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上海市区的溧阳路,成片的民国老洋房花园别墅,掩映在粗壮浓密的法国梧桐或整齐排列的水杉之下,若隐若现,如梦如画。在那里曾居住过许多文化名人,鲁迅、郭沫若、曹聚仁、关紫兰、金仲华、赵超构等,而就在距郭沫若曾住过的花园别墅仅百米之遥的一幢花园建筑,它的主人陆澹安却似乎久已被人遗忘。

  • 标签: 民国 才子 鸳鸯 花园别墅 上海市区 文化名人
  • 简介:<正>满族女画家爱新觉罗毓宜,1922年,清庆亲王奕劻之曾孙女,载振之孙女。幼年入家塾,从津门耆宿樊筱舫先生学书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近年又得族叔、著名画家爱新觉罗溥佐先生的指点,艺术更臻成熟。现为天津市文史馆书画组成员。毓宜女士擅画兰石,应本刊编辑部之邀,绘《兰石》一幅,以飨《满族研究》广大读者(见本期封底)。

  • 标签: 兰石 爱新觉罗 画兰 女画家 满族 曾孙女
  • 简介:畏兀儿氏沙剌班家族在元顺帝朝的政治作为和表现,前人关注不够。本文依据《山居新语》及传世文献的记载,拟就沙刺班、世杰班父子在罢黜伯颜以及举荐帖木达世为中书右丞等重大政治活动中的态度和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探析。此外,以往的研究者大多认为,元代的畏兀儿人沙剌班是《金史》的编修官之一,其实并非如此。笔者通过研读史料发现,参与编修《金史》的沙剌班又名刘伯温,是张掖人,与畏兀儿人沙剌班无涉,他们两人在元代的经历亦各不相同。

  • 标签: 史料价值 新语 山居 畏兀儿人 政治活动 《金史》
  • 简介:<正>闻一多先生自二十年代末开始潜心于我国的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其“眼光的犀利,考索的眩博,立说的新颖而翔实”,堪称为一代宗师。闻先生对我国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尤以《周易》、《诗经》、《庄子》、《楚辞》研究的成绩最著,这是学术界所公认的。然而,令人痛惜的是闻先生未得天年,大才未尽,正如郭沫若所说的那样:“一棵茁壮的向日葵刚刚才开出灿烂的黄花,便让人连根拔掉,毁了。”这不能不说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千古恨事。闻先生的《诗经》研究成果,已经公开发表的著述有《诗经新义》、《诗经通义》、《匡斋尺牍》、《〈诗·新台〉“鸿”字》等。尚未公开发表的遗稿有《风诗辨体》、《诗经词类》、《诗经声训》、《诗经通义》乙稿、《风》、《兴》、《比兴》、《风诗中的代语》、《诗经杂记》等等。闻先生关于《诗经》的

  • 标签: “薄言” 考补 闻一多 采采 《诗经》 《诗》
  • 简介:托多洛夫是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理论的先驱者。今天,他又提倡回到起点,意思是重新拾起传统美学教育的构想。与时代保持距离,托多洛夫也没有能避免面临文学本质和他化的问题。将解构发展到极致不能解决解构本身的荒谬。我们试图用中国的辟思概念来作为连接点,探讨一系列文学内所包含的成对定义。中国的古老思维是否能帮助文学摆脱其危机呢?

  • 标签: 法国文学 托多洛夫 “文学危殆” 文学他化 辟文辟思
  • 简介:我国明清之际涌现出一批回族学者,他们援引儒家思想阐释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伦理纲常等重要思想,不仅适应了伊斯兰教在中国发展的需要、推进了伊斯兰教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又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博大精深的生命力。其中刘智援引儒家三纲五常确立中国伊斯兰教的“五典”,系统阐述了穆斯林基本的人伦规范。

  • 标签: 刘智 儒学 伊斯兰教 五典
  • 简介:近时学者谈到儒家思想,取排斥态度者,往往强调其大一统、一元论等,以为与现代多元社会实不相容;持同情态度者,则喜宣扬其家庭价值、工作伦理、个人服从社会之类,以为有助於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谈到清代的儒学,则不是侧重其“科学”的朴学传统,张皇其“实学”倾向,

  • 标签: 多元主义 忠恕 焦循 儒家思想 多元社会 家庭价值
  • 简介:<正>古直(1885—1959),派名双华,字公愚,号层冰,广东梅县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鼓吹革命,参与组织梅县光复,以响应武昌首义。辛亥革命后,一方面从事政务工作,一方面兴办教育。护法战役失败后,他渐萌退隐之志,1921年得友人侯过之介,卜居庐山太乙村,构庐"葛陶斋",相继著成《诸葛武侯年谱》、《陶靖节诗笺》、《陶靖节年谱》、《汪容甫文笺》、《钟记室诗品笺》等。《钟记室诗品笺》(以下简称"古笺")①,作为其《隅楼

  • 标签: 记室 汪容甫文笺 武昌首义 隅楼 政务工作 任昉
  • 简介:什伍问题涉及到先秦两汉的军队编制、地方基层组织、法律制度等诸方面。勾划当时社会面貌,不能离开什伍。这方面的专题研究以往并不多见。《文史知识》1988年1期刊登了吴翼中同志的文章《秦什伍连坐制度初探》。吴文认为什伍连坐只存在于秦的地方基层组织中,并提出新颖的见解:'秦的‘什’即为里,是由五十家所组成,之所以称‘什伍’是由于里是由十个‘伍’编制而成。'我认为上述观点仍有可供商榷之处。

  • 标签: 什伍 军队编制 社会面貌 基层组织 先秦两汉 云梦秦简
  • 简介:郛》所收王易《燕北録》,向来因其中珍贵的契丹史料而为史家所重,但此书名实不符的问题却一直无人问津。首先,作者王易出使契丹的时间与书中记载的时间有着不可弥合的矛盾;其次,该书与武珪《燕北杂録》在内容上存在雷同。全面对比两书不难发现,《郛》本所谓《燕北録》的内容很可能全盘出自武珪《燕北杂録》,而与王易之书无涉,其改题今名则应是文献流传过程中“张冠李戴”的结果。

  • 标签: 《说郛》 王易 《燕北録》 武珪 《燕北杂録》
  • 简介:荀子在《非十二子》指斥思孟五行,根本原因在于荀子重视礼,而《五行》、孟子突出、强调“形于内’’的“德之行”或仁,属于儒家内部的派别之争。《五行》仁义礼智圣概念体系与“行于内”、“形于内”主张间存在表述上的矛盾,这是荀子批判思孟五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子思、孟子在对“五行”的理解上存在差异,荀子将其一视同仁,并不正确。

  • 标签: 荀子 五行 苟子 孟子 存在 批判
  • 简介: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汀江是客家母亲河”一提出种种质疑,认为:“客家母亲河应是黄河,而不是别的什么江、河。”等等,众说纷纭。笔者试从3个方面加以印证,认为“汀江是客家母亲河”,是当之无愧的。

  • 标签: 汀江 客家 母亲河 历史考古 历史背景 时代特征
  • 简介:卫湜《礼记集》是一部集解类礼学著作。阮元校勘《礼记注疏》,搜集的早期版本较少,故将成书于宋代的《礼记集》列为重要参校本,多所引据。然而,阮元所用版本为清代通志堂本,该本从两种抄本而来,又经顾湄等校勘,文字已发生变化,校勘价值无法与宋本相比。

  • 标签: 礼记注疏 礼记注疏校勘记 礼记集说 阮元 卫湜
  • 简介:探讨地方志的性质,从方志、类方志书、方志工作三重性质出发,阐述地方志机构除了编纂地方志书以外,还编纂各类地情读物,进行方志理论的指导与研究、地情开发等工作.这三种称谓使地方志的工作范围、任务更加明确,中心更加突出,利于事业科学有序发展.

  • 标签: 方志机构 类方志书 方志工作 性质
  • 简介:先秦典籍屡见“冢宰”类于后世宰相为君主最高辅相的记载。近代以来,学者中虽有力主冢宰辅相可信者,然终以否定论为主流。究其实际,宰本是上古贵族家内职役,多与饮食有关,殷商时已成为职官,至周代演变为各级贵族的家务总管,掌财用为其常职,进而发展为君主的最高辅相。春秋以降,随着权力结构的变迁,文献彝铭中的宰官职权在王室和各诸侯国中呈现出复杂有别的面貌,但冢宰或太宰在殷周曾为君王最高辅相的历史之迹依然有端倪可寻。伊尹、周公以宰职摄政之故典和上古封建政体所决定的周代家国同构的王朝政权组织应是宰职演变为君主最高辅相的根因,亦是中国古代将宰相名号制度溯源至“冢宰”的缘由所在。

  • 标签: 殷周 《周礼》 冢宰 辅相 宰相 源流
  • 简介:中国史学界对美国'承认主义'外交政策的介绍往往是与'史汀主义'相提并论的,而事实上'承认主义'并不等于'史汀主义',它的使用范围远远超过了'史汀主义'的使用范围.更为重要的是,1932年'史汀主义'的提出,并非美国政府第一次对华使用'承认主义'外交政策,早在1915年,美国就在对华问题上使用过'承认主义'外交政策了.

  • 标签: 美国 不承认主义 史汀生主义
  • 简介:人笔记《高斋漫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苏东坡任风翔府节度判官,章悖任商州令时,两人出游仙游潭,前面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根独木桥相通,独木桥下深渊万丈。章悖提出让苏东坡过桥,在绝壁上留下墨迹,苏东坡不敢。

  • 标签: 人的生命 苏东坡 独木桥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