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劳伦斯·韦努蒂在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归化(Domestication)”与“异化(Foreignization)”的思想,提出以异化彰显译者主体性,并以异化抵抗强势语言优势的主张。在今日的翻译实践中,这一观点被证明仍具有充分的指导意义。特别是韦努蒂站在后殖民语境下,将文化引入翻译的思考,从目的语文化与外语文化的“驯化(Domestication)”角度,批判了英语语言霸权对弱势语言的“暴力”。而翻译本身就带有充足的“归化”属性,特别是古往今来各派理论对于译文通畅性的追求,韦努蒂的理论曾广受批评。但不可否认,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理论为译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让译者重新意识到翻译活动做具有的文化意义。也为相比于英语文化处于弱势地位的汉语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视野,为汉语翻译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简介:日本国、公、私三种类型的782所大学,一般都规定在校本科生除了必修的英语以外,还要从几种外语中选择一门语言作为第二外语来学习。这种课程在日本有很多的叫法,以汉语为例:二外汉语、初修汉语、公共汉语(本文采用此叫法)。公共汉语课的教学效果与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相比,学生在语音能力方面的成长状况不尽如人意。不少学生学了一年公共汉语课却连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说不好,甚至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究其原因,汉语语音习得中的“声调难”问题是影响学生习得效果的主要原因。本文以日本大学开设的公共汉语课为对象,以汉语声调为焦点,对近二十年来日汉语语音习得研究做了概括总结。在肯定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指出了目前解决“声调难”问题所面临的困难(瓶颈),并介绍了近年来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
简介: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为了实现完全统治中国的目标,利用报刊杂志实行思想殖民,塑造了新的民族观。日本殖民者对华北沦陷区进行了详尽的历史考察,获取了有助于操持被殖民地的殖民文化,并以报刊为媒介利用殖民文化,进行宏大的历史写作的工程,使报刊文本夹杂了各种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殖民意识,使日本侵华战争正义化,使中日亲善生硬的宣传自然化,呼吁民众共同反抗英美及国共两党。这些宏大的殖民文本建构,往往培养了殖民地人民自我认同的榜样,使得日本殖民主义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强势,成为在政治殖民统治终结后依然能施展作用的文化思维霸权,这样建设起来的一种民族观和操作模式,尽管是以华北沦陷区的民众为命,实际上只是日本殖民文化宰制的衍申。这一利用报刊进行殖民意识渗透的手段在华北沦陷区卓有成效,对沦陷区的抗日力量造成了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