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利用SYS—GMM法,基于1992—2012年城市动态面板数据,就职业教育对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促进了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其中,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而非初等职业教育发挥了积极影响,且2001年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大,但到2001年后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大。分城市看,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城镇化质量,但在县级市却未表现出现类似影响。其中,职业教育在2001年前对省会城市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最大,2001年后则是在地级城市中发挥较重要的影响。相对于地级城市,省会城市的中等职业教育在2001年前对城镇化质量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在2001年后高等职业教育则表现得最显著。样本期内,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初等职业教育均未在提高城镇化质量方面有明显影响。
简介:进入二十一世纪,为了有效应对经济发展对劳动力提出的新要求,各国纷纷确立了以提高教师质量为核心的教育法案或政策。美国2002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儿童落伍》(“NoChildLeftBehind”,简称“NCLB”)中,提出培养“高质量的教师”(HighlyQualifiedTeachers),并通过拨款的方式资助一系列项目,从教师职前培养和教师在职持续发展方面实现每位学生受教于“高质量教师”的目标;澳大利亚联邦教育、科学与培训部先后发布了《二十一世纪的教师——联邦政府教师质量行动》、《联邦高质量的教师计划——2003年行动纲领》和《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国家框架》,来提高教师的质量。基于对这些法案或政策的分析,以期获得有益的启示。
简介: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质量观因时演进,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育质量观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依次经历了'关注学业成绩的内适性质量观''关注社会人才的外适性质量观''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个适性质量观''关注教育服务的保障性质量观''关注全面质量的整体性质量观'五种质量观演变时期;基础教育质量观的演进主要表现在:质量内容上从仅关注教育结果逐渐到关注教育服务进而关注教育全过程,质量标准上从合规定性到合需要性再到合发展性,质量取向上由社会人才取向到关注个人取向,再到公民取向;基础教育的质量观应坚持结果质量与服务质量的辩证统一、底线标准与相对标准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