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液基细胞检查联合HPV-DNA检测用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1155例已进行细胞学检测、HPV-DNA检测,阴道镜引导下活检的患者,对范围内的病例分组为<30岁、30~50岁、≥50岁3个组别,对三组病例的三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并比较三组患者检测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指标。结果在<50岁的年龄段中,HPV-DNA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液基细胞学(<30岁81.14%VS66.69%,P<0.05;30~50岁77.18%VS68.01%,P<0.05)。在所有年龄段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特异性显著高于HPV-DNA检测(<30岁67.76%VS50.3%,P<0.05;30~50岁74.83%VS62.66%,P<0.05;≥50岁64.76%VS55.74%,P<0.05)。各检测指标的阳性预测值在小于30岁的年龄段中较高(液基细胞学为54.38%,HPV-DNA检测为48.47%),阴性预测值在30~50岁的年龄段中较高(液基细胞学为86.73%,HPV-DNA检测为88.47%)。在不同年龄段中,液基细胞学和HPV-DNA联合检测能够提高检测的灵敏度(<30岁92.28%,30~50岁92.17%,≥50岁92.3%)和阴性预测值(<30岁88.97%,30~50岁94.46%,≥50岁92.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筛查方法选择中,应考虑患者的年龄具体分析。HPV检测具有更高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细胞学检查方法特异相对较高,灵敏度较低。联合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可以有效的避免漏诊和误诊,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减轻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加速患者康复速度。方法对我科2014年7至2015年1月95例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术后肢体肿胀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所分析原因,进行循证,在现有的护理措施基础上,采用集束化管理策略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干预。将我科自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95例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患者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7天,取患者术肢髌骨上10m、髌中与胫骨结节下10cm三个部位肢体周径增加值进行比较。结果行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术后肢体髌骨上10m与胫骨结节下10cm两个部位,P值<0.05,具有统计学差异。髌中,P值>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由骨科医师、康复师、护士组成的团队,实现多学科合作,将减轻TKA术后肢体肿胀中的患者及家属宣教,物理治疗措施,康复锻炼方法、疼痛管理等多种护理措施形成“集束”。集束化管理策略可以将多项措施整合以发挥最大效应,有效减轻了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程度,加速康复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症状的治疗改善程度及其安全性。方法将90例确诊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10mg/次/天+康复新液10ml/次,3次/天;对照组45例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10mg/次/天。疗程为四周。准确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和症状转归情况,每周最少进行一次随访。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期间效果明显,症状较于对照组有良好的改善,不良反应少。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使用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凝检查中D-二聚体及AT-Ⅲ对脂肪肝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7-12月本院体检B超检查为轻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A组,中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B组,重度脂肪肝患者100例为C组,以及同期体检无脂肪肝健康者100例为D组。比较四组血凝检查中D-二聚体和AT-Ⅲ。结果正常无脂肪肝的人血凝检查中D-二聚体和AT-Ⅲ结果在正常值内,脂肪肝患者两项指标均异常,并且随着脂肪肝程度不断增加,D-二聚体含量也越高,且AT-Ⅲ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AT-Ⅲ检测对评估脂肪肝病情严重程度有辅助作用,可以通过凝血的状况来反映肝脏合成相关酶的能力是否受损,对病情的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不同年龄阶段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收治的1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不同年龄层次将其分为三组,年龄≤59岁为A组,60~79岁为B组,≥80岁为C组,对三组的血清胱抑素C、Scr、eGFRsr进行汇总绘图,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CysC与Scr、eGFRcr之间相关联系。结果A组、B组患者GRF降低时CysC升高,呈负相关;Scr升高时,CysC升高,呈正相关。C组患者eGFRcr降低或(和)Scr升高时CysC升高不明显或与正常值无差异。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加,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来讲,CysC数值与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不完全平行,敏感性逐渐下降,临床应用价值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NT-proBNP临床检验意义与pH值、PaCO2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65例不同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群作为样本,对其NT-proBNP、PH值、PaCO2进行检验,观察不同人群在上述三项指标数据方面的差异。结果健康患者、轻度患者、中度患者在NT-proBNP、PH值、PaCO2检验值方面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重度患者三项指标与健康、轻度、中度患者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NT-proBNP浓度可反映患者心功能状态,可将其与pH值、PaCO2共同作为慢性阻塞性肺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诊断依据,提高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10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进行改进,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RSS躁动评分、血压和心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SS躁动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压、心率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后的血压、心率较基础值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麻醉苏醒后的血压、心率较基础值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和麻醉诱导前5min导尿能够减轻患者麻醉苏醒后的躁动程度,缓解患者手术带来的痛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对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32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则采取常规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程度;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常规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效果确切、安全。
简介:摘要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及脂肪肝的程度与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49例,对伴初诊2型糖尿病组与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同时对8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伴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脂肪肝超声分度,探讨其程度与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血清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甘油三酯、载脂蛋白A1有显著性关系。非酒精性脂肪肝伴2型糖尿病组的患者中,随着空腹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值的升高,脂肪肝的程度加重,二者具有相关性(P<0.05)。故研究NAFLD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对早期干预和治疗糖尿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积极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可延缓脂肪肝病程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GF-23和Klotho蛋白对于评估终末期肾病患者心脏损伤程度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2019年3月我院60例终末期肾病伴心脏损伤的患者,所有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大于3个月,为研究组。以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FGF-23和Kloth的表达水平;左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探讨FGF-23和Kloth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研究组FGF-23和Kloth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左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研究组FGF-23和Kloth的表达水平与左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存在相关性。结论FGF-23和Kloth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与高磷血症、动脉硬化等疾病状态关系密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COPD)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简称SAS)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简称NPPV)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74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无创组37例,参照组37例。无创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方式进行治疗,参照组吸入噻托溴铵或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PaCO2、pH和PaO2以及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实施治疗前比较PaCO2、pH和PaO2,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无创组的pH和PaO2值升高程度优于参照组,无创组PaCO2值下降程度优于参照组,并且无创组咳痰和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OPD合并SAS的患者采用NPPV治疗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善患者各项血气值,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N端肽(PIIIPN-P)、IV型胶原(CIV)、层粘连蛋白(LN)水平在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健康人群(A组50例)、急性肝炎患者(B组2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C组67例)、肝硬化患者(D组42例)、肝癌患者(E组13例)血清HA、PIIIPN-P、CIV、LN水平,比较各组间各指标差异及其变化趋势。结果B组与A组比较各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D、E组与A组比较,各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且C组<D组<E组。结论血清HA、PC-III、CIV、LN水平可客观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动态观察其变化可用于评估慢性肝病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针刀联合按摩对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疼痛程度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24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实验组患者120例,采取小针刀联合按摩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单独采取小针刀治疗方法,并对其治疗方案,进行临床分析,探究其不同方法下的症状恢复情况以及疼痛程度和血液循环情况。结果经临床试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各指标之间数据,P均<0.05,表明本次临床统计数据,均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临床中,采取小针刀联合按摩的方式进行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分析,即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感受,其联合治病方法,在临床中,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使用。