒转染后HaCaT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IL-17水平。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区miR-125a相对表达水平(2-ΔΔCt,0.389 ± 0.354)低于非皮损区(1.106 ± 0.396,t = 7.717,P < 0.001)。银屑病皮损组织中miR-125a表达与TNF-α、IL-1β、IL-17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 = -0.447、-0.424、-0.436,均P < 0.01)。转染相应质粒后0、24 h时,细胞增殖能力在过表达miR-125a组与过表达对照组(t = 0.282、1.445,均P > 0.05)、干扰miR-125a组与干扰对照组(t = 0.120、1.543,均P > 0.05)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转染后48、72 h时,过表达miR-125a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低于过表达对照组(t = 3.222、4.563,均P < 0.05),干扰miR-125a组高于干扰对照组(t = 3.036、3.269,均P < 0.05)。MiR-125a过表达组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低于过表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318、3.813,均P < 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miR-125a低表达,miR-125a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可能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保护作用。

  • 标签: 银屑病 微RNAs 角蛋白细胞 细胞增殖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郑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98例作为宫颈癌组,并以1∶1配比抽取同期收治的98例宫颈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癌前病变组、9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受试对象的CEA、CA125、CA199、HE4水平,比较三组和宫颈癌组不同分期、不同分化程度、不同浸润深度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HE4表达水平,比较宫颈癌不同分期患者各指标阳性检出率,分析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CEA、CA125、CA199、HE4表达水平均高于癌前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5);宫颈癌组中Ⅲ~Ⅳ期、低分化、深肌层浸润患者CEA、CA125、CA199、HE4水平均高于Ⅰ~Ⅱ期、高分化、中分化和浅肌层浸润患者(P<0.05)。宫颈癌Ⅲ~Ⅳ期患者CEA、CA125、CA199、HE4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宫颈癌Ⅰ~Ⅱ期患者四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P<0.05)。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EA、CA125、CA199、HE4水平和宫颈癌分期、浸润深度呈正相关,和宫颈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HE4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在宫颈癌早期采用联合检测具有较高阳性率,可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宫颈癌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99 人附睾蛋白4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机器学习,在监测晚期卵巢癌患者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水平的基础上,通过CT预测腹部复发。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接受CT检查的卵巢癌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65.3±3.8)岁。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阅读患者CT影像评估是否腹腔复发并检测患者血清CA125水平。构建机器学习支持向量机来预测患者腹腔复发,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与患者腹腔复发的关系。结果最佳拟合模型为线性模型,其CA125绝对值、绝对变化量、相对变化量、相对变化率分别为0.54、0.55、0.57、0.61;多项式模型CA125绝对值、绝对变化量、相对变化量、相对变化率分别为0.53、0.51、0.55、0.59;径向基核模型CA125绝对值、绝对变化量、相对变化量、相对变化率分别为0.49、0.44、0.51、0.53。多因素回归显示年龄(OR=1.48,95%CI:1.35~1.88)、原发肿瘤大小(OR=1.58,95%CI:1.46~1.79)、肿瘤减灭术程度(OR=1.61,95%CI:1.53~1.82)、CA125相对变化率(OR=1.75,95%CI:1.59~1.90)均与患者腹腔复发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CA125的机器学习能较好预测CT监测的浆液性卵巢癌腹腔复发,相关因素按危险程度由高及低依次为CA125相对变化率、肿瘤减灭术程度、原发肿瘤大小、年龄。

  • 标签: CA125 CT 浆液性卵巢癌 腹腔复发 机器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125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南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各30例,通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25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mRNA的表达。鼻咽癌细胞CNE-2转染miR-125 mimic(miR-125 mimic组),并设阴性对照组(NC组)。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ST-1用于评估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和电镜观察分别用于检测细胞的凋亡和自噬;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miR-125靶标;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鼻咽癌组织中miR-125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692±0.316,明显低于癌旁组织的1.501±0.748(t=5.242,P<0.001);鼻咽癌组织中FGF-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317±0.55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783±0.241(t=7.360,P<0.001)。miR-125 mimic组CNE-2细胞中miR-125 mRNA的表达量为4.091±0.145,显著高于NC组的0.993±0.137(t=85.062,P<0.001)。miR-125 mimic组完成转染48、96 h后,CNE-2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显著低于NC组(0.891±0.214 vs. 1.295±0.245,t=6.802,P<0.001;0.934±0.208 vs. 1.488±0.269,t=8.924,P<0.001)。miR-125 mimic组的穿膜细胞数和细胞的迁移率分别为(36 000±3 820)个和(39.4±6.5)%,均显著低于NC组的(74 000±7 500)个和(102.7±10.6)%(t=24.728,P<0.001;t=27.883,P<0.001)。miR-125 mimic组CNE-2细胞凋亡率为(22.5±1.4)%,显著高于NC组的(1.4±0.5)%(t=77.740,P<0.001),且miR-125 mimic组细胞凋亡蛋白Bax的相对表达量为0.983±0.158,显著高于NC组的0.418±0.122(t=15.503,P<0.001),Bcl-2的相对表达量为0.688±0.174,显著低于NC组的1.013±0.109(t=8.670,P<0.001)。电镜观察到miR-125过表达的CNE-2细胞出现自噬现象,miR-125 mimic组自噬蛋白LC3Ⅱ/LC3Ⅰ相对表达量比值为2.517±0.209,显著高于NC组的1.238±0.135(t=28.156,P<0.001)。miR-125 mimic组FGF-2蛋白的表达量为0.504±0.118,显著低于NC组的1.228±0.134(t=22.210,P<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证实FGF-2是miR-125的靶基因。FGF-2基因质粒和miR-125 mimic共转染的CNE-2细胞完成转染12、24、48及96 h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高于miR-125 mimic转染细胞(均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miR-125 mimic转染细胞[(6.2±1.5)% vs. (17.6±2.4)%,t=22.062,P<0.001]。结论miR-125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下降,过表达miR-125可能通过下调FGF-2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CNE-2的凋亡与自噬。

  • 标签: 鼻咽肿瘤 miR-12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肿瘤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族性分化型甲状腺癌(FDTC)与散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SDT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131I初次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8年8月间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66例FDTC患者[男19例、女47例,年龄(39.8±11.7)岁]与1 701例SDTC患者[男442例、女1 259例,年龄(40.9±11.3)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最大径、单双侧、多灶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炎、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周围软组织侵犯、远处转移、TNM分期及美国甲状腺协会(ATA)危险度分层(低危、中危、高危)等临床病理特征、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和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抗体(ps-TgAb)水平及治疗后反应(疗效满意、疗效不确切、生化疗效不佳、结构性疗效不佳)。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FDTC组与SDTC组比较,在双侧病灶[45.5%(30/66)与31.2%(530/1 701); χ2=5.999,P=0.010]、被膜侵犯[43.9%(29/66)与26.6%(452/1 701); χ2=9.672,P=0.002]及远处转移[15.2%(10/66)与6.2%(105/1 701); χ2=8.418,P=0.004]所占比例中较高;在危险度分层中,2组高危占比分别为18.2%(12/66)与9.2%(156/1 701),中危占比分别为68.2%(45/66)与72.7%(1 237/1 701),低危占比分别为13.6%(9/66)与18.1%(308/1 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98,P=0.030);但FDTC肿瘤最大径小于SDTC组[(1.24±0.74)与(1.50±0.92) cm;t=-2.275,P=0.020],余临床病理特征指标在2组间的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t=-0.804, χ2值:0.101~5.359,均P>0.05)。术后ps-Tg、ps-TgAb水平及治疗后反应在2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值:0.059~1.915,均P>0.05)。结论FDTC患者较SDTC患者的肿瘤更具侵袭性;2组患者初始治疗后疗效没有明显差异。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同位素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31I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患者的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 PTH)的影响。方法收集了初始PTH(基线PTH)和血钙正常并接受131I治疗的353例(男性121例,女性232例)DTC患者的临床数据,询问患者131I治疗后是否有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比较131I治疗前后的PTH、血钙和血磷的变化。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分期、服碘剂量和残留甲状腺组织,进一步分析PTH的变化在其中的影响。采用配对t检验和Pearson χ2检验进行统计。结果所有患者在131I治疗后均未出现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低血钙症状。在131I治疗后,PTH明显下降[(39.83±16.94)μg/L对(36.98±16.31)μg/L, P<0.01],血钙轻微下降[(2.30±0.12)mmol/L对(2.27±0.14)mmol/L, P<0.01]。PTH变化在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JCC分期、服碘剂量和残留甲状腺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C患者在131I治疗后PTH轻度下降,并无低血钙症状发生。PTH的变化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AJCC分期、服碘剂量和残留甲状腺组织没有关系。

  • 标签: 放射性碘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HBO)辅助放射性131I在老年甲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老年甲亢患者185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91例和研究组94例,对照组给予放射性131I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HBO辅助治疗。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评估生存质量,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甲减发生、甲亢复发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生存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43% vs. 76.92%,P<0.05)。治疗后2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促甲状腺素(TSH)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个人信仰、社会关系、周围环境、独立能力评分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9% vs. 5.49%)、甲减发生率(10.64% vs. 13.19%)、甲亢复发率(2.13% vs. 3.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辅助放射性131I治疗老年甲亢患者,可有效改善甲状腺激素水平,提高生存质量和治疗疗效,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甲减发生以及甲亢复发。

  • 标签: 高压氧 放射性碘131 老年甲亢 甲状腺激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内131I的活度,并估算年待积有效剂量,分析碘治疗人员的内照射现状。方法选择甲状腺内照射碘测量仪,对山东省6家医院进行调查并进行甲状腺131I活度测量,得出6家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的检出率和活度值,进而计算摄入量和年待积有效剂量。结果6家医院共有63名碘治疗工作人员接受测量,其中有52人甲状腺内检测到131I,检出率83%,测得131I活度大多低于200 Bq。估算的年待积有效剂量范围为0.23~7.78 mSv,其中有84.6%的人年待积有效剂量<2 mSv。结论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人员应进行常规内照射个人监测,各医院在辐射防护制度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内照射 131I 甲状腺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例I型糖原累积症伴严重高脂血症患儿的饮食管理方法。方法饮食管理要点包括:制订个体化饮食计划,纠正患儿家长的饮食误区,根据血糖情况适时调整饮食,以及坚持定期随访和记录饮食日记。结果随访11个月,患儿基本形成稳定的饮食模式,血糖水平基本维持在4~6 mmol/L,高血脂、高乳酸、肝功能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且保证身高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了体质量增长。结论饮食管理在维持I型糖原累积症患儿血糖水平,改善其生长发育状况及代谢控制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 标签: I型糖原累积症 高脂血症 饮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A组为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的142次危重患者入院交接,采用口头交接结合原交接记录单的形式;B组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的169次危重患者入院交接,采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比较A、B两组的病情交接缺陷发生率、交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情况。结果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缺陷发生率B组较A组低,交班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得分、接班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调查得分B组较A组提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入院交接中使用I-PASS医护联合交接模式可降低交接缺陷的发生,提升交接班护士工作能力,从而提高危重患者交接质量。

  • 标签: 危重患者 I-PASS病情汇报模式 入院交接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131I治疗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后常规的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对预后起到积极作用。但131I在治疗原发病灶的同时,也会对人体的局部正常组织(如唾液腺)造成损伤,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DTC患者经131I治疗后的唾液腺损伤已经引起了临床上的广泛关注,笔者从唾液腺损伤的评价及预防两方面展开综述。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碘放射性同位素 辐射损伤 唾液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I期心脏康复运动锻炼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遵循澳大利亚Jonna Briggs Institute (JBI)临床证据应用程序和证据转化实践应用系统,通过检索、筛查和评估CABG患者Ⅰ期心脏康复运动锻炼的相关证据并制订审查指标。2019年9月—2020年2月选取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病房41名护士和收治的109例CABG患者为研究对象,最佳证据应用前收集56例患者资料,最佳证据应用后收集53例患者资料。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审查指标的执行率、护士和患者对最佳证据知识掌握程度、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T)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证据应用后,护士对Ⅰ期心脏康复运动锻炼13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运动锻炼知识得分从(53.66±14.01)分提升为(71.59±14.93)分,患者得分由(26.22±17.46)分提升为(60.49±15.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1、-9.40;P <0.01)。证据应用后,患者的6MWT距离从(241.82±72.05)m延长至(246.25±69.26)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8,P<0.05);但证据应用前后LVEF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G患者Ⅰ期心脏康复运动锻炼最佳证据的临床应用,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和患者对证据知识的掌握程度,延长CABG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

  • 标签: 循证护理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康复 运动锻炼 最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