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布洛“心理距离说”创造性地提出作为美学概念和理论形态的“距离”,并指出其在审美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心理距离说”的审美视角下,通过对《世说新语》编撰者意图、时空设置和文体之争这三个方面的体察和思考,探寻《世说新语》的审美特点;并将“心理距离说”与“入出说”作比较,批判性地将心理距离纳入关于人生态度和精神力量的讨论,从而体察魏晋士大夫的自由力量与张力。同时也指出于现世反观自身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标签: 审美 心理距离说 世说新语 入出说 自由
  • 简介: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美修养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审美教育的自觉形式。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加强自身审美修养,按照美的规律教育人、塑造人,重视教育的审美艺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审美修养包括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判断力四个方面。努力学习审美理论和积极参加审美实践活动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审美修养的基本路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在审美实践活动中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 标签: 思想政治教育者 审美修养 美育
  • 简介:从宗教审美视阈来认知六安双墩汉墓木俑造型风格特征,通过汉墓建设的宗教内容、墓葬形制、木俑题材承载的宗教思维、审美品格、宗教艺术的发展形态等来阐释造型艺术审美的嬗变轨迹,进一步寻找研究汉代造型艺术思想的有效途径,探究其艺术的宗教精神。

  • 标签: 双墩汉墓 木俑 宗教思想 造型风格 宗教审美
  • 简介:一、研究背景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活动:美术教育列入到教育方针后,在促进人的素质全面提高方面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部强调美术课程是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由此可以发现,美术教育活动对于美育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所谓美育,就是指审美教育,要求教育者把美学的相关知识应用到美术教育当中,从而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感,培养学生的美术气息。”美育“是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也是美

  • 标签: 中促进 促进幼儿 力发展
  • 简介:'体'一词,是李奎报诗论最为重要的审美范畴.'体'这个概念在李奎报诗论中有两种含义:一者,指'诗作法';二者,指'艺术风格'.李奎报的诗歌审美评价,对中国当代文学吸收外国文学遗产的过程中具有借鉴意义.

  • 标签: 李奎报 中国 古代 诗歌创作 审美风格
  • 简介:王昶《蒲褐山房诗话》认为时代风貌、自然环境、个人主观因素是诗歌创作的基础条件。同时,他认为诗歌创作需追求清丽淡雅、铿锵凄楚、痩硬刻峭的审美,表现了他诗歌审美追求的多样性。

  • 标签: 王昶 蒲褐山房诗话 基础条件 审美追求 多样性
  • 简介:近十年来.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形态一一原生态民歌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学者对此从不同层次、范围、视角进行了讨论和研究,如田青、金兆钧、俞人豪等都对此进行过论述。虽然原生态民歌曾一度成为热点话题,但其保护过程中的理论研究成果尚称不上丰厚。而陈蔚的《原生态的美学探讨》(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便是其中较早出版的学术著作。

  • 标签: 原生态民歌 审美追求 美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多样性 少数民族文化
  • 简介:朱寿兴的《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一书,努力实现由认识论向存在论的转向,彰显了中国当代美学界共同的致思取向。该书对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美学主张、派别的存在形态作了系统性的审视,得出了诸多创见。该书所具有的三个特征——立足于本体论的研究视域与回归马克思的美学洞见、对中国当代美学存在形态的整体性研究、体现审美现代性的吁求,是中国的美学转向所系,而揭示和阐释这样三个特征也正是中国当代美学形态问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 标签: 存在论 美学形态 整体性研究 审美现代性
  • 简介: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运作、文学语言的含混性与文学的审美特性是密不可分的.语言的陌生化凸现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并使语言具有含混性;文学语言具有含混性,既是语言本体与艺术表达辩证统一的结果,也是文学活动与现实生活辩证统一的结果;文学的审美特性包括语言自身显现出来的因含混性而具有的诗性功能、文学活动的艺术虚构性、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三个方面.生活和语言矛盾对立的丰富复杂性从而作者自身和读者自身矛盾对立的生活-心理世界的丰富复杂性,是陌生化运作得以成功实施从而形成文学的审美特性的人类学基础;语言陌生化具有较为深远的审美人类学意义.

  • 标签: 文学语言 陌生化 含混性 文学的审美特性
  • 简介:今陕北、晋西在汉代属于上郡、西河郡,此地出土的汉画像集中在东汉中晚期,主要是墓室出土,画像石主要分布在墓门、门柱等区域,造型繁复,姿态优美。其中墓门的汉画像图像有较强的地方特色,有一定的秩序感和风格,图像中呈现出的主次、规律、秩序、填白、对称、节奏、韵律、气韵等美学原则已经开始萌芽,出现了民族审美的雏形,这些美学原则在之后的艺术发展中成为中国画和中国民间美术创作中的审美原则,并内嵌于民族的审美意识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审美形态。

  • 标签: 陕北晋西汉画像石 图像 审美
  • 简介:生物学中潜藏着丰富的美,美与德密不可分.生物学教师要充分挖掘生物界中的美,积极渗透审美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以美育德,把审美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融入到生物学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标签: 生物学教学 审美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十七年'文学思潮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鲜明的'统一化'和'一元化'状态.它一方面通过对1942年以后'解放区文学'传统的全面继承体现了政治与文学关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必须根据'新的时代'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要求对于那些在'战争语境'中产生的审美理念,进行不断的修正与完善.'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发展过程,首先体现在一系列的'文艺运动'的交替更移中--'文艺运动'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构'的实际步骤,也是确立'文学新秩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运动'不仅是文学思潮发展的主要载体和形式,而且从'文艺运动'之间的'间歇'中,还可以了解到当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节奏和主导趋向.在文学创作实践领域里,文艺思潮的发展与变化主要体现在提倡'写什么'、'怎么写'和反对'写什么'、'怎么写'的两个方面及其两个方面的张力与冲突.

  • 标签: “十七年” 文学思潮 机制 理念
  • 简介:本文通过对新写实主义和新世纪长篇小说的考察,提出了有别于现实主义和回归传统说的日常生活写作,认为新世纪以来的长篇小说的日常生活写作是一种新的审美实践,具体体现在反现代性、农民立场、创伤体验、孤独主体、民间信仰及审美风格、崇高风格等。

  • 标签: 日常生活 现代性 长篇小说
  • 简介:怀旧产品的营销中关键技术环节是增强和迎合消费者怀旧审美。然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性会影响消费者对怀旧产品的审美,进而影响消费者的选取怀旧产品的意愿。本文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文献的回顾形成相关初始量表,并确立理论研究框架和提出相关假设,然后基于实证分析的视角探析相互之间的影响机理。通过ANOVA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258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假设验证,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怀旧审美起到中介的效应。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怀旧产品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成正向显著性,受怀旧审美的差异影响对怀旧产品购买意愿有显著的不同。论文为加快怀旧文化产品创新和企业营销战略提供新思路,并有望受益于管理实践进一步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文化价值观 怀旧产品 消费者购买意向 怀旧审美
  • 简介: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禾楼舞,是粤西地区文化产业旅游的重点保护对象。结合卡通形象的原真化、系列化、可爱化、亲和化、内涵化和精神化等审美取向,对具有禾楼舞文化元素的旅游纪念品进行设计,能有效提升消费者对纪念品的依赖度、识别度、记忆度和关注度。具有卡通元素的旅游纪念品可以丰富大众对云浮地区非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时代性需求。对禾楼舞者卡通形象进行系列设计,以期为粤西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方案。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纪念品 禾楼舞 卡通形象
  • 简介:由卡尔松主导的环境美学二元论与伯林特代表的环境美学一元论是解读城市环境视觉审美的二大主流思想,无论是二元论还是一元论,对视觉环境界定及体系构建均不能满足现今社会对城市环境视觉的审美需求及基本维度辨识。环境审美必须做到在科技高速发展和人们心智急剧变化的今天,建立起适应新的社会审美价值需求,完善和健全科学的环境视觉维度,在二元论与一元论思想体系之上,重建城市环境视觉审美理论及基本维度。

  • 标签: 城市环境 视觉审美 基本维度
  • 简介:大学语文经典阅读具有丰富的文学性、情感性和感染力,教师的解读和引导可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的人格精神、心理品质。但长期以来,因受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加上市场化、商业化之后大学生面对功利诱惑和就业选择带来的各种困惑,使得当下大学语文教学那种传道解惑、阐释真理的传统模式受到冲击,因此应该从教师引导、学生解读两方面进行探索,突现出该课程教学中的经典阅读、审美阐释和熏陶引导的特征,用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提升大学生健康向上、乐观自信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境界。

  • 标签: 大学语文 经典解读 教改思路 人文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